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散文家谈散文》 课时 授课日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教学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目标|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重点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难点 Ppt课件 教具 学具 散文的阅读: 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 朗读《散文家谈散文》一文 的揣摩、品析。 颜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板|2突出文的思想注重对文帝 习要求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 设 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 计色的理解。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 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 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 的结果
课题 《散文家谈散文》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 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教具 学具 Ppt 课件 预 习 要 求 朗读《散文家谈散文》一文 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板 书 设 计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 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 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 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 色的理解。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 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 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 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 的结果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 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 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 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 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 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 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 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 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 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 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散文家谈散文》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作者简介 晓雪: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 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 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 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 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 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 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 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 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 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 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 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 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散文家谈散文》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作者简介 晓 雪: 1935 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 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 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 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 20 余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 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 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 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 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 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 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 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 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 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 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 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 《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研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第二部分(3—7):认为《白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散文 2、请把《白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讨论并归纳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1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期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讨论并归纳 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 而被人忘却的美。” 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非常”“极其”“独特”“独 到”“绝妙”使用恰切。 (2)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 巧的诗 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 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 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 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 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 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 年赴日本留学, 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 年以 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 学。1949 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 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 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 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 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 《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第二部分(3—7):认为《白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散文。 2、请把《白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3、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期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 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 而被人忘却的美。” 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非常”“极其”“独特”“独 到”“绝妙”使用恰切。 ⑵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 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讨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以上三段分别引了姚鼐、莱辛、《白鹭》中的话来评价这篇文章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 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 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小评论 4、请依据学生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开放性 问题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 5、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可 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 穷。”“实在”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实在”一词不能去掉,它表达的感情比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 巧的诗”要强烈得多,经过一番描绘之后,作者认为白鹭实实在 在是一首诗,有诗一般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用“实在”一词表 示不容置疑。“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看了叫人 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美,它的美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 微的人。 请选择两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例如: 该段句式整齐,对各位作 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家作品的风格作了概括,如数 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家珍,用词非常准确,词汇很 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 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这是一幅非常清新的水墨画 作者想像非常大胆,描写十分 生动有趣。确实给人像是在欣 赏诗的感觉,非常的柔婉清 丽、秀美含蓄 在诵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讨、品味散文《白鹭》。着重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 的认识。 教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以上三段分别引了姚鼐、莱辛、《白鹭》中的话来评价这篇文章。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 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 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小评论。 4、请依据学生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5、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 “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 穷。”“实在”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实在”一词不能去掉,它表达的感情比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 巧的诗”要强烈得多,经过一番描绘之后,作者认为白鹭实实在 在是一首诗,有诗一般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用“实在”一词表 示不容置疑。“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看了叫人 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美,它的美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 微的人。 6、请选择两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例如: ⑴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 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 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⑵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 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开放性 问题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 可。 该段句式整齐,对各位作 家作品的风格作了概括,如数 家珍,用词非常准确,词汇很 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是一幅非常清新的水墨画, 作者想像非常大胆,描写十分 生动有趣。确实给人像是在欣 赏诗的感觉,非常的柔婉清 丽、秀美含蓄。 教 后 记 在诵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讨、品味散文《白鹭》。着重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 的认识。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
课题 《散文家谈散文》 课时 授课日期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教学 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目标|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重点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难点 教具 学具 《白鹭》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习/元成散文阅读练习前两张 要 板书设 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 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 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 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 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 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 美妙境界
课题 《散文家谈散文》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 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教具 学具 Ppt 课件 预 习 要 求 完成散文阅读练习前两张 板 书 设 计 《白鹭》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 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 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 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 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 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 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