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二、四 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注意 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肉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保持卡而清洁,不折叠, 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 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 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 我以为这种观念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 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在我看来, 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 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 的源泉。 对于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 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 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 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 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 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 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 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 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 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 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 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 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 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当前,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 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 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认为这将导 致“文化沙漠化”。但我以为,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 我们可以将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 “生产”与
2012 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二、四 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朿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注意 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肉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 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保持卡而清洁,不折叠, 不破损。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4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 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 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 我以为这种观念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 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在我看来, 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 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 的源泉。 对于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 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 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 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 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 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 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 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 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 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 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 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 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貭量为中心,并不是对 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当前,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 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 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认为这将导 致“文化沙漠化”。但我以为,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 我们可以将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 “生产”与
“消费”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 “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也决不应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在 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应该合理地理解为,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 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结构 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 的对立形态。 纠正雅文化和俗丈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 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防止“文化沙漠 化”的关键所在。 1.下列对于“雅文化”和“俗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没有严格的界限,以古今、寡众、远近、静动、庄谐、虚实为 标准来区分,是一种主观化、简单化的表现 B.文化的“俗”和“雅”并非固定不变,有时是可以转化的;“俗”有时会随时 代的不同、文化主体的不同而改变为“雅”。 C.“俗”与“雅”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中都是存在的,雅文化都是俗文化从低 向高、从浅人深、从粗到精发展的结果 D.“雅”和“俗”并非根本排斥的对立关系,只是体现了文化结构的层次、文化 发展的阶段和文化成果的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而普通大众的世 俗生活又是大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B.事实证明,大众文化不都是粗野简陋的,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就 能产牛出文化精品,表现出高贵和优美 C.大众文化不是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概念,它巧精英文化的关系可以理解成文化 上的“消费”与“生产”的基本关系 D.普通大众的文化,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雅 文化受到冷落,导致了“文化沙漠化”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忽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他们欣赏的文化风格, 做高雅的标准,是一种陈腐的偏见。 B.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大都成了文化糟粕, 说明精英文化也难免俗气、无聊和空洞。 C.源自民间的歌谣、小说、戏剧等大众文化形式成为雅文化代表的事实,充分证 明了“文化沙漠化”的担心纯属多余c D.只有纠正了文化中雅与俗、精英与大众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 方面的新理念,才能防止出现“文化沙漠化”。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大尉朱宠 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權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 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
“消费”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 “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也决不应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在 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应该合理地理解为,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 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结构 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 的对立形态。 纠正雅文化和俗丈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 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防止“文化沙漠 化”的关键所在。 1 .下列对于“雅文化”和“俗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没有严格的界限,以古今、寡众、远近、静动、庄谐、虚实为 标准来区分,是一种主观化、简单化的表现。 B.文化的“俗”和“雅”并非固定不变,有时是可以转化的;“俗”有时会随时 代的不同、文化主体的不同而改变为“雅”。 C.“俗”与“雅”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中都是存在的,雅文化都是俗文化从低 向高、从浅人深、从粗到精发展的结果。 D.“雅”和“俗”并非根本排斥的对立关系,只是体现了文化结构的层次、文化 发展的阶段和文化成果的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而普通大众的世 俗生活又是大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B.事实证明,大众文化不都是粗野简陋的,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就 能产牛出文化精品,表现出髙贵和优美。 C.大众文化不是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概念,它巧精英文化的关系可以理解成文化 上的“消费”与“生产”的基本关系。 D.普通大众的文化,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雅 文化受到冷落,导致了“文化沙漠化”。