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 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四、课后练习一解答 (一)、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对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 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 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 去了。 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二)诗中反复 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 更加凝重、隽永。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 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大堰河”,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的“大堰河,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节中,也都 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艾青的回忆 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 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 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 写成的赞歌 附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追怀痛悼) 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大堰河生前生活勤俭宽厚善良(眷恋感激)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死后凄苦一生悲凉(同情诅咒) 大堰河死后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赞颂讴歌) 教学反思:
11. 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 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四、课后练习一解答 (一)、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对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 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 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 40 多岁就含泪地 去了。 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二)诗中反复、 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 更加凝重、隽永。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 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 1 节的“大堰河”,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 3 节的“大堰河,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 4、6、7、8、10、11 节中,也都 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艾青的回忆 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 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 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 写成的赞歌 附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追怀 痛悼) 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大堰河生前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 眷恋 感激)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 同情 诅咒) 大堰河死后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 赞颂 讴歌) 教学反思:
6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 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 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 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 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6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 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第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和步 赏《一片槐树
12. 6.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 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 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一……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 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 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 当场成诵! 五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第 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一一思乡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纪弦 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 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东渡日 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 年移居美国。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 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 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 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 余部。 (二)写作背景: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 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 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三赏析诗歌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 “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 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 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 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6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 屯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7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r伤感现在——见叶欣喜,转瞬即逝声声含泪 片槐树叶1回忆过去一一树叶来历,眷恋故国}字字泣血 L企盼将来—一重温旧梦,思归心切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13. 一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纪弦 纪弦,1913 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 年春开始发表 诗作,1933 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 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 年东渡日 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48 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 年移居美国。1953 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 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 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 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 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 余部。\ (二)写作背景: 《一片槐树叶》写于 1954 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 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 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三 赏析诗歌 1 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 “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 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 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 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 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6 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 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7 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伤感现在——见叶欣喜,转瞬即逝┓ 声声含泪 一片槐树叶┫回忆过去——树叶来历,眷恋故国┣ 字字泣血 ┗企盼将来——重温旧梦,思归心切┛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米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反思: 7致空气 、教学目标 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课时安排 第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谜语导入
14.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反思: 7.致空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课时安排: 第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 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 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 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 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 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文 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A)整体感知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 (B)阅读分析 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思考:(点击课件中的“思考”) (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 (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 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 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 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课文,感悟课文思想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C)问题研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度、深度 组内不能自行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 (1)生提:“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 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 慰 (2)生提:“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生答: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3)生提:“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 心和希望。 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2-5小 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学生活动 (D)小结 (1)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 真情等的歌颂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 2)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请你谈一谈。 (四)赏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谈谈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学生只要谈得 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练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选一个,赋 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六)布置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颂友谊和真
15.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 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 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 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 年出生,1951 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 年出版《到远方 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 80 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 年起主要从事随 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 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二)读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三)悟 (A)整体感知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 (B)阅读分析 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思考:(点击课件中的“思考”) (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 (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 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 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 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课文,感悟课文思想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C)问题研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度、深度 组内不能自行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 (1)生提:“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 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 慰。 (2)生提:“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生答: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3)生提:“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 心和希望。 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 2—5 小 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学生活动 (D)小结 (1)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 真情等的歌颂。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 (2)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请你谈一谈。 (四)赏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谈谈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学生只要谈得 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练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选一个,赋 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六)布置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颂友谊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