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诗 *泰戈尔诗 *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 *王实甫《西厢记》 *曹禺《雷雨》 *老舍《茶馆》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注:加*号的书目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1)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 要求识记主要故事情节,考査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例1(2010年福建卷)[略]本题考査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要求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 [例21(2011年江西卷)[略]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江西明确规定,文学名著阅读,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A级,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2)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考査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要求能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例题](2009年福建卷)[略] 本题考査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能力。由于考査目标是考生的课外阅读,在没有提供相对完整 的文本的情况下,不要求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2.文化经典阅读C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考査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 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论语》 《孟子》 *《庄子》 注:加,号的书目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例题)2009年福建卷)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分析能力。要求了解选段“择处”与选句“择友”之间的关系,阐述 孔子“择友”观的内涵 (四)语言文字运用 考查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重在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考名词术语。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字音的考査只要求识记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而不要求注音。考查的重点是常见的多音字、形似字 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声旁与读音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 例题](2010年全国卷Ⅱ)[略]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其内容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 等 [例题](2010年湖北卷)[略]本题考査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D项“扭怩”应为 “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诗 *泰戈尔诗 *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 *王实甫《西厢记》 *曹禺《雷雨》 *老舍《茶馆》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注:加*号的书目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1)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 要求识记主要故事情节,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例 1](2010 年福建卷) [略]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要求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 [例 2](2011 年江西卷) [略]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江西明确规定,文学名著阅读,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 A 级,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2)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要求能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例题](2009 年福建卷) [略] 本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能力。由于考查目标是考生的课外阅读,在没有提供相对完整 的文本的情况下,不要求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2.文化经典阅读 C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 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论语》 《孟子》 *《庄子》 注:加,号的书目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例题)(2009 年福建卷)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分析能力。要求了解选段“择处”与选句“择友”之间的关系,阐述 孔子“择友”观的内涵。 (四)语言文字运用 考查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重在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考名词术语。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而不要求注音。考查的重点是常见的多音字、形似字、 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声旁与读音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 [例题](2010 年全国卷Ⅱ) [略]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其内容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 等。 [例题](2010 年湖北卷) [略]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D 项“扭怩”应为 “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 「例11(2011年湖北卷)[略] 本题考査正确辨析并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规范使用标点符号。B项冒号或句号使用不规范。或 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入引号内 [例21(2006年重庆卷)[略] 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本题考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例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略 本题考査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句意和句中加点成语的含义。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 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于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求考生能够 辨析、修改病句。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内衣产量成为……著名品牌”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结构混乱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改为“一些人指 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项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为 “书中的故事对我的爱国心、事业心、人生观、爱情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 我非常喜欢” 例21(2007年福建卷)[略]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其中第一处错误属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第二处错误属于介词使 用不当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査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短句,通过增添表述内容、丰富语句内涵的形式,合理地扩充为内容比 较丰富的语句或者语段。要求能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扩充内容。要注意语句扩展后整个语 段的完整和谐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提炼、概括的能力。 压缩语段,要求能对一段话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炼,概括出中心意思,用比较短的语段或 者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表达 例11(2002年北京卷)[略]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其中包含对发散思维能力和在某些限制条件下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例21(2010年天津卷)[略] 本题考査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提炼、筛选关键词语,拟写一句话新闻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要求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能模仿例句(或前后句子)的句式、修辞特点造句。 变换句式,要求能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句式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 [例 1](2011 年湖北卷) [略] 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并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规范使用标点符号。B 项冒号或句号使用不规范。或 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入引号内。 [例 2](2006 年重庆卷) [略] 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例题](2011 年全国课标卷) [略]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句意和句中加点成语的含义。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 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于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求考生能够 辨析、修改病句。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 项“内衣产量成为……著名品牌”搭配不当;C 项成分残缺、结构混乱,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改为“一些人指 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 项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为 “书中的故事对我的爱国心、事业心、人生观、爱情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 我非常喜欢”。 [例 2](2007 年福建卷) [略] 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其中第一处错误属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第二处错误属于介词使 用不当。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短句,通过增添表述内容、丰富语句内涵的形式,合理地扩充为内容比 较丰富的语句或者语段。要求能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扩充内容。要注意语句扩展后整个语 段的完整和谐。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提炼、概括的能力。 压缩语段,要求能对一段话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炼,概括出中心意思,用比较短的语段或 者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表达。 [例 11(2002 年北京卷) [略]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其中包含对发散思维能力和在某些限制条件下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例 2](2010 年天津卷) [略]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提炼、筛选关键词语,拟写一句话新闻。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要求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能模仿例句(或前后句子)的句式、修辞特点造句。 变换句式,要求能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句式
例1(2008年江西卷)[略]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 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 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査压缩语段的能力,也考査选用句式的能力。 例21(2010年全国卷Ⅱ)[略]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式与示例相同 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仿写排比句。 例31(2009年北京卷)[略]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本题重点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要求能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要求能够理解修辞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并能正确运 用这九种修辞方法 例1](2008年天津卷)[略]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 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本题考査扩展语句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题目的要求有四点:一是要有“溪”、“海”和“潭”三个 意象,二是要表达某种感悟,三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四是字数在60字以内。 例21(2011年湖北卷)[略]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一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人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 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z 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査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课文人物写颁奖词,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简明,指语言简洁明了,能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语言连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 得紧,文气顺畅。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情景)。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语言鲜明,指表达的观点态度明确而不含糊 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例1](2010年全国卷Ⅱ)[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例21(2010年重庆卷)[略]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注意不同的语言情景与人物身份 例3(α2010年广东卷)[略]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 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 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要求注意特定的语言情景与演出内容。 [例41(2009年全国课标卷)[略]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语言得体的能力
[例 1](2008 年江西卷) [略]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 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 25 个字) 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例 2](2010 年全国卷Ⅱ) [略]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式与示例相同。 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仿写排比句。 [例 3](2009 年北京卷) [略]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本题重点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要求能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要求能够理解修辞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并能正确运 用这九种修辞方法。 [例 1](2008 年天津卷) [略] 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 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60 字。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题目的要求有四点:一是要有“溪”、“海”和“潭”三个 意象,二是要表达某种感悟,三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四是字数在 60 字以内。 [例 2](2011 年湖北卷) [略]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人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 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 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课文人物写颁奖词。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简明,指语言简洁明了,能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语言连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 得紧,文气顺畅。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情景)。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语言鲜明,指表达的观点态度明确而不含糊。 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例 1](2010 年全国卷Ⅱ) [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例 2](2010 年重庆卷) [略]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注意不同的语言情景与人物身份。 [例 3](2010 年广东卷) [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 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 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 60 字。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要求注意特定的语言情景与演出内容。 [例 4](2009 年全国课标卷) [略]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语言得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