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8年12月高一联考 语文 命题单位:箴言中学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 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 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 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 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凡事先 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 单”“贺年帖”等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 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 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 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 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 2018 年 12 月高一联考 语文 命题单位:箴言中学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朿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 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 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 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 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 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凡事先 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 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 单”“贺年帖”等 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 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 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 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 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 一形式由帝 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 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 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
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 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 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遂由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 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 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 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 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 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淸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 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 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致)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 最早的记载了。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 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 新的辉煌一一电子贺卡。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 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 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 1.下列关于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贺卡是表现礼节的一种传统形式,在个人重大事情前呈送贺卡, 显得形式庄重,又能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方便 B.贺卡初期‘名帖”,后来有“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贺年帖”等名 字,这些名字显示出贺卡名称和功能的进步。 C.唐宋以后,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作者认为,进入商业社会,贺卡上表现出的文人之 间的文雅逐渐远去,让人唏嘘叹惋 D.贺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之一,时尚的电子贺卡是倡导低碳环保的产物, 它因不浪费木材而受到青睐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由中国传统文化“礼”引出“贺卡”,阐述了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
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 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 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遂由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 以多送,如亲自前往, 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 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 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 手持卡或帖,必须打 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 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 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 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 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致)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 最早的记载了。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 环保的今 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 新的辉煌——电子贺卡。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 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 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 。 1.下列关于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贺卡是表现礼节的一种传统形式,在个人重大事情前呈送贺卡, 显得形式庄重,又能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方便。 B.贺卡初期‘名帖”,后来有“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贺年帖”等名 字,这些名字显示出贺 卡名称和功能的进步。 C.唐宋以后,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作者认为,进入商业社会,贺卡上表现出的文人之 间的文雅逐渐远去,让人唏嘘叹惋。 D.贺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之一,时尚的电子贺卡是倡导低碳环保的产物, 它因不浪费木材而受到青睐。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由中国传统文化“礼”引出“贺卡”,阐述了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