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忽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他们欣赏的文化风格, 做高雅的标准,是一种陈腐的偏见。 B.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大都成了文化糟粕, 说明精英文化也难免俗气、无聊和空洞。 C.源自民间的歌谣、小说、戏剧等大众文化形式成为雅文化代表的事实,充分证 明了“文化沙漠化”的担心纯属多余 c D.只有纠正了文化中雅与俗、精英与大众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 方面的新理念,才能防止出现“文化沙漠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大尉朱宠, 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權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 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
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 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奐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 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迁使匈奴中郎将。休 屠各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 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延熹二年,梁冀 被诛,奂以故吏免官禁锢。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厉散败,常 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 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九年春,征拜大司 农。鲜卑闻奂去,其夏,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 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 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 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 年七十八。(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休屠各:部落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辟大将军梁冀府 辟:被征召 B.匈奴不得交通东羌 交通:勾结 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高贵 D.缘边大被其毒 被:遭受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奂“立功边境”的一组是(3分) ①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②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③免正身洁己,威化大行④迁使匈奴中郎将 ⑤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⑥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奂作战有勇有谋,虽然与南匈奴的兵力悬殊,但仍然坚持出兵抗击,最终通 过占据有利地势、招募士兵等手段击败敌人。 B.羌族各部的首领感激张奂的恩德,送来了金、马作为礼物,张奂廉洁自律,把 这些东西都还给了羌人,他的威名逐渐传播开来。 C.张奂曾在大将军梁冀府中任职,受牵连而被免官,鲜卑侵犯边境时,朝廷这才 起用张奂,授予官职,这反映出他超群的才干 D.张奂年少时胸有大志,后来做将帅期间建立了不少功劳,董卓仰慕他,派人给 他送礼,张奂因为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他的馈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2)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髙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汨涟涟断 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8.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5分)
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 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奐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②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 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迁使匈奴中郎将。休 屠各③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 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延熹二年,梁冀 被诛,奂以故吏免官禁锢。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厉散败,常 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 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九年春,征拜大司 农。鲜卑闻奂去,其夏,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 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 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 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 年七十八。(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休屠各:部落名。