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微型计算机和可编程器件,应用仿真调试工具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的能力。(指标点5.3)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5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5.1能够使用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仪器设备、专业软件、可编程器件。 (2)指标点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专业软件和可编程器件对自动化工程进行过 程设计、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 (3)指标点5.3能够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其解决方案进行 开发、模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任课教师:方红、徐嘉莉、杨柱中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微型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8086系列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基 本功能和系统典型配置。引导学生掌握8086指令系统; 掌握8086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学会基本的汇编程序设 毕业要求5: 计方法。为分析或设计系统打下基础。 5.1能够使用自动化专业领域的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对教材中涉及的计算机基础 仪器设备、专业软件、可编程器 件。 知识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8086指令系统的讲解,通过基本编程方法的训练 和具体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学生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编 程方法。通过作业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评价依据: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教学目标2: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接口芯片 的功能、硬件连接及编程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对微型计 毕业要求5: 算机软硬件知识灵活应用,能将多种可编程芯片应用到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 实际工程项目中。 器、专业软件和可编程器件对自 达成途径: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解各种接口芯片的功能、 动化工程进行过程设计、流程优 寄存器的定义,讲解具体工程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典 化和设备选型。 型接口芯片的应用,并能将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 通过作业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评价依据: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微型计算机和可编程器 毕业要求5: 件,应用仿真调试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3能够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专 达成途径: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演示讲解和实验现场指 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其解 决方案进行开发、模拟和预测, 导,让学生在掌握8086汇编语言的编译、调试工具,掌 握集成调试环境以及实验工具箱使用的基础上,能够对 并理解其局限性。 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仿真、调试。 2
2 3.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微型计算机和可编程器件,应用仿真调试工具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的能力。(指标点 5.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5.1 能够使用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仪器设备、专业软件、可编程器件。 (2)指标点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专业软件和可编程器件对自动化工程进行过 程设计、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 (3)指标点 5.3 能够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其解决方案进行 开发、模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任课教师: 方红、徐嘉莉、杨柱中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5: 5.1 能够使用自动化专业领域的 仪器设备、专业软件、可编程器 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微型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 8086 系列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基 本功能和系统典型配置。引导学生掌握 8086 指令系统; 掌握 8086 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学会基本的汇编程序设 计方法。为分析或设计系统打下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对教材中涉及的计算机基础 知识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 8086 指令系统的讲解,通过基本编程方法的训练 和具体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学生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编 程方法。通过作业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评价依据: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毕业要求 5: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 器、专业软件和可编程器件对自 动化工程进行过程设计、流程优 化和设备选型。 教学目标 2: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接口芯片 的功能、硬件连接及编程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对微型计 算机软硬件知识灵活应用,能将多种可编程芯片应用到 实际工程项目中。 达成途径: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解各种接口芯片的功能、 寄存器的定义,讲解具体工程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典 型接口芯片的应用,并能将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 通过作业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评价依据: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毕业要求 5: 5.3 能够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专 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其解 决方案进行开发、模拟和预测, 并理解其局限性。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微型计算机和可编程器 件,应用仿真调试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演示讲解和实验现场指 导,让学生在掌握 8086 汇编语言的编译、调试工具,掌 握集成调试环境以及实验工具箱使用的基础上,能够对 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仿真、调试
