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远古—米3 第一章 西域先民与原始崇拜 第一节自然崇拜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的 初始时期,是没有也不可能发生宗教的。只有 在原始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到有了一定积累 (采集和狩猎),人与人之间有了一定的社会关 系(氏族组织),人的心理活动具备了抽象思维 能力,能够把人类自己同大自然浑为一体的状 态中分离出来,对自然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的时 候,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才会出现。就目前考 古方面的发现所知,人类原始宗教大约产生于 公元前3万至前1万年的中石器时代。最初的 宗教观念,是原始人类在现实严酷的生存环境 中,对周围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现象无法理解, 束手无策,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和神秘感觉,认 为周围各种事物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 种力量主宰着或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因此便对
4器—一新疆宗教演变史 各种自然物、自然力产生敬畏,进而将它们人格化,赋予它们以生 命、意志、灵性和神奇的力量,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并企望通过祈 祷、祭祀、舞蹈、音乐等活动对它们施加影响,以表示敬畏和取悦, 祈求佑护和降福消灾。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现象。人类最初崇拜的对象,都是 与他们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的自然现象,如天体、大地、水、火、日、 月、星辰、雷电等等。原始人群落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 此自然崇拜的对象也不相同。山神是靠近山地部落人群主要崇拜 的对象,海神是沿海地区部落人群主要崇拜的对象,在多风地带的 人们则崇拜风神等等。但是,天空、土地、日、月、星辰等,却是原始 人类共同崇拜的对象。这些对象被崇拜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 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重要性的程度。在自然崇拜中,原始人类尚 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但已经开始具有把自然物和自然 力超自然化的倾向。这种自然崇拜,是原始人类对压迫自己的自 然界异己力量完全处于屈服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最初的意识形态。 自然崇拜是新疆古代先民普遍存在的现象。新疆的地理环 境,有绵延挺拔的高山峻岭,奔腾湍急的季节性河流,肆虐的狂风, 干旱多变的气候,广袤而神秘莫测的沙漠戈壁。这种严峻的生存 条件,对在这里生活和生产的西域先民,是巨大的威胁和考验。因 此,他们对自然界的威力更加敬畏,对自然的崇拜更为突出。这也 是西域各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自古以来在宗教信仰上就比较虔 诚的原因之一。至今在新疆各地的民间仍保留有许多自然崇拜的 遗俗。 据新疆地区考古的发现,在1万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新疆就 有了人类最初的活动。以细石器(打磨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原始 人类的遗址,在新疆各地均有分布,从哈密的七角井、三道岭,吐鲁 番盆地的雅尔湖、阿斯塔那,到塔什库尔干河谷;从南疆的于田、民 丰、皮山、疏附、阿克苏、库车、巴楚、罗布泊一带,到北疆的伊犁河 谷、吉木萨尔、木垒、奇台、乌鲁木齐等地,都发现有人类原始人群
第-第远古—米5 落生活过的遗迹。西域远古人类选择依山傍水的绿洲和水草丰茂 的河谷、平原地带居住了下来,从事采集、狩猎和捕捞,凭借着粗糙 石器打制出来的工具和武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斗争, 揭开了新疆古代文明的序幕。 新疆各处石器时代的遗址,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 东北和蒙古、俄国西伯利亚的同时期遗址,在地域上是连成一片 的,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人类文化。表明在原始社会,新疆与这些地 区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一种共同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基础上,同时也表现在精神生活上的一些共同点。 在自然崇拜中,对天的崇拜在西域先民中有较为突出的地位。 突厥语和蒙古语称“天”为“腾格里”,而这一名称的来源则为公元 前3世纪的匈奴语。