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寄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七八岁 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 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 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 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 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老师寄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七八岁 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 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 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 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 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息 陈情表 李密
李密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 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 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友。 苏轼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 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 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友。 ——苏轼
陈—陈述、裹报 情 禀告自己 隐情、苦衷 表 苦哀的奏章 奏章 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 有所陈述请求所用。 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 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弹劾 揭发别人);表以陈情(陈述衷情);议以执异 (不同意见
陈 情 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章 禀告自己 苦衷的奏章 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 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解 题 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 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弹劾 (揭发别人);表以陈情(陈述衷情);议以执异 (不同意见)
背景简介 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 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 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 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 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 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 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 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 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 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蛋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 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
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 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 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 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 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 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 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 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 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 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蜀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 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