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朱自清,感受这位爱国知识分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世界。 通过审美活动体验,能够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3.品味语言,感受意境,能够概括提炼出鉴赏意境美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阅读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 的多元、创新阅读。 教学方法 1.自主阅读体验与教师引导、集体讨论讨论相结合 2.涵泳法、美读法为主兼用探究法对相关问题教学探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能够捕捉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梳理出散文情感脉 络,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涵泳揣摩,通过对1、2、3、6、7、8等段落关键词句的咀嚼 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作品
1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朱自清,感受这位爱国知识分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世界。 2.通过审美活动体验,能够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3.品味语言,感受意境,能够概括提炼出鉴赏意境美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阅读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 的多元、创新阅读。 二.教学方法 1.自主阅读体验与教师引导、集体讨论讨论相结合。 2.涵泳法、美读法为主兼用探究法对相关问题教学探讨。 三.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能够捕捉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梳理出散文情感脉 络,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涵泳揣摩,通过对 1、2、3、6、7、8 等段落关键词句的咀嚼 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 作者与作品
1.你读过作者的哪些作品?能够说说内容吗?你喜欢他的作 品吗?试作简要分析评价。(主要是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主观感受, 可以据作者作品的整体而言,也可以就作者的某一篇作品) 2.谈谈你所知道的朱自清。(不求完整,一鳞一爪皆可) 3.教师视学生发言情况作补充。(现代作家。号秋实,字佩弦, 笔名余捷、柏香、知白。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转入本科哲学系。“五四”后参加 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并开始新诗创作。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 师范、扬州第六师范,上海中国公学,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192 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 发表长诗《毁灭》,之后参加过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 授,主要致力于散文创造和古典文学研究。其间创作散文名篇有《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散文笔致 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白话 美术文的模范”。1931年赴伦敦学习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任清 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 任。1938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理事。1945年抗战 胜利后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6年李公仆、闻一多被害,受到很 大震动。清华大学复校后继续任教。他坚定站在民主革命一边,反 对内战,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属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给的 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气概”。作品有 诗集《血潮》(与俞平伯等合集)、《踪迹》(诗与散文合集)、《背影》
2 1.你读过作者的哪些作品?能够说说内容吗?你喜欢他的作 品吗?试作简要分析评价。(主要是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主观感受, 可以据作者作品的整体而言,也可以就作者的某一篇作品) 2.谈谈你所知道的朱自清。(不求完整,一鳞一爪皆可) 3.教师视学生发言情况作补充。(现代作家。号秋实,字佩弦, 笔名余捷、柏香、知白。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转入本科哲学系。“五四”后参加 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并开始新诗创作。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 师范、扬州第六师范,上海中国公学,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1922 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 发表长诗《毁灭》,之后参加过文学研究会。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 授,主要致力于散文创造和古典文学研究。其间创作散文名篇有《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散文笔致 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白话 美术文的模范”。1931 年赴伦敦学习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 年任清 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 年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 任。1938 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理事。1945 年抗战 胜利后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6 年李公仆、闻一多被害,受到很 大震动。清华大学复校后继续任教。他坚定站在民主革命一边,反 对内战,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属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给的 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气概”。