九年级语文下册期终测试(七)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14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 )(2分) A.庖代(bao) 杀戮(1)侃侃(kan) 深谙(yin) B.绽开(zhan)玉帛(b6)始龀( cheng)驾驭(y) C.娴熟(xidn) 考妣(bi)吮吸(shun) 累赘(lei) D.攘除(rang)匿名(ni)间进(jian) 倭瓜(wo)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2分) A.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式,精读式,品味 作品妙处:;第三式,消化式,只收精华。 C.参加编选的同志有:孙××、刘××、李××、赵ⅩⅩ、朱××等五人。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就是真实写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2008北京奧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 彰显了奧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 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 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 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 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 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 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 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轼、范仲淹和欧阳修,他
1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终测试(七) (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14 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 )(2 分) A.庖.代(bāo) 杀戮.(lù) 侃.侃(kǎn) 深谙.(yīn) B.绽.开(zhàn) 玉帛.(bó) 始龀.(chèng) 驾驭.(yù) C.娴.熟(xián) 考妣.(bǐ) 吮.吸(shǔn) 累.赘(léi) D.攘.除(rǎng) 匿.名(nì) 间.进(jiàn) 倭.瓜(wō)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2 分) A.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式,精读式,品味 作品妙处;第三式,消化式,只收精华。 C.参加编选的同志有:孙××、刘××、李××、赵××、朱××等五人。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就是真实写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 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 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 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 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 忧心忡忡 ....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 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 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 ....,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 排.山倒海 ...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 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 ....,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5、下 列有 关文 学常 识及 课文 内容 的表 述, 没有 错误 的一 项是 ( )(3 分) A.《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轼、范仲淹和欧阳修,他
们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B.《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 C.俄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 金钱关系。 D.“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这句台词既表现了 夏洛克的精明,又显示了他的愚蠢。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多元的:秦汉唐宋;赤壁周郎,表现了对辉煌历史、英雄人物 的铭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大漠孤烟,江南春雨,传达了对自然的观照。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充满着对曲折人生的睿智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深刻的晢理。了解这些文化传统 可以让我们 A.从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得到启发,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 世事,习惯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挫折 B.从优美的意境和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受到陶冶与启发,习惯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挫折 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世事。 C.从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得到启发,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习惯用不同的视角、以豁 达的心态来审视世事和对待挫折 D.从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得到启发,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习惯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 挫折,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世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134分) 积累与运用(23分) 7、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朋友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que的重要部分。朋友是在困jing中向你 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朋友是你烦恼时可以敞开心fei_向他倾诉的人,朋友在你迷茫 时能够给你指明前进方向,给你鼓11 ,给你力量 8、默写(10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赢得生前身后名。③令初下,群臣进谏 燕然未勒归无计。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⑥ 五月人倍忙。⑦潮平两岸阔, ⑧会当凌绝顶, ,却话巴山夜雨时 似曾相识燕归来 9、综合性学习(共9分)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世博会是与奥林匹克运 动会齐名的全球顶级盛事。此次世博会将历时184天,预计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 展。届时,全球前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7000万人次。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上海世博 会,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博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
2 们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B.《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 C.俄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 金钱关系。 D.“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这句台词既表现了 夏洛克的精明,又显示了他的愚蠢。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多元的:秦汉唐宋;赤壁周郎,表现了对辉煌历史、英雄人物 的铭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大漠孤烟,江南春雨,传达了对自然的观照。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充满着对曲折人生的睿智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了解这些文化传统, 可以让我们 A.从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得到启发,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 世事,习惯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挫折。 B. 从优美的意境和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受到陶冶与启发,习惯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挫折, 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世事。 C.从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得到启发,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习惯用不同的视角、以豁 达的心态来审视世事和对待挫折。 D.从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得到启发,从优美的意境中受到陶冶,习惯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 挫折,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世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4 分)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7、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朋友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 quē 的重要部分。朋友是在困 jìng 中向你 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朋友是你烦恼时可以敞开心 fēi 向他倾诉的人,朋友在你迷茫 时能够给你指明前进方向,给你鼓 lì ,给你力量。 8、默写(10 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③令初下,群臣进谏, 。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⑥ ,五月人倍忙。⑦潮平两岸阔, 。 ⑧会当凌绝顶, 。⑨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⑩ ,似曾相识燕归来。 9、综合性学习(共 9 分) “上海世博会”将于 2010 年 5 月 1 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世博会是与奥林匹克运 动会齐名的全球顶级盛事。此次世博会将历时 184 天,预计有 2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 展。届时,全球前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 7000 万人次。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上海世博 会,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博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
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 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4分)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 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 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 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 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 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 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他根据下面的材料 写出了宣传语的前一句,请你续写后一句。(2分)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将在世博园区展演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同时展出500 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参展国也将在世博园区组织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主题 演出和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世博园区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竞放的舞台。全球不同种 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将欢聚在一起,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 宣传语:展示不同民族文化 (3)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校刊编辑请你根据下面 的材料,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专栏里写出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不超过25个字) (3分) 【材料】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都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例如 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 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瑞士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 幕帷是用大豆纤维制成的,在展出结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环境。“阿联酋馆”采用 “沙丘”造型,展厅中有花床、树木、溪涧,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思是: 、阅读理解(53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0、诗人用“ ”来表现“少年狂”,突出了豪壮的气势,一个
3 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 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4 分)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 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 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 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 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 5 次主办世博会,世博 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 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他根据下面的材料 写出了宣传语的前一句,请你续写后一句。(2 分)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将在世博园区展演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同时展出 500 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参展国也将在世博园区组织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主题 演出和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世博园区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竞放的舞台。全球不同种 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将欢聚在一起,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 宣传语:展示不同民族文化 _____________ (3)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校刊编辑请你根据下面 的材料,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专栏里写出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不超过 25 个字) (3 分) 【材料】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都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例如, 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 3 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 250 万 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500 吨。“瑞士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 幕帷是用大豆纤维制成的,在展出结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环境。“阿联酋馆”采用 “沙丘”造型,展厅中有花床、树木、溪涧,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3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0、诗人用“_______”、“_______”来表现“少年狂”,突出了豪壮的气势,一个“_______
字刻画了冬猎队伍像狂涛飓风、威武雄壮的场面。(2分) 11、“亲射虎,看孙郎”中“孙郎”指 ,诗中作者以此自比,表达了 的情怀。(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2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 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 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 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 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 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 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 (2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 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4 字刻画了冬猎队伍像狂涛飓风、威武雄壮的场面。(2 分) 11 、“亲射虎,看孙郎”中“孙郎”指 ______ ,诗中作者以此自比,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2 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 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 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 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 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 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 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4 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 (2 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3 分)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 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 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 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 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 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 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 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 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 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 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 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 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 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 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 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 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 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 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 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 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 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6、第②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3分) 7、第④节和第⑤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4分) 18、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 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5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 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 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 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 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 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 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 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 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 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 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 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 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 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 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 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 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 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 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 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 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6、第②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3 分) 17、第④节和第⑤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4 分) 18、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 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