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原文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瑜尊,疏瑜戚,可不 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 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 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 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八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九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 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斷而小之,则王怒,以 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 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 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 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原文 ·13· 王曰 :“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 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 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 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 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八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弒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九 孟子见齐宣王曰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 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 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 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 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则何以异于教 玉人雕琢玉哉?” 十
孟子原文 14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 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 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十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 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 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 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 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 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 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 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 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十二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 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孟子原文 ·14·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 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 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十一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 :“诸侯多谋伐 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 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 而征, 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民望 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 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 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 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 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十二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 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孟子原文 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 上、死其长矣。” 十三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 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 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十四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 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 强为善而已矣。” 十五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 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
孟子原文 ·15· 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 上、死其长矣。” 十三 滕文公问曰 :“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 事楚 乎?”孟子对曰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 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十四 滕文公问曰 :“ 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 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 强为善而已矣。” 十五 滕文公问曰 :“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 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
孟子原文 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 去邠,隃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 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 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十六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 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 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 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瑜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 人曰,‘孟子之后丧瑜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瑜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 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瑜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见孟子,曰 “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 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 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原文 ·16· 属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我将去之。’ 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 :‘仁人也,不可 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 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十六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 :“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 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 :“将见 孟子。” 曰 :“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 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公曰 :“诺。” 乐正子入见,曰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 :“或告寡 人曰,‘孟子之后丧踰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 :“何哉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 而后以五鼎与?”曰 :“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 :“非所谓踰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见孟子,曰 : “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 也。” 曰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 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原文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 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 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 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 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 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 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 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 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 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
孟子原文 ·17·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一 公孙丑问曰 :“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 乎?” 孟子曰 :“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 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 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 为与?” 曰 :“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 :“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 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 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 :“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 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 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 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 :‘虽有智慧,不如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