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 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各专业的最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地 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该课程主要描述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 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特征、 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地质历史上古生物演化概况等地质学基本知 识。要求考生掌握地质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时空概念,即地球在空间上、时间上的 动态演化特征,牢固掌握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一定的地学野外与 室内研究方法。 、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普通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矿物 1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 2常见造岩矿物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火山与火山活动 3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4.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5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3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 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各专业的最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地 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该课程主要描述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 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特征、 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地质历史上古生物演化概况等地质学基本知 识。要求考生掌握地质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时空概念,即地球在空间上、时间上的 动态演化特征,牢固掌握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一定的地学野外与 室内研究方法。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普通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矿物 1.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 2.常见造岩矿物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火山与火山活动 3.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4.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5.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3.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变质作用的方式 2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3变质作用的类型 4.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六)地质年代学 1相对地质年代 2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地震基本概念与地震波 2地球内部构造 3地壳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2褶皱与断层 3地层的接触关系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2.板块构造学基础知识 (十)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风化作用的产物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河流的形成 2阶地的成因分类 3河流的侵蚀作用 4河流的搬运作用 5河流的沉积作用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海洋概况
2 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变质作用的方式 2.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3.变质作用的类型 4.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六)地质年代学 1.相对地质年代 2.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地震基本概念与地震波 2.地球内部构造 3.地壳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2.褶皱与断层 3.地层的接触关系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2.板块构造学基础知识 (十)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风化作用的产物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河流的形成 2.阶地的成因分类 3.河流的侵蚀作用 4.河流的搬运作用 5.河流的沉积作用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海洋概况
2海水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3.海底沉积物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湖泊概述 2湖泊的沉积作用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冰川地质作用基础 2地下水地质作用基础 3.风的地质作用基础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地球的天文时期 2隐生宙时期 3显生宙时期 (十六)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1.综合地层柱状图 2地质图 考试要求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1.较好地把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地形特征。 2.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矿物 1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 2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一般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 2.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现今火山 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3掌握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
3 2.海水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3.海底沉积物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湖泊概述 2.湖泊的沉积作用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冰川地质作用基础 2.地下水地质作用基础 3.风的地质作用基础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地球的天文时期 2.隐生宙时期 3.显生宙时期 (十六)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1.综合地层柱状图 2.地质图 三、考试要求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1.较好地把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地形特征。 2.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矿物 1.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 2.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一般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 2.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现今火山 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3.掌握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
4掌握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5熟悉常见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辉长岩、橄榄岩)的肉眼鉴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较好地把握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 用)特征。 2掌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3熟悉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火山角砾岩、石灰岩、硅质岩)的 肉眼鉴定特征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熟悉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岩石化学成分、温度、压力、 流体)。 2.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3熟悉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 4.了解各种主要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点。 5熟悉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的肉 眼鉴定特征 (六)地质年代学 1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 2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掌握放射性衰变定律。 3掌握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包括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 2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 3.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 4.了解全球现今地震分布规律,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 地震带。 5.了解地震波(纵波、横波、表面波)的基本特征 6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 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4 4.掌握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5.熟悉常见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辉长岩、橄榄岩)的肉眼鉴 定。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较好地把握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 用)特征。 2.掌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3.熟悉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火山角砾岩、石灰岩、硅质岩)的 肉眼鉴定特征。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熟悉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岩石化学成分、温度、压力、 流体)。 2.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3.熟悉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 4.了解各种主要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点。 5.熟悉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的肉 眼鉴定特征。 (六)地质年代学 1.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 2.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掌握放射性衰变定律。 3.掌握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包括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 2.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 3.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 4.了解全球现今地震分布规律,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 地震带。 5.了解地震波(纵波、横波、表面波)的基本特征。 6.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 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 7.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地壳均衡概念。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理解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基本特点。 2.熟悉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 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 4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 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确 定断层形成的地质时代。 5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喷发 不整合)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2.了解大洋中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 山岛链、热点等 3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异常条带) 、海底年龄、转换断层。 4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 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驱动力。 5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之间的关 系 (十)风化作用 1.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3.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 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侵蚀作用方向。 2.掌握河流搬运作用的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5 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 7.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地壳均衡概念。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理解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基本特点。 2.熟悉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 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 4.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 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确 定断层形成的地质时代。 5.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喷发 不整合)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2.了解大洋中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 山岛链、热点等。 3.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异常条带) 、海底年龄、转换断层。 4.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 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驱动力。 5.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之间的关 系。 (十)风化作用 1.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3.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 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侵蚀作用方向。 2.掌握河流搬运作用的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