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教案 第四章(7)面状和线状构造 、课堂安排 ●讨论 ●主要内容介绍 ●本章思考讨论题 二、本章主要内容、要点 1、主要内容 ●劈理类型及应变意义:劈理的结构/劈理的类型划分: 连续和不连续劈理/劈理的应变意义:一般和特殊情况 (剪切带内的C组构) 劈理的形成机制:机械旋转/重结晶/压溶 ●线状构造运动轴与应变轴 ●小型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交面线理 大型线理:石香肠;窗棂;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压力 ●线理的识别及测量 、本章要点 劈理类型和应变意义 ●劈理的形成机制(以压溶机制为主)
《构造地质学》教案 第四章(7) 面状和线状构造 一、课堂安排 ⚫ 讨论 ⚫ 主要内容介绍 ⚫ 本章思考讨论题 二、本章主要内容、要点 1、 主要内容 ⚫ 劈理类型及应变意义:劈理的结构//劈理的类型划分: 连续和不连续劈理//劈理的应变意义:一般和特殊情况 (剪切带内的 C 组构) ⚫ 劈理的形成机制:机械旋转//重结晶//压溶 ⚫ 线状构造//运动轴与应变轴 ⚫ 小型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交面线理 ⚫ 大型线理:石香肠;窗棂;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压力 影 ⚫ 线理的识别及测量 2、本章要点 ⚫ 劈理类型和应变意义 ⚫ 劈理的形成机制(以压溶机制为主)
运动轴与应变轴的关系 线理的类型、轴型和运动学意义 三、授课内容 (一)面理 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 均匀连续分布、按肉眼尺度 面理的显示 组分颗粒大小密集不连续面/破壁理颗粒优选方位板 状、片状矿物优选 A+D组分+颗粒优选方位 本章仅讨论劈理 ◆第一节劈理类型和应变意义 劈理的结构 次生、密集平行排列、潜在分裂面、域构造(图7-3) 劈理类型 描述性分类 「板劈理φ0.2 连续劈理肉眼不见劈理域千枚理 劈理 片理d)0.2mm(vl1-10mm) 不连续劈褶劈理/带状褶劈理 分隔 间隔劈理 (一)连续劈理 1、板劈理 细粒低变质岩
⚫ 运动轴与应变轴的关系 ⚫ 线理的类型、轴型和运动学意义 三、授课内容 (一)面理 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 均匀连续分布、按肉眼尺度 面理的显示 组分 颗粒大小 密集不连续面/破壁理 颗粒优选方位 板 状、片状矿物优选 A+D组分+颗粒优选方位 本章仅讨论劈理 ❖ 第一节 劈理类型和应变意义 劈理的结构 次生、密集平行排列、潜在分裂面、域构造(图7-3) 劈理类型 描述性分类 劈理 − 间隔劈理 分隔 带状褶劈理 褶劈理 不连续劈理 片理 千枚理 板劈理 连续劈理 肉眼不见劈理域 0.2 ( .1 10 ) 0.2 ( ) m m wlu m m m m (一) 连续劈理 1、板劈理 细粒 低变质岩
中<0.2mm M域,宽0.005mm,层状硅酸盐平行或交织排列,此域可缺失 QF域一Q、F,透统状,近等轴,1—001mm,缺明显优选 方位 2.千枚理 介于板劈理与片理之间,高泥质板岩,丝绢光泽 3、片理 中、高变质,结晶好 Φ>0.2mm(1-10mm) 矿物优选 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P、Q 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二)不连续劈理 1、褶劈理 C renunation 切过先存连续劈理 间隔0.1-10mm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 QF减少,层状变多 可有过渡类型 2、间隔劈理(过去称破劈理) S paced 充填不溶物(粘土等)一劈理域 两侧指示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面 应为压溶,而非剪裂(主要解释) 复面粒、化石标志 鲕粒剪裂
