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的课程 章节 教学要求 学 方法和手段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华夏文明1.华夏文明的起源 2 讲授法 与中国法 2.中华古文明的特点 参考书阅读 律的起原 第二章 1夏朝法律! 2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1、2 夏商法有 2.商朝法律: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三章 2.刑事法律 讲授法 西周法律3.民事法律: 史料案例分 史料阅读 12 4.司法制度: 析 第四章 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法 “儒法之 讲授法 家更粗: 参考书阅读 2、3 争”与法 讨论法 律儒家化 2.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 第五章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春秋时期的法律: 春秋战国 时期的法 3.战国时期的法律: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1、2 4.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社会法律思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行政法律: 3.刑事法律: 讲授法 第六章 朝法律4.民事经济法律: 2 史料案例分 作业 1、2、3 5司法制度 析 6.社会法律思潮: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刑罚改革与刑事法制 讲授法 第七章 3行政法律. 讨论法 4 专题讨论 1、2、3 汉朝法律 4.民事经济法律 史料案例分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析 6.社会法律思潮: 1立法思想与音法活动, 第八意 2.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 讲授法 的发展与特点: 2 史料案例分 参考书阅读 1、2 朝时期的 3.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析 法律 4.社会法律思潮:
12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课程 目标 课内 课后 第一章 华夏文明 与中国法 律的起源 1. 华夏文明的起源; 2. 中华古文明的特点; 2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1 第二章 夏商法律 1. 夏朝法律; 2. 商朝法律; 2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1、2 第三章 西周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刑事法律; 3. 民事法律; 4. 司法制度; 2 讲授法 史料案例分 析 史料阅读 1、2 第四章 “儒法之 争”与法 律儒家化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法 家思想; 2. 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 2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2、3 第五章 春秋战国 时期的法 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春秋时期的法律; 3. 战国时期的法律; 4.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1、2 第六章 秦朝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行政法律; 3. 刑事法律; 4. 民事经济法律; 5. 司法制度; 6.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史料案例分 析 作业 1、2、3 第七章 汉朝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刑罚改革与刑事法制; 3. 行政法律; 4. 民事经济法律; 5.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6. 社会法律思潮; 4 讲授法 讨论法 史料案例分 析 专题讨论 1、2、3 第八章 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 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 的发展与特点; 3.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4.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史料案例分 析 参考书阅读 1、2
第九 中华法系 1中华法系的特点 讲授法 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参考书阅读 2、3 的形成与 讨论法 特点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十章 2.行政法律: 讲授法 3.刑事法律 参考书阅读 1、2、3 骑朝法律 4.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社会法律思潮: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政法作 第十一章3.刑事法律 唐朝法律4.民事法律: ¥ 讲授法 作业 1、2、3 讨论法 5.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6社会法律思潮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行政法律! 3.刑事法律: 讲授法 第十二章 4民事法律 史料案例阅 宋朝法律 4 讨论法 1、2 5.经济法律 案例分析 6.司法制度 7.两宋时期的社会法律思潮 1,辽夏金法律: 第十三章 2.元朝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 讲授法 辽夏金元动: 参考书阅读 1、2 法律 3元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4.元朝的司法制度: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讲授法 2刑事法律: 第土四音 讨论法 3.民事法律: 明朝法律 史料案例分 参考书阅读 1、2、3 4.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社会法律思潮 析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十五章2.刑事法律: 讲授法 清朝法律3.民事经济法律: 讨论法 作业 1、2、3 (上) 4.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社会法律思潮 第十六意 1.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背景: 传统与变 代中国法的属 与历史 革:中国 使命: 讲授法 专题研讨 2、3 讨论法 法律近代 3.近代法律变革的进程与 化 本特征: 13
13 第九章 中华法系 的形成与 特点 1. 中华法系的特点; 2. 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2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2、3 第十章 隋朝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行政法律; 3. 刑事法律; 4.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1、2、3 第十一章 唐朝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行政法律; 3. 刑事法律; 4. 民事法律; 5.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6. 社会法律思潮; 4 讲授法 讨论法 作业 1、2、3 第十二章 宋朝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行政法律; 3. 刑事法律; 4. 民事法律; 5. 经济法律; 6. 司法制度; 7. 两宋时期的社会法律思潮; 4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 史料案例阅 读 1、2 第十三章 辽夏金元 法律 1. 辽夏金法律; 2. 元朝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 动; 3. 元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4. 元朝的司法制度; 2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1、2 第十四章 明朝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刑事法律; 3. 民事法律; 4.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 社会法律思潮 4 讲授法 讨论法 史料案例分 析 参考书阅读 1、2、3 第十五章 清朝法律 (上)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刑事法律; 3. 民事经济法律; 4.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5.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讨论法 作业 1、2、3 第十六章 传统与变 革:中国 法律近代 化 1. 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背景; 2. 近代中国法的属性与历史 使命; 3. 近代法律变革的进程与基 本特征; 2 讲授法 讨论法 专题研讨 2、3
4.近代法律思想概述: 1.清末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 第十七 2.清末立宪的主要内容 3.修订用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清朝法律 讲授法 4.民商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1、2、3 (下) 5.清末的司法思想与司法制 社会法律思潮 第十八章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民国南京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法律的 进授法 临时政府 主要内容: 参考书阅读 1、2 时明的法 3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讨论法 律 4社会法律思潮: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十九章 2.从“天坛宪草”到《中华民国 宪法) 民国北 3.刑事法律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政府时期 2、3 4民事法律: 的法律 5.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6社会法律思潮 1.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宪法与政权体制: 第一十音 民国南 3.刑事法律: 4.民事法律 讲授法 国民政府 参考书阅读 2、3 5.司法制度: 讨论法 期的法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要 法律思想: 7.人民民主革命政权的法律: 合计 48 14
14 4. 近代法律思想概述; 第十七章 清朝法律 (下) 1. 清末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 动; 2. 清末立宪的主要内容; 3. 修订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4. 民商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5. 清末的司法思想与司法制 度; 6.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1、2、3 第十八章 民国南京 临时政府 时期的法 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法律的 主要内容; 3.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4.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1、2 第十九章 民国北京 政府时期 的法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从“天坛宪草”到《中华民国 宪法》; 3. 刑事法律; 4. 民事法律; 5.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6. 社会法律思潮; 2 讲授法 参考书阅读 2、3 第二十章 民国南京 国民政府 时期的法 律 1.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2. 宪法与政权体制; 3. 刑事法律; 4. 民事法律; 5. 司法制度;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要 法律思想; 7. 人民民主革命政权的法律; 2 讲授法 讨论法 参考书阅读 2、3 合计 48
