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统考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习书法,首先应该是取径的问题,即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的问题。 晋人卫栋(即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七种用笔的阐述,既侧重于线条的审美现 象,也兼顾到用笔动作的技巧内容,有效果也有过程,既衡量什么字好看,也衡 量怎么写好看,开列出某笔‘·如千里阵云”、某笔“如髙峰坠石”等七项好看 的标准,意在告诉学书者,在技法的学习上努力的方向。卫夫人所关注的是线条 美中的技法问题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古来的技法理论中 十分关注线的运用。对线条的把握,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路径。 无论站在批评的角度还是站在教学的角度,汉魏时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线 条而忽略结构,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 字的。到了后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结构的审美价值的开掘。基于此,在站在教 育者的立场而谈书法的技法学习的言论中,对于结体的重视可以说与对用笔的重 视提到了同等的高度,结体的学习亦成为学书者的重要途径。至于古书论中有言 用笔第一间架次之者,有言先学间架,间架既明则学用笔者,在我们看来,也并 非是古人非要从中论出这两个取径孰为高下,而是说这两者在学习书法时不可轻 忽其一。 谈取径问题,是说从哪里入手学书法,古人择用笔与间架两途,实际上 是直入根抵之法。而此一基本功不扎实,则书法亦如转蓬、浮萍,无所依傍,终 无力而美。 学习书法,始于技法的学习,技法的学习是枯燥而艰苦的,非有毅力与 恒心,不足支持。毅力与恒心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意志力的问题。在书法技法 学习阶段,那种单调枯燥常常影响学习者的情绪,意志力薄弱者常为单调枯燥的 行为方式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从而导致学习的半途而废。所以在中国书论 中谈到书法的技法学习及训练时,十分强调持之以恒。曾国藩谈到学习书法时曾 提到“每日习柳字百个……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 困时且莫间断,熬过此门,便可稍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时不间断,这可以说是古人论书法学习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 流传下来许多书法大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多:如说钟 繇入抱犊山习字,木石尽墨:如说唐大宗夜半把烛习《兰亭序》;如说赵孟頫习 字十年不下楼,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故事不管是实有其事还是仅为传说,都足 资教海。 同时,古人也注意到,过分强调学书的困难,也会造成学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 削弱学书者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既告知学书者学习是艰苦的,困难重重。同时, 也告知学书者,困难绝非不可克服的,知难而退,难则难矣,知难而进,难则不 难 古人站在书法教育与书法学习的立场,言学书者的取径问题既多且徉,诫勉有加 言学书者的毅力问题由正及反,考虑周全。这其中有无偏颇有无武断有无机械 暂且不论,仅就其如此细致的分析,如此谆谆的教侮,已足以说明古人对技法的 学习艳有十分重视的态度 〔摘编自巴蜀书社《中国书法讲座》
四川省广元市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统考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学习书法,首先应该是取径的问题,即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的问题。 晋人卫栋(即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七种用笔的阐述,既侧重于线条的审美现 象,也兼顾到用笔动作的技巧内容,有效果也有过程,既衡量什么字好看,也衡 量怎么写好看,开列出某笔‘·如千里阵云”、某笔“如高峰坠石”等七项好看 的标准,意在告诉学书者,在技法的学习上努力的方向。卫夫人所关注的是线条 美中的技法问题.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古来的技法理论中 十分关注线的运用。对线条的把握,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路径。 无论站在批评的角度还是站在教学的角度,汉魏时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线 条而忽略结构,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 字的。到了后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结构的审美价值的开掘。基于此,在站在教 育者的立场而谈书法的技法学习的言论中,对于结体的重视可以说与对用笔的重 视提到了同等的高度,结体的学习亦成为学书者的重要途径。至于古书论中有言 用笔第一间架次之者,有言先学间架,间架既明则学用笔者,在我们看来,也并 非是古人非要从中论出这两个取径孰为高下,而是说这两者在学习书法时不可轻 忽其一。 谈取径问题,是说从哪里入手学书法,古人择用笔与间架两途,实际上 是直入根抵之法。而此一基本功不扎实,则书法亦如转蓬、浮萍,无所依傍,终 无力而美。 学习书法,始于技法的学习,技法的学习是枯燥而艰苦的,非有毅力与 恒心,不足支持。毅力与恒心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意志力的问题。在书法技法 学习阶段,那种单调枯燥常常影响学习者的情绪,意志力薄弱者常为单调枯燥的 行为方式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从而导致学习的半途而废。所以在中国书论 中谈到书法的技法学习及训练时,十分强调持之以恒。曾国藩谈到学习书法时曾 提到“每日习柳字百个……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 困时且莫间断,熬过此门,便可稍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时不间断,这可以说是古人论书法学习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 流传下来许多书法大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多;如说钟 繇入抱犊山习字,木石尽墨;如说唐大宗夜半把烛习《兰亭序》;如说赵孟頫习 字十年不下楼,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故事不管是实有其事还是仅为传说,都足 资教海。 同时,古人也注意到,过分强调学书的困难,也会造成学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 削弱学书者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既告知学书者学习是艰苦的,困难重重。同时, 也告知学书者,困难绝非不可克服的,知难而退,难则难矣,知难而进,难则不 难。 古人站在书法教育与书法学习的立场,言学书者的取径问题既多且徉,诫勉有加; 言学书者的毅力问题由正及反,考虑周全。这其中有无偏颇有无武断有无机械, 暂且不论,仅就其如此细致的分析,如此谆谆的教侮,已足以说明古人对技法的 学习艳有十分重视的态度。 〔摘编自巴蜀书社《中国书法讲座》)
1.下列粉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进入艺术殿堂伊始,技法问题就受勤书法教育者及书法创作和硏 究者的特别关注。 B,学习书法,如何取径的问题,就是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怎样用笔 创造线条美的问题。 C.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特别 关注运用线条创造线条美的问题 D.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古人重视的是书法技法学习中的取径问题和学 习者的毅力问题。 2.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取径问题上,古人关于“用笔”与“间架”两条路径的选择,文章 认为是有高下之分的。 B.在书法技法学习初级阶段,练习线条常常是单调枯燥的,这会影响学 习者的情绪与意志力。 C.既告知书法学习者学习的困难,也告知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对于初 学者是有好处的。 D.古人谈学习书法技法的言论,不论其有无偏颇对错,都是值得我们重 视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卫夫人是出于教育的目的、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谈论书法的技法问题 的 B.用笔与间架是书法最基木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它则没有书法艺术。 C.汉魏时期的古人们,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因为他们认为线条是属于 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 D.