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文学作品的类型及接受 四、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共鸣 (二)净化 (三)领悟 (四)延留 “余味无穷” 五、文学作品接受的方式:精读与泛读
第一讲 文学作品的类型及接受 四、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共鸣 (二)净化 (三)领悟 (四)延留 “余味无穷” 五、文学作品接受的方式:精读与泛读
第二讲鲁迅的《阿Q正传》 一、鲁迅生平与创作简述 《阿Q正传》的内容解读 (一)《阿Q正传》影像阅读思考题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与实质 2、怎样认识阿Q的当代意义? (二)阿Q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 阿Q想象中的“革命”内涵 2、【 阿Q们革命所建立的“未庄”“新秩序
第二讲 鲁迅的《阿Q正传》 一、鲁迅生平与创作简述 二、《阿Q正传》的内容解读 (一)《阿Q正传》影像阅读思考题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与实质 2、怎样认识阿Q的当代意义? (二)阿Q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阿Q想象中的“革命”内涵 2、阿Q们革命所建立的“未庄”“新秩序
第二讲鲁迅的《阿Q正传》 (三)阿Q的两性观 (四)说不完的阿Q(对比第(一)个问题) 1、“国民性”(“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反思的一面镜子(20-40年代的接受主流 2、“落后的农民”典型(50-70年代) 3、中国反封建的思想的一面镜子(80年代) 4、现代社会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化身 (近年来)
第二讲 鲁迅的《阿Q正传》 (三)阿Q的两性观 (四)说不完的阿Q(对比第(一)个问题) 1、 “国民性”(“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反思的一面镜子(20-40年代的接受主流) 2、 “落后的农民”典型(50-70年代) 3、中国反封建的思想的一面镜子(80年代) 4、现代社会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化身 (近年来)
第二讲鲁迅的《阿Q正传》 三、《阿Q正传》的艺术解读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艺术 1、从作者、读者、叙事者与人物的关 系出发,可以发现作家的主体精神、生命 体验的介入。 2、“看/被看”的结构模式 未庄各种社会身份的人“看”阿Q的形式 和内涵异中有同
第二讲 鲁迅的《阿Q正传》 三、《阿Q正传》的艺术解读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艺术 1、从作者、读者、叙事者与人物的关 系出发,可以发现作家的主体精神、生命 体验的介入。 2、 “看/被看”的结构模式 未庄各种社会身份的人“看”阿Q的形式 和内涵异中有同
第二讲鲁迅的《阿Q正传》 (二)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心理和刻 画性格 1、心理描写 2、梦境虚构 3、置于各种矛盾冲突中 三)以喜剧的形式去表现阿O的悲剧
第二讲 鲁迅的《阿Q正传》 (二)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心理和刻 画性格 1、心理描写 2、梦境虚构 3、置于各种矛盾冲突中 (三)以喜剧的形式去表现阿Q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