直延续保留的原因 B.文章以贺卡为对象,分别介绍了在时代变化中,贺卡的名称、功能、呈送方式、形态的变 化,以及贺语的特点。 C.为了说明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从宋代开始,作者引用了张世南《游宦纪闻》中的句子,它记 载了中国最早的邮政贺卡的使用情况。 D.文章语言准确严密,且条理清楚,结构分明,使读者对贺卡尤其是传统贺卡有了较为全面 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因为能提早通报对方,双方都觉方便,所以汉朝 以来,贺卡一直延续保留 B.为了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进人商业社会后,贺卡逐渐变得程式化,少了一份酸腐 C.明清时期,因为有了拜匣,所以按呈送贺卡名帖等的礼仪,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 D.传统的纸质贺卡,因为消耗木材资源及传递效率低下,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受到电子 贺卡的一定冲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楼”的记忆 每个城市的人们都有一段关于繁华的记忆,这样的记忆通常与一条商业街或者一个商店 有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北京一家曾经最熟悉的商场,虽然它一直在我的身边,但我 已经近10年没有走进它了。当我再踏进它的大门时,里面的变化竞然让我感到些许的兴奋 与震撼。这个商场就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北京人都亲切地称它“大楼” 北京人熟悉“大楼"20世纪50年代“大楼”开业时曾经拍了一部纪录片,北京市百货大 楼展现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北京人喜欢“大楼”,几代人对这里都有着关于时尚的 美好回忆。不仅是北京人,在那个年代,外地人到了北京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逛“大楼”。从 辽宁一个小城来到北京工作的夏先生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他小时候,邻居叔叔从北京市 百货大楼买回一双皮鞋,每逢有人注意到叔叔的皮鞋,这位叔叔都会大声地告诉别人,这是 从北京市百货大楼里买的!如今夏先生已是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管,全家住到了北京。 虽然北京的高档商场很多,但夏先生每年拿到年终奖后,依然会到北京市百货大楼来购物 在他看来,把钱花在“大楼”放心、开心。 如果说北京人对“大楼”有感情,40岁以上的外地人对“大楼”有情结,那么30多岁
直延续保留的原因。 B.文章以贺卡为对象,分别介绍了在时代变化中,贺卡的名称、功能、呈送方式、形态的变 化,以及贺语的特点。 C.为了说明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从宋代开始,作者引用了张世南《游宦纪闻》中的句子,它记 载了中国最早的邮政贺卡的使用情况。 D.文章语言准确严密,且条理清楚,结构分明,使读者对贺卡尤其是传统贺卡有了较为全面 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因为能提早通报对方,双方都觉方便,所以汉朝 以来,贺卡一直延续保留。 B.为了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进人商业社会后,贺卡逐渐变得程式化,少了一份酸腐。 C.明清时期,因为有了拜匣,所以按呈送贺卡名帖等的礼仪,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 D.传统的纸质贺卡,因为消耗木材资源及传递效率低下,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受到电子 贺卡的 一定冲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大楼”的记忆 每个城市的人们都有一段关于繁华的记忆,这样的记忆通常与一条商业街或者一个商店 有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北京一家曾经最熟悉的商场,虽然它一直在我的身边,但我 已经近 10 年没有走进它了。当我再踏进它的大门时,里面的变化竟然让我感到些许的兴奋 与震撼。这个商场就是北 京市百货大楼,北京人都亲切地称它“大楼”。 北京人熟悉“大楼"20 世纪 50 年代“大楼”开业时曾经拍了一部纪录片,北京市百货大 楼展现着 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北京人喜欢“大楼”,几代人对这里都有着关于时尚的 美好回忆。不仅是北京人,在那个年代,外地人到了北京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逛“大楼”。从 辽宁一个小城来到北京工作的夏先生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他小时候,邻居叔叔从北京市 百货大楼买回一双皮鞋,每逢有人注意到叔叔的皮鞋,这位叔叔都会大声地告诉别人,这是 从北京市百货大楼里买的!如今夏先生已是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管,全家住到了北京。 虽然北京的高档商场很多,但夏先生每年拿到年终奖后,依 然会到北京市百货大楼来购物, 在他看来,把钱花在“大楼”放心、开心。 如果说北京人对“大楼”有感情,40 岁以上的外地人对“大楼”有情结,那么 30 多岁
的年轻人对“大楼”的认识则更加多元。一位在北京工作的青岛“80后”告诉我,她到北 京后第一次逛街就是跑到百货大楼去买糖,她特别想看看张秉贵工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她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认识是和这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的确,没有哪家商场能像“大楼” 和“大楼人”这样有故事。在“大楼”一层有一个很安静的空间,这里是北京市百货大楼 的“张秉贵纪念馆”,在城市最中心的地段中的最繁华的商场内为一个售货员建纪念馆, 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独一份的。当然,这里纪念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他曾经在这 个商场里工作30多年,接待400万人左右。他不仅是全国劳模,而且做过第五届、第六届 全国人大代表,曾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张秉贵和他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大楼的灵魂。20世纪80年代我 在这里参加过商业劳动,就是在衣服组站柜台。我的师傅与我同龄,他高中毕业“接班” 上岗,也姓张,看上去是个对啥都不在乎的北京小伙儿,刚开始时小张对顾客一直不冷不热, 也没个笑脸,人少时还会借口上厕所去和伙伴们聊天儿。然而有一次,一位外地农村来的 顾客千挑万选半天才选中一套毛料女西装,准备去交钱时却问我厕所在哪儿,我有点不耐烦 了,让他先去交钱取货。这时边上的小张师傅却白了我一眼,很体贴地给顾客指路,然后 甩给我一句话:“人家可能是把钱缝在裤腰上,去厕所拿钱,这样的顾客多着呢。”这次他 对顾客的态度让我很意外。这件事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原来张秉贵“一团火”精神已经潜移 默化在一代代“大楼人”的心里,这也是历届管理层从未放弃努力的结果。百货大楼对营业 员的要求的确与众不同,“大楼”非常注重“让顾客满意”。而这种满意,在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内涵,事实上,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传承 有人说,现在是实体零售行业的严冬时期,企业面对着无数问题与压力,北京市百货大 楼也一样。王府井百货集团建立这个“张秉贵纪念馆”,是希望把“大楼”这把“火矩”接 力下去,“一团火”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今天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在“新北 京人”中已经有了年轻的“粉丝”,另外,北京市百货大楼还推出了微信支付,并且在做 全渠道经营的筹划,“大楼”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步。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大楼”这样的商场,和全球的零售企业一样,这些商场也在经历 转型。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需要在新技术、新环境中进行各种创新与调整,需要与新时代融 入和对接,而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有了不一样的底蕴,这样的企业才是时 代的财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年轻人对“大楼”的认识则更加多元。一位在北京工作的青岛“80 后”告诉我,她到北 京后第一次逛街就是跑到百货 大楼去买糖,她特别想看看张秉贵工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她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认识是和这个人 联系在一起的。的确,没有哪家商场能像“大楼” 和“大楼人”这样有故事。在“大楼”一层有一个很安 静的空间,这里是北京市百货大楼 的“张秉贵纪念馆”,在城市最中心的地段中的最繁华的商场内为一 个售货员建纪念馆, 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独一份的。