汉魏以后,谈论书法技法学习的言论中,结构与用笔才得到了同等的 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父觥,登淳佑七年进士第,仕未显以殁 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 稍长,肄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 祥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酸酱既加,则酸咸顿异。子 来见我已三日,而扰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那!”谦闻之惕然。居数年, 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 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 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 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其辞约意广,读者 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 以补先儒之未备 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其他 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之说,亦靡不该贯,旁而 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又尝句读《九经》《仪礼》及《春秋三传》,于其错
1.下列粉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书法进入艺术殿堂伊始,技法问题就受勤书法教育者及书法创作和研 究者的特别关注。 B,学习书法,如何取径的问题,就是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怎样用笔 创造线条美的问题。 C.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特别 关注运用线条创造线条美的问题。 D.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古人重视的是书法技法学习中的取径问题和学 习者的毅力问题。 2.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取径问题上,古人关于“用笔”与“间架”两条路径的选择,文章 认为是有高下之分的。 B.在书法技法学习初级阶段,练习线条常常是单调枯燥的,这会影响学 习者的情绪与意志力。 C.既告知书法学习者学习的困难,也告知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对于初 学者是有好处的。 D.古人谈学习书法技法的言论,不论其有无偏颇对错,都是值得我们重 视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卫夫人是出于教育的目的、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谈论书法的技法问题 的。 B.用笔与间架是书法最基木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它则没有书法艺术。 C.汉魏时期的古人们,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因为他们认为线条是属于 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 D.汉魏以后,谈论书法技法学习的言论中,结构与用笔才得到了同等的 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父觥,登淳佑七年进士第,仕未显以殁。 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 稍长,肄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 祥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酸酱既加,则酸咸顿异。子 来见我已三日,而扰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那!”谦闻之惕然。居数年, 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 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 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 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其辞约意广,读者 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 以补先儒之未备。 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其他 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之说,亦靡不该贯,旁而 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又尝句读《九经》《仪礼》及《春秋三传》,于其错
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 《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己 延佑初,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贪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普,近而荆 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焉。尝曰:“己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或有 所问难,而词不能自达,则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讨论讲贯,终日不倦 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胶于古,不流于俗。不出里闾者四十年,四 方之十,以不及门为耻,缙绅先牛之过其乡邦者,必即其家存问薏。至元三年卒, 年六十八。 (《元史·卷一百八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 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B.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随 其材分/咸有所得 C,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 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D.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随 其材分/咸有所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指称有所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 死曰藉,大夫死曰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青年人病死的则称“残” B.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 “经部”收儒家经典著作,“史部”收历史著作,“子部”收先秦百家著作,“集 部”收历代作家作品 C.金履祥所说的一士’,指的是士大夫,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 的一个阶层,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 D.四书之名始于宋朝,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许谦几岁时就成了孤儿,刚能说话,母亲陶氏口授《孝经》《沦语》, 许谦人耳就不会忘记。 B.许谦对古代典籍的点校十分认真,他点校的《仪礼》与吕祖谦点校的, 吴师道认为不同之处仅有十三条而已 C.许谦年轻时从金履祥受业,他广泛阅读,深人研究,勤奋写作,为他 以后开门讲学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D.许谦在东阳八华山开门讲学,学生不远千里而来,他竭其所能,与学 生辩请问难,讨论讲习,终日不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5 分) (2)不出里间者四十年,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缙绅先生之过其乡邦 者,必即其家存问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 《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已。 延佑初,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贪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普,近而荆 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焉。尝曰:“己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或有 所问难,而词不能自达,则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讨论讲贯,终日不倦。 