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A.自吸 I=Ioe-ad 6为弧焰中心发射的谱线强度; a为吸收系数; d为弧层厚度 B.自蚀 图2一3谱线的自吸 在谱线上,常用表示自吸,R 1一无自吸;2一自吸;3一自蚀 表示自蚀。在共振线上,自吸 严重时谱线变宽,称为共振变 宽。 考虑到自吸作用的影响时: I=A]C
2.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A. 自吸 I = I0e -ad I0 为弧焰中心发射的谱线强度; a 为吸收系数; d 为弧层厚度 B. 自蚀 在谱线上,常用r表示自吸,R 表示自蚀。在共振线上,自吸 严重时谱线变宽, 称为共振变 宽。 Ii =[ A] C b 考虑到自吸作用的影响时:
§9.2原子发射光谱仪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过程 光源 ICP 单色器 检为器 中阶梯光栅交叉 CID电荷注入 读出器件 色散光学系统 出样品 式检测器 (a) 全谱直读 单色器 检测怨 光源 低压交流电弧 平面衍射光栅 感光板 摄谱仪 激发源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数据处理与显示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过程 激发源(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数据处理与显示 §9.2 原子发射光谱仪 低压交流电弧 ICP 平面衍射光栅 摄谱仪 感光板 中阶梯光栅交叉 色散光学系统 全谱直读 CID电荷注入 式检测器
二.激发源(光源) 1.激发源(光源)的作用: M Nn(s) 蒸发 →MnNn(g) 解离>Mm++Nn- 原子化>M+N 激发→M*+N* 发射原子光谱)M+N 微发)M(▣)*+N(a)*发射离子光谱) Mm++N- 2.激发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3激发源的类型: A.低压交流电孤 B.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直流电弧 电火花
二. 激发源(光源) 1.激发源(光源)的作用: 2.激发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 ) ( ) 解离 m nm n 蒸发 M m N n s ⎯ ⎯→M N g ⎯ ⎯→M +N + m n- 发射原子光谱 激 发 ( m )* ( n-)* 发射离子光谱 原子化 激 发 * * M N M N 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3.激发源的类型: A. 低压交流电弧 B. 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直流电弧 电火花
4从1860年Bunsen和Kirchhoff用火焰光源发现和测定金 属元素算起,迄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 近百年来与火焰同时被研究和使用的发射光源还有直流电 弧和火花。 20世纪60年代中期,Fassel和Greenfield创立了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新技术。 冬20世纪40年代-电弧和火花AES占据统治地位 冬20世纪50年代-火焰AES取代了电弧和火花AES 冬20世纪60年代-火焰AAS盛行的年代 20世纪70年代-石墨炉AAS和ICP-AES成了这方面的主流 冬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ICP-MS,辉光放电(GD)AES/MS 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从1860年 Bunsen 和 Kirchhoff 用火焰光源发现和测定金 属元素算起,迄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 近百年来与火焰同时被研究和使用的发射光源还有直流电 弧和火花。 20世纪60年代中期,Fassel 和Greenfield 创立了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新技术。 ❖ 20世纪40年代-电弧和火花AES占据统治地位 ❖ 20世纪50年代-火焰AES取代了电弧和火花AES ❖ 20世纪60年代-火焰AAS盛行的年代 ❖ 20世纪70年代-石墨炉AAS和ICP-AES成了这方面的主流 ❖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ICP-MS,辉光放电(GD)AES/MS 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