当然,这里纪念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他 曾经在这 个商场里工作 30 多年,接待 400 万人左右。他不仅是全国劳模,而且做过第五届、第六届 全国人大代表,曾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张秉贵和他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大楼的灵魂。20 世纪 80 年代我 在这里参 加过商业劳动,就是在衣服组站柜台。我的师傅与我同龄,他高中毕业“接班” 上岗,也姓张,看上去是个对啥都不在乎的北京小伙儿,刚开始时小张对顾客一直不冷不热, 也没个笑脸,人少时还会借口上 厕所去和伙伴们聊天儿。然而有一次,一位外地农村来的 顾客千挑万选半天才选中一套毛料女西装,准备去交钱时却问我厕所在哪儿,我有点不耐烦 了,让他先去交钱取货。这时边上的小张师傅却白了 我一眼,很体贴地给顾客指路,然后 甩给我一句话:“人家可能是把钱缝在裤腰上,去厕所拿钱,这样的顾客多着呢。”这次他 对顾客的态度让我很意外。这件事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原来张秉贵“一团火”精神已经潜移 默化在一代代“大楼人”的心里,这也是历届管理层从未放弃努力的结果。百货大楼对营 业 员的要求的确与众不同,“大楼”非常注重“让顾客满意”。而这种满意,在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内 涵,事实上,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传承。 有人说,现在是实体零售行业的严冬时期,企业面对着无数问题与压力,北京市百货大 楼也一样。王府井百货集团建立这个“张秉贵纪念馆”,是希望把“大楼”这把“火矩”接 力下去,“一团火”精神的传 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今天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在“新北 京人”中已经有了年轻的“粉丝”,另外,北 京市百货大楼还推出了微信支付,并且在做 全渠道经营的筹划,“大楼”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步。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大楼”这样的商场,和全球的零售企业一样,这些商场也在经历 转型。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需要在新技术、新环境中进行各种创新与调整,需要与新时代融 入和对接,而传承下 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有了不一样的底蕴,这样的企业才是时 代的财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由城市的人们都有一段关于繁华的记忆起笔,使作者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特殊情 感有了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基础。 B.文章以北京市百货大楼为中心来描写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展现了“大楼”所经历的繁华、 问题和转型,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行业的思考 C.在文中作者叙述了“我”的师傅的服务态度,与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进行对比,意 在突出20世纪80年代年轻人服务意识的缺乏。 D.文章语言平实朴素,如话家常,一个个小故事将“大楼”的顾客、服务员、管理者串联在 起,生活气息浓郁。 传统行业如何走出现实的困境?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6分) 6.文章的标题是“‘大楼’的记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 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 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1997年亚洲金 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 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 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 系研究(2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了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2004年3月,港珠澳 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全面启动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2006年12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负责项目前期工 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江两岸发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经济发展 明显滞后于东岸,与香港、澳门交通联系不便是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 珠江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澳门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水路交通受天气影响较大且 运行时间较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因此,为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
A.文章开头由城市的人们都有一段关于繁华的记忆起笔,使作者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特殊情 感有了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基础。 B.文章以北京市百货大楼为中心来描写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展现了“大楼”所经历的繁华、 问题和转型,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行业的思考。 C.在文中作者叙述了 “我”的师傅的服务态度,与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进行对比,意 在突出 20 世 纪 80 年代年轻人服务意识的缺乏。 D.文章语言平实朴素,如话家常,一个个小故事将“大楼”的顾客、服务员、管理者串联在 一起,生活气息浓郁。 5.传统行业如何走出现实的困境?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6 分) 6.文章的标题是“‘大楼’的记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 角洲东岸地 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 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 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1997 年亚洲金 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 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 2002 年向中央政 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 年 7 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 系研究( 2003 年 8 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了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2004 年 3 月,港珠澳 大桥前期工作协调 小组办公室成立,全面启动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2006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负责项目前期工 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 材料二 : 珠江三角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江两岸发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经济发展 明显滞后于东岸,与香港、澳门交通联系不便是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 珠江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澳门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水路交通受天气影响较大且 运行时间较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因此,为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