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光—新疆宗教演变史 全与神同。食时取肥肉涂神及神妻神子之口,已而取肉羹散之家 门外,谓神及神之家属由是得食。”① “太阳墓” 崇拜日月星辰,在西域古代先民中占有重要地位。罗布泊地 区的考古发现有所谓“太阳墓”。这些墓葬,由排列得井然有序的 木桩组成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的图案。木桩深埋在土中,中间 并无坟头,边沿有7圈木桩排列成环状;环的外面,是辐射状的向 四周展开的木桩。如果把中心的圆圈比作太阳,那么四周的木桩 就是四射的光芒。这样的墓葬共有6座,墓葬者均为男性,皆头东 脚西,有随葬品出土。这种“太阳墓”是3800年前古罗布泊人的坟 墓。表明生活在这里的远古居民存在着对太阳的特殊崇拜。② 塞人、羌人都盛行太阳崇拜。在塞人崇拜的诸神之中,太阳神 为最高之神。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塞人“在诸神中只崇拜太 阳,他们献给太阳的牺牲是马。他们把马作为牺牲的理由是,只有 ①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第241页,河北人民出版 社,1999年版。 ②王炳华:《古墓沟人社会文化生活中几个问题》,《新疆大学学报》 1983年第2期
第一貌远古—米9 人间最快的马,才能配得上诸神中最快的太阳”。①乌孙人把太阳 尊为神来崇奉,每年都要宰马举行祭太阳的活动。他们还认为火 是太阳在地上的化身,因此,对火的崇拜也就是对太阳的崇拜。 和田洛浦县山 普鲁墓葬中曾发现 有两座祭马坑,马 为侧身直肢式,头 朝东面,身上盖有 芦苇杆和树枝,马 额头上插有白色羽 毛。②据记载,于阗 广德王时,因听信 巫师之言,对汉朝 派来西域的军司马 祭马坑 班超很是冷淡,巫 师要汉使献马作祭祀,“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 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 之”。③于阗是古代塞人活动的地方,祭马献太阳神为当地塞人的 宗教习俗。祭马坑遗址和有关于阗信巫的记载,充分说明了于阗 塞人有杀马献祭敬太阳神的祭祀仪式。 粟特人在接受袄教之前就有天体等自然崇拜,有学者认为: “粟特拜火教的特点是保留了当地古代祭祀的部分,包括祭祀祖先 和天体 一太阳和月亮。”④ ①希罗多德:《历史》(王嘉隽译),第274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新疆博物馆:《洛浦县山普鲁古墓发掘报告》,《新疆文物》1989年第 2期。 ③《后汉书·班超传》。 ④加富罗夫著:《中亚塔吉克史》(肖之兴译),第121页,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5年版
10器一新疆宗教薄变史 对太阳的崇拜还反映在古西域的一些地理名称当中,如花刺 子模(Khwarezm),在古波斯语中意为“太阳之地”,粟特(Sogd),意 为“大地”。突厥语“曼尕赖·苏雅”(Mangalai Suyah),指从库车到喀 什的塔里木盆地西部和费尔干地区,意为“向阳之地”。 敬拜日月,是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的习俗。匈奴“单于朝出 营,拜日之始升,夕拜月”;“举事要看星月,月盛则议战,月亏则退 兵”。①柔然人“以东为贵,.营幕户席一概向东”。⑦突厥可汗 “牙帐东开,盖敬日所出也”。③蒙古人更为崇拜月亮,“择日行事 则视月盈亏以为进止,月出之前,下弦之后皆其顾忌。见新月必 拜”。④“秋出兵,春休兵,岁岁验中秋夜月明为利,即兴兵。若中 秋夜风雨晦冥为不利,即不兴兵”。⑤突厥语诸族的先民认为,太 阳和月亮常与代表黑暗的恶魔斗争,有时太阳或月亮也会被恶魔 围困,甚至被抓住,投入黑暗的世界。这是他们对日蚀和月蚀自然 现象的一种理解。当发生日蚀或月蚀时,人们便会大呼小叫,击鼓 作响,以吓走恶魔,拯数太阳和月亮。哈萨克族先民崇拜新月,每 当新月初升时,女子要面向月亮下跪,男子面向月亮肃立,双臂伸 直,手心向里,向月亮祈祷:“愿旧月怜悯,愿新月赐福。”并认为月 牙口向上或向下是丰年的吉兆,月牙口倾斜则为灾年凶兆。哈萨 克族杜拉特、阿尔根等部落的印记是太阳形圆圈,萨尔齐马尔万、 艺格泰等部落的印记是半月形。哈萨克人忌讳朝天吐唾沫,认为 那样做天神会发怒。维吾尔人则忌讳面向太阳大小便,认为那是 对太阳极不尊敬的行为。在突厥人的神话传说中,月亮是第一个 被天神创造出来的神,称月亮为Ayiata(月亮父亲)。 星星也为西域先民所崇拜,认为星星代表人的生命,天上有多 ①《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②《北史·后妃列传·文帝悼皇后传》。 ③ 《周书·突厥传》。 《黑鞑事略》 《北史·大义略叙》