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后辟大将军梁冀府 辟:被征召。 B. 匈奴不得交通东羌 交通:勾结。 C. 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高贵。 D. 缘边大被其毒 被:遭受。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奂“立功边境"的一组是(3 分) ①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②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③免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④迁使匈奴中郎将 ⑤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⑥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②④⑥ D 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奂作战有勇有谋,虽然与南匈奴的兵力悬殊,但仍然坚持出兵抗击,最终通 过占据有利地势、招募士兵等手段击败敌人。 B.羌族各部的首领感激张奂的恩德,送来了金、马作为礼物,张奂廉洁自律,把 这些东西都还给了羌人,他的威名逐渐传播开来。 C.张奂曾在大将军梁冀府中任职,受牵连而被免官,鲜卑侵犯边境时,朝廷这才 起用张奂,授予官职,这反映出他超群的才干。 D.张奂年少时胸有大志,后来做将帅期间建立了不少功劳,董卓仰慕他,派人给 他送礼,张奂因为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他的馈赠。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2) 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双调】水仙子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 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8. 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5 分)
9.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公主与美洲狮 [美]欧·亨利 约瑟法·奧唐奈是草原上的“牛皇帝”奥唐奈仅存的女儿,也就是公主。她从母 亲那儿秉承了热情的性格和亚热带风情的美。她从奥唐奈“皇上”那儿获得了大 量的魄力、常识和统治才能C约瑟法骑马疾驰的时候,能够瞄准一只拴在绳上的 蕃茄铁皮罐,六枪之中可以打中五枪。她不用铅笔,光凭心算,很快就能告诉你: 1545头两岁的小牛,每头八块五毛,总共可以卖多少钱。多刺牧场的面积大致 有40英里长、30英里宽,约瑟法骑着马儿,踏勘了牧场的每一块土地。牧场上 的每一个牧童都认识她,都对她忠心耿耿。 里普利.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有一天见到了她,便打定主意要 同皇室联姻。一天,吉文斯到双榆牧场去。他回程时到达白马渡口时,太阳已经 落山了。他决定在渡口宿夜。安顿好坐骑靠着树.坐下,他刚卷了一支烟,拴着 的小马忽然腾跃起来,害怕地喷着鼻息。一尾大媒鱼“噗通”一声窜进水坑 只棕色的小兔子从左达窜出来,一头钻进茂密的猫爪草丛里。 吉文斯站起身,朝左边望过去,透过灌木枝叶的空隙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匹备女鞍 的小马,约瑟法在水坑旁边刚喝了水站起来,正在檫去掌心的泥沙。吉文斯还看 到在她右边十来码远的荆棘丛中,有一头蹲着的墨西哥狮子。它琥珀色的眼睛射 出饥饿的光芒,眼睛后面6英尺的地方是像猎狗猛扑前那样伸得笔直的尾巴。它 挪动后腿,那是猫科动物跳跃前的常态。吉文斯暴喊一声,窜到狮子和公主中间。 他看见空中掠过一道模糊的影子,又听到两声隐约的枪响。紧接着,百来磅重的 墨西哥狮子落到了他头上,重重地把他压例在地。他还记得自己喊道:“让我起 来—一这种打法不公道!”然后,他像毛虫似地从狮子身下爬出来,满嘴的青 草和污泥,后脑勺磕在水榆树根上,鼓了一个大包。狮子一动不动地瘫在地上 吉文斯大为不满,他对狮子晃晃拳头,嚷道:“我跟你再来二十回合……”可他 立即省悟过来。 约瑟法站在原来的地方,若无其事地在重新填装她那把镶银把柄的三八口径手 枪。她嘴角和黑眼睛里带着一丝叫、恼火的笑意。这位救人未遂的侠士觉得去脸 的火焰一直烧到他的灵魂
9. 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公主与美洲狮 [美]欧•亨利 约瑟法•奥唐奈是草原上的“牛皇帝”奥唐奈仅存的女儿,也就是公主。她从母 亲那儿秉承了热情的性格和亚热带风情的美。她从奥唐奈“皇上”那儿获得了大 量的魄力、常识和统治才能 C 约瑟法骑马疾驰的时候,能够瞄准一只拴在绳上的 蕃茄铁皮罐,六枪之中可以打中五枪。她不用铅笔,光凭心算,很快就能告诉你: 1545 头两岁的小牛,每头八块五毛,总共可以卖多少钱。多刺牧场的面积大致 有 40 英里长、30 英里宽,约瑟法骑着马儿,踏勘了牧场的每一块土地。牧场上 的每一个牧童都认识她,都对她忠心耿耿。 里普利.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有一天见到了她,便打定主意要 同皇室联姻。一天,吉文斯到双榆牧场去。他回程时到达白马渡口时,太阳已经 落山了。他决定在渡口宿夜。安顿好坐骑靠着树.坐下,他刚卷了一支烟,拴着 的小马忽然腾跃起来,害怕地喷着鼻息。一尾大媒鱼“噗通”一声窜进水坑。一 只棕色的小兔子从左达窜出来,一头钻进茂密的猫爪草丛里。 吉文斯站起身,朝左边望过去,透过灌木枝叶的空隙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匹备女鞍 的小马,约瑟法在水坑旁边刚喝了水站起来,正在檫去掌心的泥沙。吉文斯还看 到在她右边十来码远的荆棘丛中,有一头蹲着的墨西哥狮子。它琥珀色的眼睛射 出饥饿的光芒,眼睛后面 6 英尺的地方是像猎狗猛扑前那样伸得笔直的尾巴。它 挪动后腿,那是猫科动物跳跃前的常态。吉文斯暴喊一声,窜到狮子和公主中间。 他看见空中掠过一道模糊的影子,又听到两声隐约的枪响。紧接着,百来磅重的 墨西哥狮子落到了他头上,重重地把他压例在地。他还记得自己喊道:“让我起 来——这种打法不公道! ”然后,他像毛虫似地从狮子身下爬出来,满嘴的青 草和污泥,后脑勺磕在水榆树根上,鼓了一个大包。狮子一动不动地瘫在地上。 吉文斯大为不满,他对狮子晃晃拳头,嚷道:“我跟你再来二十回合……”可他 立即省悟过来。 约瑟法站在原来的地方,若无其事地在重新填装她那把镶银把柄的三八口径手 枪。她嘴角和黑眼睛里带着一丝叫、恼火的笑意。这位救人未遂的侠士觉得去脸 的火焰一直烧到他的灵魂