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胶于古,不流于俗。不出里闾者四十年,四 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缙绅先生之过其乡邦者,必即其家存问焉。至元三年卒, 年六十八。 (《元史·卷一百八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 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B.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随 其材分/咸有所得 C,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十/著录者千余人/ 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D.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随 其材分/咸有所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古代,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指称有所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 死曰藉,大夫死曰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青年人病死的则称“残”。 B.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 “经部”收儒家经典著作,“史部”收历史著作,“子部”收先秦百家著作,“集 部”收历代作家作品。 C.金履祥所说的一士’,指的是士大夫,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 的一个阶层,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 D.四书之名始于宋朝,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许谦几岁时就成了孤儿,刚能说话,母亲陶氏口授《孝经》《沦语》, 许谦人耳就不会忘记。 B.许谦对古代典籍的点校十分认真,他点校的《仪礼》与吕祖谦点校的, 昊师道认为不同之处仅有十三条而已。 C.许谦年轻时从金履祥受业,他广泛阅读,深人研究,勤奋写作,为他 以后开门讲学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D.许谦在东阳八华山开门讲学,学生不远千里而来,他竭其所能,与学 生辩请问难,讨论讲习,终日不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5 分) (2)不出里间者四十年,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缙绅先生之过其乡邦 者,必即其家存问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 天净沙·冬 元白朴 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8.“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两句是如何表现冬日山村景色的?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5分) 9.这首小令与作者运用同一曲牌创作的另一首《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在写法上两首曲有 何共同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s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 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运用夸 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边塞冰封,愁云惨淡景象的诗 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t)一(4)题。(25分) 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画家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 都四肢伸展着躺在紧挨画室的一间小屋的地板上。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 尔疯疯痛癫的,仰面朝天,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说着说着突然一跃 而起,拉开大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丰,然后又拿出一套钾弹兵的制服 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穿,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几乎把他包起来。 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宵骑土。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声地说:“当 了军人,就得喝出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普瓦特文已酩配大醉,我还 是突然地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 有戏!”索里尔晃免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曲:“拿起武器,公民 们!”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按照我们的制服装备起来。我得到的是火枪 和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带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 把手枪插到皮带上,他手里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 8-9 题。 天净沙·冬 元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8.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两句是如何表现冬日山村景色的?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5 分) 9.这首小令与作者运用同一曲牌创作的另一首《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在写法上两首曲有 何共同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s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 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运用夸 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边塞冰封,愁云惨淡景象的诗 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t)一(4)题。(25 分) 一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画家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 都四肢伸展着躺在紧挨画室的一间小屋的地板上。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 尔疯疯痛癫的,仰面朝天,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说着说着突然一跃 而起,拉开大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丰,然后又拿出一套钾弹兵的制服 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穿,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几乎把他包起来。 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宵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声地说:“当 了军人,就得喝出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普瓦特文已酩配大醉,我还 是突然地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 “有戏!”索里尔晃免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曲:“拿起武器,公民 们!”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按照我们的制服装备起来。我得到的是火枪 和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带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一 把手枪插到皮带上,他手里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
