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营工业在发展中出现资本集中、联合经营的状况,如 以周学熙为主的华北企业集团、荣氏家族的企业集团、以张謇为 首的南通企业集团,银行业中的北四行集团、江浙财团的南四行 等等。 (2)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 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3)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 鲜半岛。 3.国家资本初步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 办国家资本企业,主要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于经营的领域, 如重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铁路航空等。1936年之前, 国家资本企业没有与民营企业争利,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 发展。 四、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1937-1949年):在内忧外患中走向崩溃 1.走向衰落原因 (1)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 ①日本侵华战争对民族工业的沉重打击。 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1937年后 沦陷区经济全部成为日本的战争资源,民营企业严重萎缩 ②抗战以来,国家直接干预生产,回官僚资本膨胀,“国
(1)民营工业在发展中出现资本集中、联合经营的状况,如 以周学熙为主的华北企业集团、荣氏家族的企业集团、以张謇为 首的南通企业集团,银行业中的北四行集团、江浙财团的南四行, 等等。 (2)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 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3)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 鲜半岛。 3.国家资本初步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 办国家资本企业,主要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于经营的领域, 如重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铁路航空等。1936 年之前, 国家资本企业没有与民营企业争利,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 发展。 四、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1937—1949 年):在内忧外患中走向崩溃 1.走向衰落原因 (1)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 ①日本侵华战争对民族工业的沉重打击。 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1937 年后 沦陷区经济全部成为日本的战争资源,民营企业严重萎缩。 ②抗战以来,国家直接干预生产,□9 官僚资本膨胀,“国
进民退”,压制了民营经济发展。 (2)美国商品倾销的影响: 民营产品还面临美国货的竞争。战后回美国大量剩余物资 和商品,通过正常渠道和走私途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美国资本 在华投资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商品和美国资本不仅重创了 民营资本,国家资本也感到了巨大压力 (3)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对民营经济的致命性打击则是回通货膨胀。内战带来的军 费大幅度增加,使赤字愈演愈烈。庞大的军费完全靠中央银行垫 支,也就是靠无限发行纸币解决。恶性的通货膨胀直接摧垮了民 营经济。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 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 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 ②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 ③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 (3)影响: 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
进民退”,压制了民营经济发展。 (2)美国商品倾销的影响: 民营产品还面临美国货的竞争。战后□10 美国大量剩余物资 和商品,通过正常渠道和走私途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美国资本 在华投资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商品和美国资本不仅重创了 民营资本,国家资本也感到了巨大压力。 (3)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对民营经济的致命性打击则是□11 通货膨胀。内战带来的军 费大幅度增加,使赤字愈演愈烈。庞大的军费完全靠中央银行垫 支,也就是靠无限发行纸币解决。恶性的通货膨胀直接摧垮了民 营经济。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 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 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 ②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 ③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 (3)影响: 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
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 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②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 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 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 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 理 基础微演练 向“双基”要分数 JICHUWEIYANLIAN 1.(2019漳州高三调研)导致下表中工厂数和资本数呈现大 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工厂数资本(千元) 18701894年 16 4829 1894-1913年 136 103153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本题时间定位于18701913年,考查民族工业初步 发展的原因。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 D项正确
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 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②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 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 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 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 理。 1.(2019·漳州高三调研)导致下表中工厂数和资本数呈现大 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工厂数 资本(千元) 1870—1894 年 16 4 829 1894—1913 年 136 103 153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 本题时间定位于 1870—1913 年,考查民族工业初步 发展的原因。19 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2019中山高三统考)“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 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张謇的上述言论 主要反映了() A.洋务运动商业立国主张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解析材料信息“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说明工业 文明的优势被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不认可“商务立国”,故 A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但并非材料主旨,排 除 答案B 3.(2019滨州期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 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 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解析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领导的,不可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 任,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中 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 的主导下进行的,而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是在民族资产阶级 推动下出现的,政府没有起主导作用,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
答案 D 2.(2019·中山高三统考)“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 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张謇的上述言论 主要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商业立国主张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解析 材料信息“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说明工业 文明的优势被认同,故 B 项正确;材料不认可“商务立国”,故 A 项错误;C、D 两项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但并非材料主旨,排 除。 答案 B 3.(2019·滨州期末)20 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 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 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解析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领导的,不可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 任,故 A 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中 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 B 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 的主导下进行的,而 20 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是在民族资产阶级 推动下出现的,政府没有起主导作用,故 C 项错误;洋务运动
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 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 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4.1935年吴蕴初先生创办我国第一家合成氨工厂天利 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制造 硝酸类、液体氨类等产品。经审核批准,被国民政府实业部授予 “在上海市区域内享有五年专制权工业奖励执照”“减免产品 转口税、运输费工业奖励执照”,以资鼓励。这段材料可直接用 来研究( A.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民国初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解析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到一战前, 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目中显示的是近代民族工业, 并非官僚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民国初期是指辛亥革命之后到 20世纪2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 较快发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D 项正确。 答案D 5.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 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 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
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 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 思想,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1935 年吴蕴初先生创办我国第一家合成氨工厂——天利 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制造 硝酸类、液体氨类等产品。经审核批准,被国民政府实业部授予 “在上海市区域内享有五年专制权工业奖励执照”“减免产品 转口税、运输费工业奖励执照”,以资鼓励。这段材料可直接用 来研究( ) A.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民国初民族工业发展 D.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解析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到一战前, 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题目中显示的是近代民族工业, 并非官僚资本主义,故 B 项错误;民国初期是指辛亥革命之后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民族工业 较快发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 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 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