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这里重要的是把握好作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点的“抽象”。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商品一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抽象而普遍的规定作为逻辑起点,以从抽象到具体作为叙述方法的。列宁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一一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这就是从抽象开始,通过逻辑中介展开矛盾,从而走向思维具体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有内在关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辩证思维中的历史范畴,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的历史。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辩证法认为,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即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因此,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迁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加工改造,抛弃历史细节、抓住主流,抛弃偶然性、抓住必然性,抛弃偏差、抓住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逻辑的东西能更深刻地反映历史。(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随看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其中,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分析和研究数据的分布,揭示规律性、寻找差异性,以便有效实施过程管理;信息方法是指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系统方法是指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用以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模型方法是指通过建构研究模型,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
现。 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 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这里重要的是把握好作为从抽象 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点的“抽象”。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以商品——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的抽象而普遍的规定作为逻辑起点,以从抽象到具体作为叙述方法的。列宁认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 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 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 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 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 这就是从抽象开始,通过逻辑中介展开矛盾,从而走向思维具体的方法。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有内在关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 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 内在要求。辩证思维中的历史范畴,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认 识的历史。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辩证法认为,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一 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 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即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 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因此,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 性。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 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 过对历史事实的加工改造,抛弃历史细节、抓住主流,抛弃偶然性、抓住必然性,抛弃偏差、 抓住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逻辑的东西能更深刻地反映历 史。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 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其中,控制方法是指 通过分析和研究数据的分布,揭示规律性、寻找差异性,以便有效实施过程管理;信息方法 是指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 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系统方法是指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用以 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模型方法是指通过建构研究模型,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
式去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理想化方法是指用与研究对象有差别的、便于处理的简化形式,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方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要自觉地以辩证思维方法为指导,以创新自己的方法系统。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前提下,深人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辩证思维方法应该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一)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指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出发,分析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具备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从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使人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有系统谋划,“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既看到自身的优势,也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重要论断都是辩证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当中。(二)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和实践运用,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
式去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理想化方法是指用与研究对象有差别的、便于处理的简 化形式,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方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 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要自觉地以辩证思维方法为指导,以创新自己 的方法系统。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联系和 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事物 联系和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辩证思维方法应该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 汲取营养,以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 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指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出 发,分析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科学思维 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具备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从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使人更加全面准确地认 识和把握事物,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有系统谋划,“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 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 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国 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既看到自身的优势,也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 题。这些重要论断都是辩证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和提髙辩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 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 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当中。 (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和实 践运用,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
实工作的能力。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人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并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论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等,都体现了深的历史思维,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三)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事关社会发展的远程选择与宏观谋划,旨在谋求长远生存与整体利益。战略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我们党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工作主动权;既有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有闲庭信步的定力。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块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四)底线思维能力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把握底线思维,就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实工作的能力。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思维能力的 培养,能够使人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科 学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并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 要求。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 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论述,关于改革 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点,关 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等,都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给我们以深刻的 思想启迪。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 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 (三)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 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的思维活动,事关社会发展的远程选择与宏观谋划,旨在谋求长远生存与整体利益。战略思 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 我们党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习近平强调, 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工 作主动权;既有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有闲庭信步的定力。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 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 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 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 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四)底线思维能力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 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把握底线思维,就要“凡事从 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坚持和运用好底线思维,培养和提高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比如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清正廉洁的底线、经济增长的底线、民生保障的底线、环境保护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惠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圃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底线思维能力体现了我们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4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只有始终运用和坚持底线思维,才能有效化解风险挑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五)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深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只有善于开发和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回应和解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生活从不着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持和运用好底线思维,培养和提高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 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比如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 法律的底线、清正廉洁的底线、经济增长的底线、民生保障的底线、环境保护的底线等。总 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 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 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 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安于现状、 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 底线思维能力体现了我们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体现 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 4 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 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 取较好的结果。”只有始终运用和坚持底线思维,才能有效化解风险挑战,确保完成目标任 务,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 (五)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 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思维的发展与深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在求新、求变中创造 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 量与重要源泉,只有善于开发和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回应和解 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问题。 习近平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 于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 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培养和提高创 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 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和团 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教学要点·科学的实践观·能动的反映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 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 造主观世界,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教学要点 •科学的实践观 •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