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CDMA系统 1.移动通信系统由几部分组成? 4.5第三代移动通信 2.移动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4.6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4.7个人通信 知识点: 1移动通信系统的的组成、特点、分类和技术 发展 2.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3.GSM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的结构和 特点 5.CDMA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网络结 构 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和3G标准 7,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8.个人通信的特点 第五章多煤体通信的奥秘 自学内容:3D图像质量的评价。 5.1什么是多媒体通信 课堂作业: 5.2数字图像与视频 1.多媒体通信的特点。 5.3视频图像压缩 课外作业: 5.4音频数据压缩 1.多媒体具有哪些特征? 5.5多煤体传输 2.多媒体通信有哪些特点? 5.6视频通信中的差错控制 5.7多媒体应用系统 知识点: 1多媒体通信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和关键 技术 2.数字图像与视频的概念、特征和主客观质量 评价方法 3视颜图像压缩的原理、方法和标准 4,音频数据压缩算法的三种分类和国际标准 5,多媒体传输的原理和方式 6.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第六章电力线中的通信 自学内容:电力线中的噪声特性。 6.1电力线通信概述 课堂作业: 62电能传输网络系统及高压PLC 1.电力线通信遇到的困难。 6.3低压宽带PLC 课外作业 6.4电力线通信的调制方案 1利用电力线进行通信有什么优势? 6.5电力线通信标准 2电力线通信的困难在于什么? 6.6电力线通信的典型应用 6.7电力线载波芯片 6.8电力线通信展望 知识点: 1电力线通信PLC的概念、优点、困难和国内 32
32 4.4 CDMA 系统 4.5 第三代移动通信 4.6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4.7 个人通信 知识点: 1.移动通信系统的的组成、特点、分类和技术 发展 2.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3.GSM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的结构和 特点 5.CDMA 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网络结 构 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和 3G 标准 7.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8.个人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系统由几部分组成? 2.移动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第五章 多媒体通信的奥秘 5.1 什么是多媒体通信 5.2 数字图像与视频 5.3 视频图像压缩 5.4 音频数据压缩 5.5 多媒体传输 5.6 视频通信中的差错控制 5.7 多媒体应用系统 知识点: 1.多媒体通信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和关键 技术 2.数字图像与视频的概念、特征和主客观质量 评价方法 3.视频图像压缩的原理、方法和标准 4.音频数据压缩算法的三种分类和国际标准 5.多媒体传输的原理和方式 6.H.323 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3D 图像质量的评价。 课堂作业: 1.多媒体通信的特点。 课外作业: 1.多媒体具有哪些特征? 2.多媒体通信有哪些特点? 第六章 电力线中的通信 6.1 电力线通信概述 6.2 电能传输网络系统及高压 PLC 6.3 低压宽带 PLC 6.4 电力线通信的调制方案 6.5 电力线通信标准 6.6 电力线通信的典型应用 6.7 电力线载波芯片 6.8 电力线通信展望 知识点: 1.电力线通信 PLC 的概念、优点、困难和国内 自学内容:电力线中的噪声特性。 课堂作业: 1.电力线通信遇到的困难。 课外作业: 1.利用电力线进行通信有什么优势? 2.电力线通信的困难在于什么?
外发展状况 2.电能传输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实现 4.低压宽带PLC面临的问题 5.电力线通信的调制方案 6.电力线通信标准 7.电力线通信的家庭应用及低压电力线抄表 应用 8.典型的窄带PLC芯片和宽带PLC芯片 9.电力线通信的主流应用方向、标准化和研究 热点 第七章ISDN与ATM技术 自学内容:ATM连接建立的过程。 7.1综合业务数字网 课堂作业: 7.2ATM的概念 1.B-ISDN和ATM技术关系。 7.3ATM协议参考模型 课外作业: 7.4ATM交换原理 1.B-ISDN业务有哪些特点? 7.5AT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ATM的定义是什么?ATM有什么特点? 知识点: 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特征、组成 和局限性 2.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支持的业务 3.异步转移模式ATM的概念、特点和工作方 米 4.ATM信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5.ATM协议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及各层功能 6.ATM交换原理、系统组成和交换结构 7.ATM的缓冲机制和选路控制方法 8.ATM技术对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第八章奇妙的量子通信 自学内容:量子通信的概念。 81宇宙通信的困惑 课堂作业: 8.2量子概念 1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区别。 8.3量子通信 课外作业: 8.4量子保密通信 1.宇宙范围内的通信有什么困难? 8.5量子隐形传态 2.什么是量子纠缠? 8.6量子直接通信 8.7量子通信系统的指标 8.8量子通信网 8.9量子中继 8.10量子编码 8.11目前量子通信的局限性 知识点: 1.宇宙通信的概念和局限 2.量子的概念和特征 3量子通信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发展历史 33
33 外发展状况 2.电能传输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实现 4.低压宽带 PLC 面临的问题 5.电力线通信的调制方案 6.电力线通信标准 7.电力线通信的家庭应用及低压电力线抄表 应用 8.典型的窄带 PLC 芯片和宽带 PLC 芯片 9.电力线通信的主流应用方向、标准化和研究 热点 第七章 ISDN 与 ATM 技术 7.1 综合业务数字网 7.2 ATM 的概念 7.3 ATM 协议参考模型 7.4 ATM 交换原理 7.5 ATM 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知识点: 1.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的概念、特征、组成 和局限性 2.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 支持的业务 3.异步转移模式 ATM 的概念、特点和工作方 式 4.ATM 信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5.ATM 协议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及各层功能 6.ATM 交换原理、系统组成和交换结构 7.ATM 的缓冲机制和选路控制方法 8.ATM 技术对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自学内容: ATM 连接建立的过程。 课堂作业: 1.B-ISDN 和 ATM 技术关系。 课外作业: 1.B-ISDN 业务有哪些特点? 2.ATM 的定义是什么?ATM 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 奇妙的量子通信 8.1 宇宙通信的困惑 8.2 量子概念 8.3 量子通信 8.4 量子保密通信 8.5 量子隐形传态 8.6 量子直接通信 8.7 量子通信系统的指标 8.8 量子通信网 8.9 量子中继 8.10 量子编码 8.11 目前量子通信的局限性 知识点: 1.宇宙通信的概念和局限 2.量子的概念和特征 3.量子通信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发展历史 自学内容:量子通信的概念。 课堂作业: 1.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区别。 课外作业: 1.宇宙范围内的通信有什么困难? 2.什么是量子纠缠?