《宪法学》教学大纲 Constitutional Law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代码 B0320136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48 上机 0 实训 0 学时 学时 学时 公共基础口 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口专业基础■ 类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口 先修 无 要号 开课 单位 法学院 法学专业 课程 负责人 李响 撰写人 李响 审核人 梁丽芳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宪法学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其他法学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适应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法律人才 的素质,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对宪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对中国宪法基本理论有 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掌程。本课程重点学习和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 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从而增强宪法意识和公民意识,维护宪法最高权威和尊严。 Constitution law is the core course of law major and the prerequisite course of other courses.In order to fi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al talents in our country,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onstitution law,especially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constitution law.This course focuses on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China's basic political system,economic system and cultural system,as well as the basic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citizens,China's state institutions,so as to enhance constitutional awareness and civic awareness.and safeguard the supreme authority and dignity of the Constitution.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宪法学基础知识,认识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 般规律,领会和掌握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及其具体规范内容,为学好法学的其他
15 《宪法学》教学大纲 Constitutional Law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0320136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专业方向□专业任选□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无 开课 单位 法学院 适用 专业 法学专业 课程 负责人 李响 撰写人 李响 审核人 梁丽芳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宪法学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其他法学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适应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法律人才 的素质,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对宪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对中国宪法基本理论有一 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重点学习和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 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从而增强宪法意识和公民意识,维护宪法最高权威和尊严。 Constitution law is the core course of law major and the prerequisite course of other courses. In order to fi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al talents in our country,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onstitution law, especially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constitution law. This course focuses on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China's basic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and cultural system, as well as the basic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citizens, China's state institutions, so as to enhance constitutional awareness and civic awareness, and safeguard the supreme authority and dignity of the Constitution.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宪法学基础知识,认识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 般规律,领会和掌握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及其具体规范内容,为学好法学的其他
分支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宪法思维与社会发展的鉴别能力,提高宪法与法 律冲突的识别能力,能够运用宪法学知识对社会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学握公民 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及方式等,能正确对待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与 发展逻辑。 目标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宪法学,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有民主宪政意识、人权法治观念、理性和责任思维的现代公民,能自觉维护 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1专业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司法案件,正确看待和处 理人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6.职业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 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具有服 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宪法学 《宪法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1 人民出版社 宪法第6版) 许崇德、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6 参考 宪法学第4版) 董和平 法律出版社 2018.8 宪法学讲义(第3版) 林来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9 (2)里程网站 宪法学复旦大学_中国大学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UDAN-1205800837 宪法学学堂在线精品中文慕课(MOOC)平台 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FUDANx+2019061412X+2019_T1/about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平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线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30%)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勒情况评分。 16
16 分支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标 2(能力目标):具备宪法思维与社会发展的鉴别能力,提高宪法与法 律冲突的识别能力,能够运用宪法学知识对社会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公民 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及方式等,能正确对待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与 发展逻辑。 目标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宪法学,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有民主宪政意识、人权法治观念、理性和责任思维的现代公民,能自觉维护 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专业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司法案件,正确看待和处 理人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 √ 6.职业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 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具有服 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宪法学 《宪法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1.11 参考 书目 宪法(第 6 版) 许崇德、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6 宪法学(第 4 版) 董和平 法律出版社 2018.8 宪法学讲义(第 3 版) 林来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9 (2)课程网站 宪法学_复旦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UDAN-1205800837 宪法学-学堂在线-精品中文慕课(MOOC)平台 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FUDANx+2019061412X+2019_T1/about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30%)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