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l、(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 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 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解析材料中的“余粮”“自由”“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 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 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 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 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 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 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 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 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 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该做
第 23 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在 1953 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 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 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解析 材料中的“余粮”“自由”“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 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 济,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 58.2%, 交通、邮政和通讯占 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 7.6%,文化、教育和卫生 事业占 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 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 体制,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 7.2%”可知,民生 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 58.2%”可知,“一 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 C 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 例发展不平衡,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2016·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 个投资项目中有 472 个放 在内地,其余 222 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该做 法( )
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解析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 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 计 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 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7·宁夏银川调研)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 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 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与材料中“改变 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 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 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 作化运动之后,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 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 比重。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
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解析 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 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 A 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 B 项错误;“一五”计 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 业布局更加合理,故 C 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2017·宁夏银川调研)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 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 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与材料中“改变 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 A 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 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 B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 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不符,故 C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 作化运动之后,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 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5.(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 比重。统计资料所反映的 1956 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 )
时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接近0%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从图表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在1956年已经接近0%,故A、B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与问题“1956年国家主 体经济成分”不符,故C项错误;从图表可知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所占比重 最多,这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6·山西太原模拟)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 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晁吓得英国胆战心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 解析宣传画中的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表明追求高 速度,是“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作品,不是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故A 项错误;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宣传画反映的 “大跃进”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宣传画的内容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能够激 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没 有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7江西南昌模拟)“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 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 是金桥, 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空白处应该是( A.农业改造 B.“大包干”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 年 32.2% 53.4% 7.3% 7.1% 接近 0%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 从图表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在 1956 年已经接近 0%,故 A、B 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与问题“1956 年国家主 体经济成分”不符,故 C 项错误;从图表可知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所占比重 最多,这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2016·山西太原模拟)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 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 解析 宣传画中的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表明追求高 速度,是“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作品,不是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故 A 项错误;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宣传画反映的 “大跃进”时期不符,故 B 项错误;宣传画的内容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能够激 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 C 项正确;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没 有实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7.(2017·江西南昌模拟)“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 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_______是金桥, 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空白处应该是( ) A.农业改造 B.“大包干”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
解析题干中“单千……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 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 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 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 公社是农业改造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7山东临沂模拟)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 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 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项错误;决议是切合当时农村生产 力实际的,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快速推进暴露出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社会主 义公有化程度,决议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决议并未克服党内的 冒进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7·广东深圳模拟)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 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 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这一规定()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解析为调整“大跃进”运动以来的经济,1960年贯彻“八字方针”,与材 料中“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C 0(2017山东烟台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 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
解析 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 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 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 A 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 组织,故 B 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 C 项错误;人民 公社是农业改造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2017·山东临沂模拟)195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 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 解析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 A 项错误;决议是切合当时农村生产 力实际的,故 B 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快速推进暴露出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社会主 义公有化程度,决议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故 C 项正确;决议并未克服党内的 冒进思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2017·广东深圳模拟)1962 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 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 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解析 为调整“大跃进”运动以来的经济,1960 年贯彻“八字方针”,与材 料中“1962 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相符,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10.(2017·山东烟台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 设。1962 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
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解析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可知这一时期国 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 答案A I(2017·湖南益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2000 19571958195919019119213194195(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析“多快好省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口号,题干展示的是 1950~1965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1957~1962年 之间体现出急躁冒进下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升变为下降,1962~1965年之间则 体现了克难纠“左”后国民生产总值回升,故B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在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C项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12.(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1976年发行的纪念第四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 邮票。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文革”对经济发展负面影响有限 B.“文革”时期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
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解析 材料信息“1962 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可知这一时期国 民经济出现困难,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1.(2017·湖南益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 )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析 “多快好省超英赶美”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提出口号,题干展示的是 1950~1965 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故 A 项错误;题干中 1957~1962 年 之间体现出急躁冒进下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升变为下降,1962~1965 年之间则 体现了克难纠“左”后国民生产总值回升,故 B 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在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 C 项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观点,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2.(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 1976 年发行的纪念第四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 邮票。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文革”对经济发展负面影响有限 B.“文革”时期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