评价依据:实验一(DO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环境使 用入、实验二(Debug的使用)、入实验三(8255控制交通 灯实验)、实验四(8259A中断控制器实验)。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1微型计算机概述 1.1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 1.2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3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及编码 自学内容:无 知识点: 课堂作业:无 1.了解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课外作业:11、12、13、14。 2.了解80X86微处理器的性能和特点 3.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掌握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及其运算 6.了解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信息的表示 2徽处理器 2.18086/8088CPU结构 2.28086/8088CPU引脚功能 2.38086/8088中断系统 2.4.8086系统配置 2.58086CPU的典型时序及操作 知识点: 1.了解8086CPU的内部功能结构 自学内容:无 2.掌握8086CPU内部寄存器组的定义及用法 课堂作业:无 3.了解8086CPU总线周期和时序的基本概念 课外作业:1、4、11、13、14 4.基本掌握8086微处理器引脚的功能 5.了解最大及最小模式下管脚的不同定义 6理解最大和最小模式的应用场合 7.掌握8086中断类型、中断向量表和中断管 理的基本概念 8.了解8086最大和最小工作模式的系统典型 配置。 38086指令系统 3.18086微处理器的指令格式 3.28086寻址方式 3.38086指令系统的种类 自学内容:无 知识点: 课堂作业:无 1.了解8086汇编语言指令格式 课外作业:5、6、9、14 2.了解8086机器语言指令格式 3.掌握8086寻址方式 4.掌握8086指令系统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自学内容:无 3
3 评价依据:实验一(DOS 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环境使 用)、实验二(Debug 的使用)、实验三(8255 控制交通 灯实验)、实验四(8259A 中断控制器实验)。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1 微型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3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及编码 知识点: 1.了解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了解 80X86 微处理器的性能和特点 3.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掌握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及其运算 6.了解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信息的表示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11、12、13、14。 2 微处理器 2.1 8086/8088CPU 结构 2.2 8086/8088CPU 引脚功能 2.3 8086/8088 中断系统 2.4.8086 系统配置 2.5 8086CPU 的典型时序及操作 知识点: 1.了解 8086 CPU 的内部功能结构 2.掌握 8086 CPU 内部寄存器组的定义及用法 3.了解 8086 CPU 总线周期和时序的基本概念 4.基本掌握 8086 微处理器引脚的功能 5.了解最大及最小模式下管脚的不同定义 6.理解最大和最小模式的应用场合 7.掌握 8086 中断类型、中断向量表和中断管 理的基本概念 8.了解 8086 最大和最小工作模式的系统典型 配置。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1、4、11、13、14 3 8086 指令系统 3.1 8086 微处理器的指令格式 3.2 8086 寻址方式 3.3 8086 指令系统的种类 知识点: 1.了解 8086 汇编语言指令格式 2.了解 8086 机器语言指令格式 3.掌握 8086 寻址方式 4.掌握 8086 指令系统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5、6、9、14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自学内容:无
4.1汇编语言概述 课堂作业:无 4.2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 课外作业:1、7 4.3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数据 4.4伪指令 4.5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6D0S及BIOS功能调用 知识点: 1.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 2.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 3.掌握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数据 4.掌握8086伪指令 5.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 6.掌握常用的DOS功能调用 7.掌握常用的BIOS功能调用 5半导体存储器 5.1概述 5.2读/写存储器RAM 5.3只读存储器ROM 5.4存储器芯片的扩展及其与系统总线的连 接 自学内容:无 知识点: 课堂作业:无 1.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课外作业:8、9、15、16、17 2.掌握SRAM和DRAM芯片典型产品的使用 3.掌握EPROM、E2ROM和FLASH芯片典型 产品的使用 4.掌握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法以及扩展技 术 6输入输出及中断系统 6.1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6.2中断系统概述 6.38086微处理器的中断方式 6.4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自学内容:无 知识点: 课堂作业:无 1.了解I/O接口的功能和编址方法 课外作业:2、6、7 2.掌握3种I/O控制方式 3.掌握中断基本原理及80x86中断系统组成 4.掌握中断向量表和中断向量的获取 5.掌握8086的中断响应与处理过程 6.掌握8259A中断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7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 7.1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概述 自学内容:无 7.28255A的结构和引脚 课堂作业:无 7.38255A的控制字及工作方式 课外作业:2、5、6、10 7.48255A的应用举例 知识点:
4 4.1 汇编语言概述 4.2 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 4.3 8086 汇编语言的基本数据 4.4 伪指令 4.5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6 DOS 及 BIOS 功能调用 知识点: 1.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 2.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 3.掌握 8086 汇编语言的基本数据 4.掌握 8086 伪指令 5.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 6.掌握常用的 DOS 功能调用 7.掌握常用的 BIOS 功能调用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1、7 5 半导体存储器 5.1 概述 5.2 读/写存储器 RAM 5.3 只读存储器 ROM 5.4 存储器芯片的扩展及其与系统总线的连 接 知识点: 1.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2.掌握 SRAM 和 DRAM 芯片典型产品的使用 3.掌握 EPROM、E2ROM 和 FLASH 芯片典型 产品的使用 4.掌握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方法以及扩展技 术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8、9、15、16、17 6 输入/输出及中断系统 6.1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6.2 中断系统概述 6.3 8086 微处理器的中断方式 6.4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8259A 知识点: 1.了解 I/O 接口的功能和编址方法 2.掌握 3 种 I/O 控制方式 3.掌握中断基本原理及 80x86 中断系统组成 4.掌握中断向量表和中断向量的获取 5.掌握 8086 的中断响应与处理过程 6.掌握 8259A 中断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2、6、7 7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 8255A 7.1 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概述 7.2 8255A 的结构和引脚 7.3 8255A 的控制字及工作方式 7.4 8255A 的应用举例 知识点: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2、5、6、10
