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原文 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 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 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 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 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 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 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 此时为然。”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 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 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 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 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 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 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 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 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孟子原文 ·18· 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 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 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 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 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 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 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 此时为然。” 二 公孙丑问曰 :“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 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 :“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 :“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 :“不动心有道乎?” 曰 :“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 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 舍之所养勇也,曰 :‘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 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 能无惧而已矣。’孟施 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 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 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 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孟子原文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 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 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 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 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 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 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 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波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 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 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 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
孟子原文 ·19·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 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 ‘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 何也?” 曰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 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 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 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 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 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 子兼之,曰 :‘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 :“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 :‘夫子圣 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
孟子原文 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 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 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 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敢问其所以异?”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 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 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 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 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 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孟子原文 ·20· 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 :子夏、子游、 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 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 :“姑舍是。” 曰 :“伯夷、伊尹何如?” 曰 :“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 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 :“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 :“然则有同与?” 曰 :“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 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 :“敢问其所以异?” 曰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 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 :‘见 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 :‘ 岂惟民 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 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 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三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孟子原文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四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 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 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 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 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 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 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 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 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 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 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 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孟子原文 ·21·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也。诗云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四 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 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 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 :‘迨天之未 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 己求之者。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 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五 孟子曰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 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 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 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 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 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 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孟子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 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 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 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 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 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 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 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 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原文 ·22· 六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 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 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 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 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七 孟子曰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 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 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 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 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