可见匈奴人很早就有对苍天的崇拜。《汉书》 记载说:“匈奴俗,岁有云龙祠,祭天神。”①说明后来匈奴人把腾 格里尊为天神,并设祭坛,给以特殊的崇拜。匈奴酋长称为“撑犁 孤涂单于”。“撑犁”即“腾格里”的不同汉译,“孤涂”为“子”,意即 “苍天之子”。这与中原皇帝称“天子”是一个意思。匈奴冒顿单于 自称是“天所立匈奴大单于”,老上单于自称是“天地所生、日月所 置匈奴大单于”。匈奴人也称自已是“天之骄子”,认为自己有上天 佑护。公元前2世纪冒顿单于征服月氏及西域诸国时,就被看作 是“以天之福”。汉武帝时,匈奴单于在马邑中计受伏,有汉朝尉史 告密,得以逃脱。单于说:“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遂封尉史 为“天王”。② 有传说,“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 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于国北无人之地筑高台,置 二女其上,日‘请天自迎之',”③这一传说足见匈奴人对于拜天献 )《汉书》?94.《幻奴传》 ②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魏书》卷103,高车传)》
6张一新通宗教薄变史 祭的重视。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每年有三次集会,除 秋天的一次是为稽查人口增减和牲畜繁殖情况外,其余两次都是 祭祀天神的集会。献祭天神多将祭品置于高台或高杆之上。如史 籍记载的突厥人在每年的5月中旬拜天献祭。《乌古斯可汗的传 说》记载有乌古斯可汗立40尺高的木杆,杆顶挂鸡,杆下拴羊的祭 天方式。羌人崇拜天地、日月、星辰等。每隔三年,同族就要相聚 一次,在野外杀牛羊祭天。乌孙人、康居人称天为“唐厄尔”或“苍 唐厄尔”,也献祭拜天。 突厥人十分崇拜天神,认为天神腾格里是主宰一切的神,人类 的一切,包括土地、食物、牲畜、权力、寿命、战争、胜败,甚至妻子儿 女等都是上天腾格里所赐。在突厥鲁尼文的碑铭中,记载有“上 天、女神(乌弥)及神圣地水必无疑助吾人(暗中)打击之”,“蒙天之 佑”(墩欲谷碑),“承上天之志”,“因天赋以力”,“由天之意”,“然人 生疏有不死,一至上天注定时限之时”(阙特勤碑),“承上天下地之 福”(毗伽可汗碑)等语句。《乌古斯可汗的传说》里也经常提到腾 格里,如“腾格里给你大地”、“在腾格里面前我履行了自己的职 责”、“愿腾格里梦中启示,我们应验”等。甚至乌古斯可汗的第一 个妻子就是在他“祈祷腾格里”时,随蓝光从天而降的。在这些碑 文和史诗里,表达了可汗对腾格里的崇拜和赞颂。随着对腾格里 信仰的发展,腾格里逐渐被用来指称一切崇高的神灵,除天神腾格 里外,还有地一水腾格里。古代突搬人认为有必要用一个词单独 指称最有威力的天神,于是便出现了“苍天腾格里”(kok tengri),苍 天腾格里是宇宙的主宰。①这应是突厥人社会制度进人阶级社会 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 突厥部落阿史德氏崇拜天神,另一部落阿史那氏原来崇拜日 神,两部世代联姻。后米,突厥人把崇拜天、日合而为一,日为神 ①迪木拉提奥玛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第51页,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绵远古—器7 相,天为神名,形成敬天拜日的习俗。天神具有全智、全能的性质, 并总是作为突厥人的保护神出现。祭祀时,只有朝着日出的东方 跪拜,才能获得神的赐福。因此,突厥人的住所和墓地总是选择在 高地。在空旷的草原上举行祭祀,则需人工营建高台。据史载,突 厥人祭天的风俗:“以五月中句集他人水,拜祭天神,於都斤西有高 山迥出,上无草树,谓之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①据学者研究: “按勃登凝黎,实乃tegr的译音,其意非地神,而是天神,参稽其 它史料,这一在河畔山上祭拜天神的最盛大的节日乃五月八 日。”② 蒙古人有拜天之礼,天神腾格里是最主要的崇拜对象。史称 蒙古人“最敬天地,每事必称天”。③天神在蒙古人的信仰中成为 众多神灵中最高的神,以后又分出一些各司其职的诸天神,如主管 狩猎的马尼汗腾格里、主管牲畜的吉雅其腾格里、给人以勇气和力 量的英雄天神巴特尔腾格里、主管财富的比斯满腾格里等等。 西域古代先民把崇拜的地神也称为腾格里。有一种传说认 为,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水下有某些动物(如龟、牛、鱼、蛇、象、龙 等)支撑着大地,当动物因疲劳而改变姿势的时候,便会发生地 震。④大地生长着草木植物,使牲畜成长、繁衍,供给人衣食所需 因此西域先民对大地产生敬畏和感激之情,成为崇拜的对象。但 与对天的崇拜相比,对地的崇拜并不十分突出。 蒙古人崇奉地神,尊地神为“地母”。“彼等有神,名称纳赤该, 谓是地神,而保佑其子女牲畜田麦者,大受礼敬。各置一神于家, 用毡同布制作神像,并制神妻神子之像,位神妻于神左,神子之像 ①《北史》卷99,《突厥传》。 ②薛宗正主编:《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第179页,新疆人民出版 社,1997年版。 ③《蒙鞑备录》。 ④迪木拉提·奥玛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第55页,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