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聂仲生 审题:聂歌 选择题(第1至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隽(juan)永狡黠(xia) 兴奋剂(xing 觥筹交错(gong B.粘贴(nian)殷红(yan)冠名权(guan)引吭高歌(hang) C.榫头(sin)哂笑(shen) 创可贴( chuang)垂涎三尺(xian) D.恪守(ke) 葳蕤(rui) 压轴戏(zhou) 呼天抢地( qIang 1.C(A.兴奋剂,读xng;B.粘贴,读zhan;D压轴戏zho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笔竿拉拉队哀声叹气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B.厮打捅漏子皇天后土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C.委曲殊不知得意忘行焚林而田,竭泽而鱼 D.青睐天然气浮想联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D(A、笔杆、唉声叹气、殃及池鱼B、捅娄子其利断金C、得意忘形、 竭泽而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组织有方,率领球队 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B.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石破天惊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 谢祖国”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C、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D、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 意的隐居生活。 3、A、【目无全牛】比喻技术非常熟练。此处符合语境。 B、【石破天惊】对象不当。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C、【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 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后人因为推 重陈寿的史学与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 合称为“前四史”。 B.“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 “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 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
2012 年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语 文 (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命题:聂仲生 审题:聂歌 一 选择题(第 1 至 12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隽.(juàn)永 狡黠.(xiá) 兴.奋剂(xìng) 觥.筹交错(gōng) B.粘.贴(nián) 殷.红(yān) 冠.名权(guàn ) 引吭.高歌(háng) C.榫.头(sǔn) 哂.笑(shěn) 创.可贴(chuāng) 垂涎.三尺(xián) D.恪.守(kè) 葳蕤. (ruí) 压轴戏(zhóu) 呼天抢.地(qiāng) 1.C(A.兴奋剂,读 xīng;B.粘贴,读 zhān;D 压轴戏 zhòu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笔竿 拉拉队 哀声叹气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B.厮打 捅漏子 皇天后土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C.委曲 殊不知 得意忘行 焚林而田,竭泽而鱼 D.青睐 天然气 浮想联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D( A、笔杆、唉声叹气、殃及池鱼 B、捅娄子 其利断金 C、得意忘形、 竭泽而渔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 ....,组织有方,率领球队 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B.在 2011 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石破天惊 ....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 谢祖国”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C、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D、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 ....,过着惬 意的隐居生活。 3、A、【目无全牛】比喻技术非常熟练。此处符合语境。 B、【石破天惊】对象不当。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C、【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 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后人因为推 重陈寿的史学与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 合称为“前四史”。 B.“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 “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C.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 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
定声,联有定对。 D.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 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4.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 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 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 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 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5.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本段议论文字的主要论题是“木叶” 词暗示的颜色属性,②为内容上的领起句,所以排前。①⑤分别讨论树的颜 色和木的颜色,⑤承开头的疑问,故在①前。③是①的论据。⑥承⑧。④总结 前文,引出空格后文字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 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 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 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増殖 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 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 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 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 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 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 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己有很大的不 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 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 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 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 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 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
定声,联有定对。 D. 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 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4.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于是“木 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 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 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 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5.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本段议论文字的主要论题是“木叶”’ 一词暗示的颜色属性,②为内容上的领起句,所以排前。①⑤分别讨论树的颜 色和木的颜色,⑤承开头的疑问,故在①前。③是①的论据。⑥承③。④总结 前文,引出空格后文字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 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 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 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 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 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 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 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 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 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 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 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 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 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 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 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 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
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强制 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 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 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画等号的,而过 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存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 是在3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 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 片“净土”吗? 6.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 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 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 B.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不能画等号,是因为基因工程食物与传统杂 交食物没有实质等同性。 C.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传统 农业生物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 D.地球上的环境净土正在遭到污染,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8.根据文意,下列不是造成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 A、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 B、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 物原有的基因 C、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 响,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欠缺 D、人类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 禽进行基因改造 6.D(A.未解说基因污染的内涵。B.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C.缺少 “掺进人工重组基因”基因污染实质。) 7.C(A.文中说“有人认为”,可知并未广泛确认。B.前后不构成因果。D.不 是环境净土,而是指天然生物基因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强制 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 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 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画等号的,而过 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存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 是在 30 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 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 片“净土”吗? 6.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 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 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 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 B.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不能画等号,是因为基因工程食物与传统杂 交食物没有实质等同性。 C.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传统 农业生物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 D.地球上的环境净土正在遭到污染,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8.根据文意,下列不是造成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 ) A、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 B、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 物原有的基因; C、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 响,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欠缺。 D、人类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 禽进行基因改造。 6.D(A.未解说基因污染的内涵。B.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C.缺少 “掺进人工重组基因”基因污染实质。) 7.C(A.文中说“有人认为”,可知并未广泛确认。B. 前后不构成因果。D.不 是环境净土,而是指天然生物基因库。) 8.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8 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豉而望矣豉:踮起脚 B.假舆马者假:利用 C.锲而不舍 锲:雕刻 D.而绝江河绝:断绝 10.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2.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 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 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 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9D绝:横渡 10C并列,其余是修饰连词 11C.“知”通“智”“生”通“性 “有”通“又” 12D“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 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 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定语后置的句式;“上”“下”名词直接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 B.假舆马者 假:利用 C.锲而不舍 锲:雕刻 D.而绝江河 绝:断绝 10.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2.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 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 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 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9 D 绝:横渡 10 C 并列,其余是修饰连词。 11 C. “知”通“智” “生”通“性” “有”通“又” 12 D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二、非选择题(第 13 至 22 小题,共 76 分) 1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13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 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定语后置的句式 ; “上”“下”名词直接
做状语; 专一)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细流,就不能 形成江海。(“无以”固定句式;“跬步”)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匪来贸丝, (3)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髙急暮砧。 (6)同是天涯沦落人, (⑦)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10)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终养 (11) ,知来者之可追 (1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3)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风华正茂(2)来即我谋(3)青青子衿(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5)孤舟一系故园心(6)相逢何必曾相识(7)暧嗳远人村8)一蓑烟雨任 平生(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乌鸟私情(11)悟已往之不谏(12) 响穷彭蠡之滨(13)揭竿为旗(14)谨庠序之教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倦夜 桶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歌是从 和-两个方面体现出了诗人的“倦”’意, 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 15、身倦心倦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 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 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 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 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 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
做状语; “一”专一)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细流,就不能 形成江海。(“无以”固定句式;“跬步”)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题、6 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匪来贸丝, 。 (3)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6)同是天涯沦落人, ! (7)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10)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终养。 (11) ,知来者之可追。 (1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3)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风华正茂(2)来即我谋 (3)青青子衿(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5)孤舟一系故园心(6)相逢何必曾相识(7)暧暧远人村 8)一蓑烟雨任 平生(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乌鸟私情(11)悟已往之不谏(12) 响穷彭蠡之滨(13)揭竿为旗(14)谨庠序之教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歌是从------------和-----------两个方面体现出了诗人的“倦”'意, 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 15、 身倦 心倦 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5 分)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 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 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 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 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 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