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 退路;你,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执行命令断后,突然听见一种可怕的声音,我端着蜡烛想去看个究竟, 普瓦特文用刺刀向那个地方乱刹,索里尔用斧子狂砍一通。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 个角落,足足查了有20分钟也没有找到任何可怀疑的东西,后来普瓦特文认 为应该检査一下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査看,可把我 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的一下把拒 门锁上,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索里尔想用烟把贼(①)呛出来,普瓦特 文想用饥俄制服那个家伙,我想用炸药炸死那个绒。最后我们还是米纳了普瓦特 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普瓦特文警惕地背着枪,我们三人坐在碗 橱前,为俘虏(②)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 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 寸!”我大声地附和着。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冲去,索里尔端着 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跟在后面,打开拒门后把俘虏押了出 来。他是个形容憔悴、白发苍苍的老头,身上穿着破烂衣服。我们捆上他的手脚, 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吭声。 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 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辫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作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 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我没有同意,因为深夜不便去 打扰神职人员。他建议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 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种类型的基徒,他开口讲话 了,声音空洞沙哑:“你们要杀死我吗?”索里尔遇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 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老头在地板打滚拼命嗦叫,怕他吵醒都居,我们塞住 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时准老头匀 动了扳机,我也匀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枪空响了两下 在一旁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③,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 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他的建议。由于那个老家夜未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 板上,我和普瓦特文抬着他,索里尔在后担任警戒。我们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 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有点儿太过分,笑着不让我 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我们不要再发俊了, 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 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侧隐之心,我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 了出来。“喂,我说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 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 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升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
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 退路;你,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执行命令断后,突然听见一种可怕的声音,我端着蜡烛想去看个究竟, 普瓦特文用刺刀向那个地方乱刹,索里尔用斧子狂砍一通。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 一个角落,足足查了有 20 分钟也没有找到任何可怀疑的东西,后来普瓦特文认 为应该检查一下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 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的一下把拒 门锁上,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索里尔想用烟把贼(①)呛出来,普瓦特 文想用饥俄制服那个家伙,我想用炸药炸死那个绒。最后我们还是米纳了普瓦特 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普瓦特文警惕地背着枪,我们三人坐在碗 橱前,为俘虏(②)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 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着。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冲去,索里尔端着 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跟在后面,打开拒门后把俘虏押了出 来。他是个形容憔悴、白发苍苍的老头,身上穿着破烂衣服。我们捆上他的手脚, 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吭声。 “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 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辫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作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 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我没有同意,因为深夜不便去 打扰神职人员。他建议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 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种类型的基徒,他开口讲话 了,声音空洞沙哑:“你们要杀死我吗?”索里尔遇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 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老头在地板打滚拼命嗦叫,怕他吵醒都居,我们塞住 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时准老头匀 动了扳机,我也匀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枪空响了两下。 在一旁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③,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 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他的建议。由于那个老家夜未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 板上,我和普瓦特文抬着他,索里尔在后担任警戒。我们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 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有点儿太过分,笑着不让我 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我们不要再发俊了, 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 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侧隐之心,我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 了出来。“喂,我说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 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 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升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