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库 第一章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 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 C、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 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 2、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E图象信息 4、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5、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6、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 A.23个 B.56个 C.8~10个 D.12~14个 7、生态系统中的()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还原者 8、选出正确的答案(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 )。 A.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 B.生产者一分解者一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一分解者→生产者 10、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米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1、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2、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菜 D.真菌 13、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1 习题库 第一章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 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 C、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 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 2、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E 图象信息 4、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 )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5、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6、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 A.2~3 个 B.5~6 个 C.8~10 个 D.12~14 个 7、生态系统中的( )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还原者 8、选出正确的答案( )。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10、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1、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2、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 13、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5。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柄类动物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16、生本系统的苦兼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 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7、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 )。 A梢物 B分解著 C食草动物 D食肉动物 18、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系统的 和 2、地球由大气圈、 和 五大圈层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依次可分为 4、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 。其中,物质循环包 括 和 等循环。 5、生态系统中的信总传递包括物理信息、 和 6、世界人口最多的是 ,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三、判断题 1、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大小不一 () 2、生态系统有自然生态系统还有人工生态系统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4、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单向递减,物质循环流动,而信息则可双向传递。 () 5、生态系统是一个没有变化的静态系统 () 6、生态系统中既有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 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8、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划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 9、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部进行传递 10、食物链可以无限长也可以无限短。 ()
2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5.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16、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5~6 级,原因是( )。 A. 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 能量是守恒的 C. 消费者数量不足 D.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7、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 ) 。 A 植物 B 分解者 C 食草动物 D 食肉动物 18、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 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系统的 和 。 2、地球由大气圈、 、 、 和 五大圈层。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依次可分为 、 和 。 4、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 、 、 。其中,物质循环包 括 、 、 和 等循环。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 、 和 。 6、世界人口最多的是 ,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三、判断题 1、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大小不一 ( ) 2、生态系统有自然生态系统还有人工生态系统 ( )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 ) 4、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单向递减,物质循环流动,而信息则可双向传递。 ( ) 5、生态系统是一个没有变化的静态系统 ( ) 6、生态系统中既有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 ( ) 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8、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划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 ) 9、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部进行传递 ( ) 10、食物链可以无限长也可以无限短。 ( )
11、一般的生态系统均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 12、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便形成生态金字塔 () 13、负反馈的调节常可使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点。 () 14、生态金字塔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15、只要没有人为干扰,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最终都可到达生态平衡 () 16、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正反馈调节,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进行调节。 () 1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无限大 () 18、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19、食物链的长度有限一般不会超过5-6节 () 20、生态危机一般由自然因素引起。 () 21、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称为人口过程 () 22、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机械变动. () 23、人口职业结构、民族结构和文化结构等的变化称为人口的自然变动. () 24、通过人口过程可以反映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25、世界人口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 26、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 27、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96%的人口分布在人口线的东南部. () 28、中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明显的三个时期。 29、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且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 30、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 31、人口过程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及人口的社会变动. () 32、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是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 33、人口环境容量即常说的经济适度人口数量. () 34、人口的增长使得能源供应紧张并且缩短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 四、名词解释 1、环境 2、生物圈 3、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 5、食物链 6、食物网 7、营养级 8、人口过程 9、人口环境容量 五、问答题 1、生态系统包括哪几种组分?
3 11、一般的生态系统均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 ) 12、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便形成生态金字塔 ( ) 13、负反馈的调节常可使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点。 ( ) 14、生态金字塔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 15、只要没有人为干扰,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最终都可到达生态平衡 ( ) 16、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正反馈调节,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进行调节。 ( ) 1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无限大 ( ) 18、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 ) 19、食物链的长度有限一般不会超过 5-6 节 ( ) 20、生态危机一般由自然因素引起。 ( ) 21、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称为人口过程. ( ) 22、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机械变动. ( ) 23、人口职业结构、民族结构和文化结构等的变化称为人口的自然变动. ( ) 24、通过人口过程可以反映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 25、世界人口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 ) 26、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 ) 27、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96%的人口分布在人口线的东南部. ( ) 28、中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明显的三个时期. ( ) 29、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且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 ) 30、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 ( ) 31、人口过程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及人口的社会变动. ( ) 32、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是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 ) 33、人口环境容量即常说的经济适度人口数量. ( ) 34、人口的增长使得能源供应紧张并且缩短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 ( ) 四、名词解释 1、环境 2、生物圈 3、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 5、食物链 6、食物网 7、营养级 8、人口过程 9、人口环境容量 五、问答题 1、 生态系统包括哪几种组分?
2、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有哪些类型? 3、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 4、中国人口发展的对策措施: 5、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6、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7、何调生态平衡?破环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列举你熟知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8、简述能量传递的1/10定律。 9、简述人类与地球各围层的关系。 10、论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1.大气围中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请简述士壤圈的重要功能 13.请描述岩石圈的位置并简述成因? 第二章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4 2、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有哪些类型? 3、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 4、中国人口发展的对策措施。 5、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6、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7、何谓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列举你熟知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8、简述能量传递的 1/10 定律。 9、简述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10、论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1.大气圈中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请简述土壤圈的重要功能。 13.请描述岩石圈的位置并简述成因?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吉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 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氨、磷的化合物 3、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 4、破环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屈治炼工业津放废气 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 5、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正确叙述是( 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泉氧分衔 B.出现在对流层 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的 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 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一般至少高出(B)时的热污染现象。 A、1-2℃ B、0.5-1℃ C、0.3-0.5℃ D、1.2-1.8℃ 7、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D) A、1985年5月31日 B、1987年5月31日 C、1985年5月30日 D、1987年5月30日 8、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恩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9、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C、二氧化硫 D、臭氧 二、判断题 1、人口剧增、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 2、森林正受到三种威胁:第一种威胁是人类的砍伐,第二种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大面积森 林的死亡和衰退,第三种威胁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3、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污染的程度。 () 4、臭氧层位于大气圈层中的中间层。 5、原生环境间是有自然本身运动引起的,人们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
5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 A 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 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 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3、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4、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 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 5、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正确叙述是( ) 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臭氧分布 B.出现在对流层 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的 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 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一般至少高出( B )时的热污染现象。 A、1~2℃ B、0.5~1℃ C、0.3~0.5℃ D、1.2~1.8℃ 7、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D ) A、1985 年 5 月 31 日 B、1987 年 5 月 31 日 C、1985 年 5 月 30 日 D、1987 年 5 月 30 日 8、臭氧层破坏属于( )。 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9、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硫 D、臭氧 二、判断题 1、人口剧增、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 ) 2、森林正受到三种威胁:第一种威胁是人类的砍伐,第二种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大面积森 林的死亡和衰退,第三种威胁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 3、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污染的程度。 ( ) 4、臭氧层位于大气圈层中的中间层。 ( ) 5、原生环境问题是有自然本身运动引起的,人们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