4.量子保密通信原理和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5.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和原理 6.量子直接通信的概念和具体方案 7.量子通信系统的指标 8.量子通信网和量子中继的实现 9.量子态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方法 10.量子通信的局限性和实用情况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通信基本理论 2 目标1 2 因特网与TCP/P 4 目标2、目标3 3 光纤通信 4 目标2、目标3 移动通信 4 目标2、目标3 5 多媒体通信 目标2、目标3 6 电力线通信 目标2、目标3 7 ISDN和ATM技术 6 目标2、目标3 8 量子通信 4 目标2、目标3 合计 32 六、教学方法 通信新技术的理论课程学习,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具体内容包括: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采用PPT课件,多煤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 的系统,以培养其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 4,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提问讨论和答疑相结合,并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针对课程目 标布置对应内容的课后作业。 5.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 34
34 4.量子保密通信原理和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5.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和原理 6.量子直接通信的概念和具体方案 7.量子通信系统的指标 8.量子通信网和量子中继的实现 9.量子态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方法 10.量子通信的局限性和实用情况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通信基本理论 2 目标 1 2 因特网与 TCP/IP 4 目标 2、目标 3 3 光纤通信 4 目标 2、目标 3 4 移动通信 4 目标 2、目标 3 5 多媒体通信 4 目标 2、目标 3 6 电力线通信 4 目标 2、目标 3 7 ISDN 和 ATM 技术 6 目标 2、目标 3 8 量子通信 4 目标 2、目标 3 合 计 32 六、教学方法 通信新技术的理论课程学习,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具体内容包括: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 PPT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 的系统,以培养其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提问讨论和答疑相结合,并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针对课程目 标布置对应内容的课后作业。 5.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 到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包括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未考核等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考勤占40%,作业占30%,课堂表现 占3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树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现代通信新技术》,贾振堂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年第1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王新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1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新技术》,邬正义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系统新技术》,王兴亮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技术》,王丽娜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2版。 撰写人:王勤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 日 35
35 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 到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包括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等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其中考勤占 40%,作业占 30%,课堂表现 占 3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现代通信新技术》, 贾振堂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年第 1 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王新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第 1 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新技术》,邬正义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1 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系统新技术》,王兴亮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2 版。 参考书:《现代通信技术》,王丽娜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年第 2 版。 撰写人: 王勤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3470230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部门:信工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6 建议先修课程:大学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计算机基础等 适用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大学英语 和电子电路等专业课程基础上,将英语和专业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实际 的通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T工作等相关工作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用英语进行交流,阅读 相关的英语文档,同时用英语写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听懂工作中日常的用 语,能用英语交流,能较熟练用英语处理日常的文档,能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掌握电子电 路和通信英语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语境下熟记并理解电子信息专业领域常用概念和基本知识;积累一定的电 子信息专业英语词汇并能熟练运用,理解并掌握常见的科技英语语法现象。使学生具备一定 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翻译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6,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10)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0(毕业要求指标点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01:能够就专业问题,通过口头、文字、图标等方式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 沟通和交流; (2)指标点10.2: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信息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36
36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3470230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部门:信工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6 建议先修课程:大学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计算机基础等 适用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大学英语 和电子电路等专业课程基础上,将英语和专业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实际 的通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 IT 工作等相关工作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用英语进行交流,阅读 相关的英语文档,同时用英语写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听懂工作中日常的用 语,能用英语交流,能较熟练用英语处理日常的文档,能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掌握电子电 路和通信英语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语境下熟记并理解电子信息专业领域常用概念和基本知识;积累一定的电 子信息专业英语词汇并能熟练运用,理解并掌握常见的科技英语语法现象。使学生具备一定 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翻译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 6,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 10)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0(毕业要求指标点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0.1:能够就专业问题,通过口头、文字、图标等方式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 沟通和交流; (2)指标点 10.2: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信息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