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次世界第二次世界马歇尔 资本主义的 经济危机爆发 大战爆发大战结束 “黄金时代” 付空坐标 945年1947年1950年 1970年1973年1 新政开始 滞胀”现象 福利国家制度 第三产业兴起 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 主要线索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 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 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特点、表现和“自由放任”政策。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2.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探讨“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虚假“繁荣”的幻灭 虚假“繁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1 第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19 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 20 世 纪 70 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 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掌握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的特点、表现和“自由放任”政策。 2.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 其影响。 3.探讨“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2.危机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3.爆发 (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 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细微点拨 [易混易错] 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 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 特征 [图解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盲目生产生产与 分期付款」[矛盾 L殷票投机过度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社会危机严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王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指导思想: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认为“只要大公司
2 2.危机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3.爆发 (1)标志: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 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易混易错] 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 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 特征。 [图解识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社会危机严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指导思想: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认为“只要大公司
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2.具体表现 ()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 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3.最终结果 (1)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 [思维点拨] 1.“自由放任”造成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控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 生产的盲目性,无法缓和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无法医治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在迫不得已之下他也曾“干预”经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原因 史料一1920~1929年,①美国人的资增长而厂生产率却增长55%当时美国还 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②人们毁纷贷款购物。 史料二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 式,所以③依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眼而走向崩溃e [史料解读] 注意划线句子①中数字的变化,②中信息“贷款购物”和③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说明 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问题思考] 据上述史料,归纳概括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特点
3 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2.具体表现 (1)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 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3.最终结果 (1)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 [思维点拨] 1.“自由放任”造成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控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 生产的盲目性,无法缓和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无法医治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在迫不得已之下他也曾“干预”经 济。 主题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原因 史料一 1920~1929 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 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 55%。当时美国还 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史料二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 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史料解读] 注意划线句子①中数字的变化,②中信息“贷款购物”和③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说明 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问题思考] 据上述史料,归纳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 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2.特点
史料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态志义世的业生产下晚了4%其史美思下廢 55德国下隆53法围下368英下晚8%美德、法、英四悲有万家 众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解读] 史料划线部分说明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大,危害深。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3.应对措施 史料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①绝不能思文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 ②经济实俠的细胞一生产煮和道费者~来自我洎疗的。—一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解读]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 施?结果如何?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史论总结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启示 (1)影响 ①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人民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 不断;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 场上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4 史料 同 1929 年相比,1932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44%。其中美国下降 55.5%,德国下降 52.2%,法国下降 36.1%,英国下降 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 29 万家 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 20 世纪初和 19 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解读] 史料划线部分说明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大,危害深。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3.应对措施 史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①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 ②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解读]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 施?结果如何?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启示 (1)影响 ①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人民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 不断;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 场上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启示 ①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 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而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损人不利己 深化提升 对“自由放任”政策作用的认识 1.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 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 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 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 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 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 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下面是美国1919年和1929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 一项是() 汽车家电产汽油 国民总人均 时间 产量值产量 收入收入 150 9608600 650.9620 1919年 万辆万美元万吨 亿美元美元 4404.164.39 828.1|68 万辆亿美元亿吨 亿美元美元 5
5 (2)启示 ①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 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而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损人不利己。 对“自由放任”政策作用的认识 1.18 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 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 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19 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 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 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 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 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1.下面是美国 1919 年和 1929 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 一项是( ) 时间 汽车 产量 家电产 值 汽油 产量 …… 国民总 收入 人均 收入 1919 年 150 万辆 960 万美元 8 600 万吨 …… 650.9 亿美元 620 美元 1929 年 440 万辆 4.16 亿美元 4.39 亿吨 …… 828.1 亿美元 681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