作品有 诗集《血潮》(与俞平伯等合集)、《踪迹》(诗与散文合集)、《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散文集)以及评论集《经典常 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尺度》《论雅俗共赏》等,解放 后,出版过《朱自清选集》、《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朱自清序跋书 评集) 二)自主阅读,涵泳揣摩,整体把握。 轻声阅读,初步感受 2.涵泳揣摩,把握脉络。(要求动笔,动手,动口。能够 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及其变化的词句,能够揣摩一些关键词句的潜 台词,能够作适当的标注与点评) (三)交流阅读收获,揣摩关键词句,理清情感脉络 互相交流阅读成果,彼此表述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2.关键词句的筛选,揣摩潜台词,把握情感脉络。(此项内容 已经要求在阅读时做了准备并且同学之间已经做了初步交流,因 此,这里可以集体梳理一下) 关键词句:(在理出这些词句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 句进行揣摩,能够说出隐含在表像下面的情感,充分挖掘其潜台词, 从而把握作者情感及其变化)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 个世界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
3 《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散文集)以及评论集《经典常 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尺度》《论雅俗共赏》等,解放 后,出版过《朱自清选集》、《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朱自清序跋书 评集) (二)自主阅读,涵泳揣摩,整体把握。 1. 轻声阅读,初步感受。 2. 涵泳揣摩,把握脉络。(要求动笔,动手,动口。能够 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及其变化的词句,能够揣摩一些关键词句的潜 台词,能够作适当的标注与点评) (三)交流阅读收获,揣摩关键词句,理清情感脉络。 1.互相交流阅读成果,彼此表述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2.关键词句的筛选,揣摩潜台词,把握情感脉络。(此项内容 已经要求在阅读时做了准备并且同学之间已经做了初步交流,因 此,这里可以集体梳理一下) 关键词句:(在理出这些词句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 句进行揣摩,能够说出隐含在表像下面的情感,充分挖掘其潜台词, 从而把握作者情感及其变化)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 一个世界。 ❖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
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可以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了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一想,猛一抬头,不觉已是 自己的门前 3.品味1、2、3、6、7、8、9段的语言,进一步把握作者情 感及变化。 ◇心里颇不宁静(第一段:孤寂的氛围、淡淡的哀愁) ◇路、树、月(第二段:幽僻、寂寞、蓊蓊郁郁的、月光淡淡的) ◇独处,到了另一世界里(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 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六段:这时候最热闹的,要 数,蝉声、蛙声)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经无福消受了(第7、8段:热闹、风流、 嬉游、有趣)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第九段:到底、惦着江南、猛抬头)
4 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可以不理。 ❖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了。 ❖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一想,猛一抬头,不觉已是 自己的门前。 3.品味 1、2、3、6、7、8、9 段的语言,进一步把握作者情 感及变化。 ❖ 心里颇不宁静(第一段:孤寂的氛围、淡淡的哀愁) ❖ 路、树、月(第二段:幽僻、寂寞、蓊蓊郁郁的、月光淡淡的) ❖ 独处,到了另一世界里(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 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六段:这时候最热闹的,要 数,蝉声、蛙声) ❖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经无福消受了(第 7、8 段:热闹、风流、 嬉游、有趣)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第九段:到底、惦着江南、猛抬头)
心里颇不宁静 独处求静 无所有 惦着江南 (四)诵读体验,交流感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诵读体验。 2.听朗诵录音,进一步感受,并能够与同伴交流新的感受。 三.课后 1.品味4、5、6段语言,鉴赏意境美,能够作适当点评,并 有旁批 《采莲赋》《西洲曲》欣赏 3.鉴赏意境美的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涵泳美读,鉴赏文本的意境美,能够概括提炼鉴赏意境美的一 般方法;通过个性化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创 新阅读。 教学过程(重点鉴赏4、5、6段和《采莲赋》《西洲曲》) (一)涵泳品读第四段,鉴赏月光下荷塘宁静之美。 1.自由朗诵,概括表述这一段的意境,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 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一段的意境,并能够根据文本作简要分析, 同时提示朗诵时注意点,能够根据提示和理解朗诵
5 心里颇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 惦着江南 (四)诵读体验,交流感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诵读体验。 2.听朗诵录音,进一步感受,并能够与同伴交流新的感受。 三.课后 1.品味 4、5、6 段语言,鉴赏意境美,能够作适当点评,并 有旁批。 2.《采莲赋》《西洲曲》欣赏。 3.鉴赏意境美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涵泳美读,鉴赏文本的意境美,能够概括提炼鉴赏意境美的一 般方法;通过个性化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创 新阅读。 二. 教学过程(重点鉴赏 4、5、6 段和《采莲赋》《西洲曲》) (一) 涵泳品读第四段,鉴赏月光下荷塘宁静之美。 1.自由朗诵,概括表述这一段的意境,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 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一段的意境,并能够根据文本作简要分析, 同时提示朗诵时注意点,能够根据提示和理解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