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1.加热和冷却 B 湿空气被加热时的状态变化图可用H-I p1 A 图上的线段AB表示。由于总压和水汽 分压没有变化,空气的湿度不变,AB 为一垂直线。温度升高,空气的相对湿 H 度减少,表示它接纳水汽的能力增大。 b表示空气的冷却过程。若冷却温度 91 低于露点,则必有部分水汽凝结为水, 空气的湿度降低。 H b.冷却
湿空气被加热时的状态变化图可用H-I 图上的线段AB表示。由于总压和水汽 分压没有变化,空气的湿度不变,AB 为一垂直线。温度升高,空气的相对湿 度减少,表示它接纳水汽的能力增大。 三、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b表示空气的冷却过程。若冷却温度 低于露点,则必有部分水汽凝结为水, 空气的湿度降低。 1. 加热和冷却
2.绝热增湿过程 向温度为t、湿度为H的不饱和空气中喷洒少量温度为的水滴。 这些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混入气流之中。致使空气温度下降、 湿度上升。若不计热损失,此过程称为绝热增湿过程。 过程终了时焓的增量为所加入的水在温度下的显热,即: △I=4.180(H,-H) △I和空气的焓I相比甚小 一般可忽略而将绝热增 I线 湿过程视为等焓过程。 如图AB线段所示。 H HH
向温度为t、湿度为H 的不饱和空气中喷洒少量温度为的水滴。 这些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混入气流之中。致使空气温度下降、 湿度上升。若不计热损失,此过程称为绝热增湿过程。 过程终了时焓的增量为所加入的水在温度下的显热,即: 4.18 ( ) 1 I H H I 和空气的焓I 相比甚小, 一般可忽略而将绝热增 湿过程视为等焓过程。 如图AB线段所示。 2. 绝热增湿过程
3.两股气流的混合 设有流量为V1、V2(kg干气/S)的两股气流相混,其中一 股气流的湿度为H1,焓为1,第二股气流的湿度为H2,焓 为12。设混合后空气的湿度为H3,焓为13,则有: 总物料衡算:V+V,=V 水分衡算:VH+VH2=VH 热量衡算:VI1+VI2=VI3 p=1 A 显然,混合气体的状态点C必 在AB连线上,其位置由杠杆规 则定出,即: H C
设有流量为V1、V2(kg干气/s)的两股气流相混,其中一 股气流的湿度为H1,焓为I1,第二股气流的湿度为H2,焓 为I2。设混合后空气的湿度为H3,焓为I3,则有: 1 2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V V V V H V H V H V I V I V I 总物料衡算: 水分衡算: 热量衡算: 显然,混合气体的状态点C必 在AB连线上,其位置由杠杆规 则定出,即: 1 2 V BC V AC 3. 两股气流的混合
例14-1: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计算 总压100kPa下将温度为18C、湿度为0.006kg/kg干气的新鲜 空气与部分废气混合,然后将混合气加热,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 介质使用。控制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比例使进干燥器的湿度 维持在0.065kg/kg干气。废气的排出温度为58C、相对湿度为 70%。已知58的饱和水蒸气压为18.2kPa。求: (1)废气和新鲜空气的混合比;(2)混合气进预热器的温度。 预热器 干燥器 1=18℃ t2=58℃ H1=0.006H3=0.065 p2=70%
总压100kPa下将温度为18oC、湿度为0.006kg/kg干气的新鲜 空气与部分废气混合,然后将混合气加热,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 介质使用 。控制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比例使进干燥器的湿度 维持在0.065kg/kg干气。废气的排出温度为58oC、相对湿度为 70%。已知58o的饱和水蒸气压为18.2kPa。求: (1)废气和新鲜空气的混合比;(2)混合气进预热器的温度。 例14-1: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计算
V2 预热器 干燥器 1=18℃ t2=58℃ H1=0.006H3=0.065 p2=70% 废气湿度HH,=0.622 P水汽一=0.622× 12.7 =0.0908kg/g干气 p-P水汽 100-12.7 个 p2= P水汽 P →P水汽=0.7×18.2=12.7kPa VH+V2H2=V+V2)Hs V Hs-H 0.065-0.006 =2.29 V H,-H 0.0908-0.065
废气湿度H2 2 0.622 p H p p 水汽 水汽 2 s p p 水汽 p kPa 水汽 0 7 18.2 12.7 . 12.7 0.622 0.0908 / 100 12.7 kg kg 干气 1 1 2 2 1 2 3 V H V H V V H ( ) 2 3 1 1 2 3 0.065 0.006 2.29 0.0908 0.065 V H H V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