1.了解8255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掌握8255的工作方式和控制字 3.掌握8255的编程技术 8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 8.1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功能、用途及 内部结构 8.2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控制字 8.3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工作方式与时 序 知识点: 自学内容:无 1.了解实现定时/计数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课堂作业:无 2.了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主要功能 课外作业:无 3.了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引脚及功能 说明 4.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工作方式 5.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控制字和初 始化编程 6.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应用设计编 程 9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 9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9.2串行接口标准 9.3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 9.3.18251A的结构和引脚 9.3.28251A的控制字及工作方式 9.3.38251A的应用举例 知识点: 自学内容:无。 1.了解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的区别 课堂作业:无。 2.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课外作业:无。 3.了解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4.了解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组成 5.了解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的结构 和引脚 6.掌握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控制字 含义 7.掌握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初始化 及应用编程。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半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 序号 课程内容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标 5
5 1.了解 8255 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掌握 8255 的工作方式和控制字 3.掌握 8255 的编程技术 8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8.1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功能、用途及 内部结构 8.2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控制字 8.3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工作方式与时 序 知识点: 1.了解实现定时/计数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2.了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主要功能 3.了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引脚及功能 说明 4.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工作方式 5.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控制字和初 始化编程 6.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应用设计编 程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无 9 可 编 程 串 行 通 信 接 口 芯 片 8251A 9.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9.2 串行接口标准 9.3 串行通信接口芯片 8251A 9.3.1 8251A 的结构和引脚 9.3.2 8251A 的控制字及工作方式 9.3.3 8251A 的应用举例 知识点: 1.了解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的区别 2.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3.了解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4.了解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组成 5.了解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的结构 和引脚 6.掌握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控制字 含义 7.掌握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初始化 及应用编程。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无。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标
1 1微型计算机概述 2 0 0 2 教学目标1 2 2微处理器 6 0 0 6 教学目标1 38086指令系统 0 0 8 教学目标1 4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 0 2 10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5半导体存储器 7 0 0 教学目标2 6 6输入/输出及中断系统 6 0 0 6 教学目标2 > 7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 6 0 0 6 教学目标2 8 8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 4 0 0 4 9 9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 5 0 2 7 教学目标2 实验一、DO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 14 0 2 0 2 教学目标3 环境使用 15 实验二、Debug的使用 0 2 教学目标3 16 实验三、8255控制交通灯实验 0 0 教学目标3 17 实验四、8259A中断控制器实验 0 0 2 教学目标3 合计 52 4 64 六、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1.2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 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3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电路知识及数学、 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案例,讲述项目设计原理、设计方案、 设计流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工程应用问题等方面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微型计算机相关 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6
6 1 1 微型计算机概述 2 0 0 2 教学目标 1 2 2 微处理器 6 0 0 6 教学目标 1 3 3 8086 指令系统 8 0 0 8 教学目标 1 4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 0 2 10 教学目标 1 5 5 半导体存储器 7 0 0 7 教学目标 2 6 6 输入/输出及中断系统 6 0 0 6 教学目标 2 7 7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 8255A 6 0 0 6 教学目标 2 8 8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3 4 0 0 4 教学目标 2 9 9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 5 0 2 7 教学目标 2 14 实验一、DOS 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 环境使用 0 2 0 2 教学目标 3 15 实验二、Debug 的使用 0 2 0 2 教学目标 3 16 实验三、8255 控制交通灯实验 0 2 0 2 教学目标 3 17 实验四、8259A 中断控制器实验 0 2 0 2 教学目标 3 合 计 52 8 4 64 六、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 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3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电路知识及数学、 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案例,讲述项目设计原理、设计方案、 设计流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工程应用问题等方面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微型计算机相关 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