φ<0.2 mm M 域,宽 0.005mm,层状硅酸盐平行或交织排列,此域可缺失 QF域-Q、F,透统状,近等轴,1-0.01mm,缺明显优选 方位 2.千枚理 介于板劈理与片理之间,高泥质板岩,丝绢光泽 3、片理 中、高变质,结晶好 φ>0.2mm(1-10mm) 矿物优选 复矿岩 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P、Q 单矿物岩 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二) 不连续劈理 1、褶劈理 Crenunation 切过先存连续劈理 间隔 0.1-10mm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 QF减少,层状变多 可有过渡类型 2、间隔劈理(过去称破劈理)Spaced 充填不溶物(粘土等)-劈理域 两侧指示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面 应为压溶,而非剪裂(主要解释) 复面粒、化石标志 鲕粒 剪裂
·板劈理可与间隔劈理过渡一成因联系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节理)有关 表7一1间隔劈理分类(反映缩短量) 劈理的应变意义 ·∥XY一有限应变测量表明 ·多分褶皱同时发展,∥轴面,成扇形或反扇形 ·折射 ⊥最大压缩方向一紧闭褶皱的证据 平行劈理的化石被压扁(图7-17 不变形一劈理为⊥最大挤压方向 部分劈理∥剪切方向,与剪应变有关 e.g..①My1中 ②北京西山顺层韧性剪切带 压扁板岩()退色斑 Ⅹ轴与板劈理面夹3 交角 还原斑 板劈理 ◇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 现在认为,与压溶/物质迁移关系最为密切,并引起岩石缩短和 体积损失 可能机制 机械旋转 Sorby(1856)就提出 但不能解释劈理域中云母的密集和透镜状石英(劈理M域中)的 存在 重结晶作用 解释单矿物岩(石英岩、大理岩) 仍难以解释“域”、和劈理域中Q、F强烈变形拉长的现象
·板劈理可与间隔劈理过渡-成因联系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节理)有关 表7-1 间隔劈理分类(反映缩短量) 劈理的应变意义 ·∥XY-有限应变测量表明 ·多分褶皱同时发展,∥轴面,成扇形或反扇形 ·折射 ·⊥最大压缩方向-紧闭褶皱的证据 ·平行劈理的化石被压扁(图7-17) 不变形-劈理为⊥最大挤压方向 部分劈理∥剪切方向,与剪应变有关 e.g.. ①Myl 中 ②北京西山顺层韧性剪切带 压扁板岩()退色斑 X轴与板劈理面夹3°-5°交角 还原斑 板劈理 ❖ 第二节 劈理的形成(机制) 现在认为,与压溶/物质迁移关系最为密切,并引起岩石缩短和 体积损失 可能机制 一、 机械旋转 Sorby(1856)就提出 但不能解释劈理域中云母的密集和透镜状石英(劈理M域中)的 存在 二、 重结晶作用 解释单矿物岩(石英岩、大理岩) ·仍难以解释“域”、和劈理域中Q、F强烈变形拉长的现象
三、压溶作用 ·压力强、形状增生物,分异脉(图)粘土、云母难溶物密集 母旋转,形成板劈理, ·也能解释褶劈的形成(图7一20),但不能排除其它作用 e.g. SPENLER(1977),未经过沉积物压实作用可形成,导 致区域性劈理与层理一致 第一节野外观察 与层理关系 粒级层中的弯曲一斜层理(图7-22) 注意事项 1.性质、类型、与岩石成分、结构的关系 2.测量与层理夹角,了解折射与粘性差的关系 利用应变测量标志了解岩石变形性状及与劈理发育关 系 4.构造原则(切割) 5.定向标本 6.与褶皱、断层的关系,劈理的应用 后述 (二)线理 第一节运动轴与应变轴 运动学意义 S ander(1930)a、b、c一单剪运动轴 挤压、拉伸时,a,b,c对应于x,y,z 单剪时,a,c与x、z不一致,仅b∥y轴 线理类型(据物质运动方向及与主应变轴关系) a线理∥运动方向单剪时形象) 4线理∥X的a线理(拉伸式挤压下形成b或B运动方向
三、 压溶作用 ·压力强、形状增生物,分异脉(图)粘土、云母难溶物密集, 云母旋转,形成板劈理。 ·也能解释褶劈的形成(图7-20),但不能排除其它作用 e.g.. SPENLER(1977),未经过沉积物压实作用可形成,导 致区域性劈理与层理一致 第一节 野外观察 ·与层理关系 ·粒级层中的弯曲-斜层理(图7-22) 注意事项 1. 性质、类型、与岩石成分、结构的关系 2. 测量与层理夹角,了解折射与粘性差的关系 3. 利用应变测量标志了解岩石变形性状及与劈理发育关 系 4. 构造原则(切割) 5. 定向标本 6. 与褶皱、断层的关系,劈理的应用―――后述 (二)线理 ❖ 第一节 运动轴与应变轴 运动学意义 Sander(1930) a、b、c-单剪运动轴 挤压、拉伸时, a,b,c 对应于 x,y,z 单剪时,a,c 与 x、z 不一致,仅 b∥y 轴 线理类型(据物质运动方向及与主应变轴关系): // ( , ) // ( ) 线理 的 线理 拉伸式挤压下形成 或 运动方向 线理 运动方向 单剪时形象 A X a b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