“是你吗,吉文斯先生?”约瑟法说,她的声调低缓柔和,像糖一般甜,“你 那一声大喊几乎害得我脱把。你摔倒时有没有砸到头? “哦,没什么,”吉文斯平静地说,“摔得不重。”接着,他跪下去,轻轻地抚 摸着死狮子那张着大嘴、好不吓人的脑袋。“可怜的老比尔!”他伤心地说。 “怎么回事?”约瑟法问道。 “你当然不明白,约瑟法小姐;”吉文斯说,同时显出让宽恕压过悲哀的神情, “这也不能怪你。我想救它,但是没能及时让你知道。” “救谁呀? “还不是老比尔。我找了它一整天。你明白,两年来它一直是我们营地里的宠物。 可怜的老东西,它连一只白尾灰兔都不会伤害。营地里的弟兄们知道这件事后, 都会伤心的。不过你当然不知道比尔只不过是同你闹着玩的。” 约瑟法的黑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他。①吉文斯的眼睛里露岀更深重的懊丧,还掺 杂着一些温和的责怿。他那清秀的脸上现出显而易见的哀伤 约瑟法看看那只猛兽的尸体。吉文斯轻ˆ地拍了拍狮子的一只可怕的脚爪,这只 脚爪平时一下子就可能送掉一条小牛的命。那姑娘深橄揽色的脸上慢慢泛起一片 红晕。“我很抱歉,”她低声下气地说,“不过它看上去是那么大,又跳得那么 髙,所以……”她的眼睛里噙着两颗晶莹的泪珠 “请原谅我,吉文斯先生,好吗?你明白,我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当时我很害怕 打死了比尔,我感到非常难过。你不了解我觉得多么难为情。我早知道的话,绝 不会这么做的。” ②她的眼睛里盛淸了甜蜜的诚意,恳求之中还带着优雅的悔罪的神情,“谁要是 杀了我的小猫,我真会恨死他呢。你冒了中流弹的危险去救它,是多么勇敢,多 么仁疾啊!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啦!”吉文斯的得意要撑破衬衫:从失败中夺得 了胜利!滑稽戏变成了正剧!好样的,里普利.吉文斯! 天色已经黑了。吉文斯体贴地把约瑟法护送回家。 小时后,熄灯时间到了,约瑟法穿着睡衣,走到父亲的卧室门口,隔着砖铺的 过道,向屋里的“牛皇帝”招呼说: “喂,爸爸,你知道那只叫做‘缺耳魔鬼’的墨西哥老狮子吗?一一就是害死了 牧羊人冈萨勒斯,在萨拉达牧场扑杀了五十来头小牛的那只。嘿,今天下午我在 白马渡口结果了它的性命。它正要跳起来时,我用三八口径往它脑袋开了两枪 它的左耳朵被老冈萨勒斯用砍刀削去一片,所以我一看到就认识。你自己也不见 得打得这么准,爸爸。”(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他之所以打定主意要跟“牛皇帝”联 姻,不是想高攀,而是因为他与约瑟法一见钟情。 B.第三段中的环境描写生动活泼,借小马、大鱼、小兔子等动物的反应渲染紧张 气氛,衬托吉文斯警觉的心理,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 C.吉文斯想要演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结果却弄得滑稽可笑,事后还撒谎骗人, 但这一切并不让读者感到讨厌,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D.约瑟法虽然清楚吉文斯救人和编谎的用意,但她故意没有说破,反而装出种种 表情来调笑、嘲弄吉文斯,可见其聪明顽皮 E.文章的结尾,依然是欧·亨利惯用的出人意料式,但因为前面太多内容的铺垫 我们已经猜到了答案,所以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性不强 (2)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交代有什么作用?(6分)
“是你吗,吉文斯先生? ”约瑟法说,她的声调低缓柔和,像糖一般甜,“你 那一声大喊几乎害得我脱把。你摔倒时有没有砸到头? ” “哦,没什么,”吉文斯平静地说,“摔得不重。”接着,他跪下去,轻轻地抚 摸着死狮子那张着大嘴、好不吓人的脑袋。“可怜的老比尔! ”他伤心地说。 “怎么回事? ”约瑟法问道。 “你当然不明白,约瑟法小姐;”吉文斯说,同时显出让宽恕压过悲哀的神情, “这也不能怪你。我想救它,但是没能及时让你知道。” “救谁呀? ” “还不是老比尔。我找了它一整天。你明白,两年来它一直是我们营地里的宠物。 可怜的老东西,它连一只白尾灰兔都不会伤害。营地里的弟兄们知道这件事后, 都会伤心的。不过你当然不知道比尔只不过是同你闹着玩的。” 约瑟法的黑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他。①吉文斯的眼睛里露出更深重的懊丧,还掺 杂着一些温和的责怪。他那清秀的脸上现出显而易见的哀伤。 约瑟法看看那只猛兽的尸体。吉文斯轻^地拍了拍狮子的一只可怕的脚爪,这只 脚爪平时一下子就可能送掉一条小牛的命。那姑娘深橄揽色的脸上慢慢泛起一片 红晕。“我很抱歉,”她低声下气地说,“不过它看上去是那么大,又跳得那么 高,所以……”她的眼睛里噙着两颗晶莹的泪珠。 “请原谅我,吉文斯先生,好吗?你明白,我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当时我很害怕。 打死了比尔,我感到非常难过。你不了解我觉得多么难为情。我早知道的话,绝 不会这么做的。” ②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甜蜜的诚意,恳求之中还带着优雅的悔罪的神情,“谁要是 杀了我的小猫,我真会恨死他呢。你冒了中流弹的危险去救它,是多么勇敢,多 么仁疾啊!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啦! ”吉文斯的得意要撑破衬衫:从失败中夺得 了胜利!滑稽戏变成了正剧!好样的,里普利.吉文斯! 天色已经黑了。吉文斯体贴地把约瑟法护送回家。 一小时后,熄灯时间到了,约瑟法穿着睡衣,走到父亲的卧室门口,隔着砖铺的 过道,向屋里的“牛皇帝”招呼说: “喂,爸爸,你知道那只叫做‘缺耳魔鬼’的墨西哥老狮子吗?——就是害死了 牧羊人冈萨勒斯,在萨拉达牧场扑杀了五十来头小牛的那只。嘿,今天下午我在 白马渡口结果了它的性命。它正要跳起来时,我用三八口径往它脑袋开了两枪。 它的左耳朵被老冈萨勒斯用砍刀削去一片,所以我一看到就认识。你自己也不见 得打得这么准,爸爸。”(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吉文斯是多刺牧场上一个牛队的头目,他之所以打定主意要跟“牛皇帝”联 姻,不是想高攀,而是因为他与约瑟法一见钟情。 B.第三段中的环境描写生动活泼,借小马、大鱼、小兔子等动物的反应渲染紧张 气氛,衬托吉文斯警觉的心理,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 C.吉文斯想要演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结果却弄得滑稽可笑,事后还撒谎骗人, 但这一切并不让读者感到讨厌,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D.约瑟法虽然清楚吉文斯救人和编谎的用意,但她故意没有说破,反而装出种种 表情来调笑、嘲弄吉文斯,可见其聪明顽皮。 E.文章的结尾,依然是欧•亨利惯用的出人意料式,但因为前面太多内容的铺垫, 我们已经猜到了答案,所以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性不强。 (2) 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交代有什么作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