第-貌远古—器11 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人。每当天空一颗流星陨落,人间便有一个 人殒命。他们把互相仇视的人称为“克星”。北斗七星和启明星 (金星)受到格外地崇拜,被认为是神星。北斗星是“七个看守”,守 护着两匹天马。或认为它们是七只天狼或天狗。金星被看作是夜 间为人们指路的善神。同时还认为,星星是月亮的孩子,当星星出 现时,便称“月亮生了”。 风雨雷电是神秘的自然现象之一,古代西域人不能理解,既十 分畏惧,又崇拜有加。每当第一声春雷轰鸣时,人便认为是天神 开恩的吉兆,老年妇女一边绕着毡房行走,一边用盛着牛奶或马奶 酒的勺子敲打毡房,向天神祈祷。当下第一场春雨时,男人要摘下 皮帽,光头淋雨,并祈祷天神降下喜雨,大地生长青草。据史书记 载,古代高车人“喜致雷霆。每震则呼叫射天,而弃之移去。至来 岁秋,马肥,复相率候丁震所,埋羖羊,燃火,拔刀,女巫祝说,似如 中国祓除,而群队驰马旋绕,百匝乃止。人持一束柳横,回竖之,以 乳酪灌焉”。①又记:“时有震死及疫疠,则为之祈福,若安全无他, 则报赛,多杀杂畜,烧骨以燎,走马绕旋,多者数百匝,男女无小大 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姚丧之家则悲吟哭泣。”引文中“喜 致雷霆”,即是喜闻第一声春雷,以为天神开恩,春回大地;同时也 是对威力巨大的雷霆的畏惧。所以发生雷击死人事件,全部落都 要举行呼叫射天之礼,并因此而迁徙避凶,到来年秋,仍须举行祓 除仪式,以消灾避祸。古代游牧民族对雷电的敬畏与崇拜天神是 一致的。雷鸣被认为是天神发怒的巨吼,“呼叫射天”的习俗,实际 上也是对天神的敬畏和祭祀。 风神在哈萨克语中称为“吉尔依耶”,是受天神使遣的诸灵之 一。但在古代游牧民中,风神是被当作恶的神灵。这是因为暴风 雪往往对草原上的人畜带来巨大的损失。强烈的旋风常会使游牧 民的毡房被摧毁。因此,当风暴刮起的时候,人们以为是天神所 ①《魏书》卷103,《高车传》
12米一新疆宗教演变史 遣,十分惧怕。《周书》记载突厥木杆可汗本来许婚于周,后来又反 悔,“会大风起,飘风坏其穹庐,旬月不止,俟斤(即木杆可汗)大惧, 以为天遣,乃备礼送后”。① 山神、水神是西域先民崇拜的诸多自然神灵之一。新疆多高 山大川,巍峨壮丽的天山和阿尔泰山都被视为“腾格里山”加以膜 拜。在西域古代先民看来,高山即天神所居,因而是有灵性的。山 神主宰着大山里的一切,所以进山狩猎,首先要向山神祈求平安和 收获。匈奴人把杭爱山视作是他们杀牲祭天神腾格里的圣山。突 厥人的圣山於都斤山乃汗庭所居,被当作是汗权的象征。回鹘人 原居漠北地区,史书载:“又有山日天歌里(腾格里)与哈,言天灵山 也。”②突厥语称山神为“塔吾依叶”。 对水的崇拜,来源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突厥人有个古 老传说:“突厥之先日射摩舍利海神,神在阿史德窟西。射摩有神 异,海神女每日暮,以白鹿迎射摩入海,至明送出,经数十年。”③ 据此传说,突厥人的先祖则与水神有关。古代突厥人、回鹃人都居 住在河流沿岸,所渭“九姓乌古斯”、“十姓回鹃”,据记载,他们的居 地都有九条河流和十条河流。由此可见,“九姓”、“十姓”的名称或 许是因其居住地的河流而得名。突厥语称大河为“乌鲁克苏”,即 “伟大的水”,将水流湍急的河视为一种伟大的、超自然的力量而加 以崇拜。 泉水特别是温泉,为西域先民所崇拜。认为这种泉水是神水, 有神灵所居,可以治愈各种疾病。有些泉水则被认为与生殖有关 将泉视为女阴,被称为圣泉,如伊犁地区特克斯县和阿勒泰地区青 河县的两处温泉,哈密地区五堡乡和和田地区名为“恰卡恰”的泉 等,都被当作主管生育的神泉而加以膜拜。 ①《周书》卷9,《阿史那皇后传》 8武答第6贸: 《元 ·巴尔术阿尔式的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