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5 、积累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分别填在方格内。(2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 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dang(▲)起伏的情感,让我 们感受到zhen(▲)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 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m(▲)新的经典诗句,拂去我们 记忆上的灰尘,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中国诗词大会》 填字 音 2.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3分)【▲】【▲】 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在出海时船不幸触礁,最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用 劳动战胜自然,用才智克服困难,又救下了一个土人取名为“星期五”,经过多年的磨难 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B.《水浒》紧扣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表现其性格。如宋江的领袖才 能、吴用的神机妙算、李逵的忠勇仗义、鲁智深的粗鲁莽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豹子头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作者赋予他的性格既有隐忍退让的一面,又有骁 勇善战的一面。在封建恶势力的逼迫下,他的身份、地位、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促成了 他思想和性格的转化。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怀着烈火般的激情,英勇 地战斗着。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受了伤,又得了伤寒病,期间读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 本书,他深受感动 E.保尔的右眼永远地失明了。在参加城里的共青团大会时,他看见冬妮娅用轻蔑挑衅的眼 光对待他的同志,这使他难以容忍。两人争吵起来,最终分手了。 3.仔细观察漫画,写出漫画的寓意。(2分 仔细观察漫画,写出漫画反映的现象 救救我 4.请根据下面材料对出下联。(3分)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4月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 行。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 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 停靠码头。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 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航空母舰是现代海战的绝对主力
1 江苏省常州市 2018 年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5 一、积累运用(共 20 分)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分别填在方格内。(2 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 脉( ▲ )偾张。诗人如椽( ▲ )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 dàng( ▲ )起伏的情感,让我 们感受到 zhèn( ▲ )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 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 mí( ▲ )新的经典诗句,拂去我们 记忆上的灰尘,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中国诗词大会》 2.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3 分) 【 ▲ 】 【 ▲ 】 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在出海时船不幸触礁,最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用 劳动战胜自然,用才智克服困难,又救下了一个土人取名为“星期五”,经过多年的磨难, 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B.《水浒》紧扣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表现其性格。如宋江的领袖才 能、吴用的神机妙算、李逵的忠勇仗义、鲁智深的粗鲁莽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豹子头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作者赋予他的性格既有隐忍退让的一面,又有骁 勇善战的一面。在封建恶势力的逼迫下,他的身份、地位、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促成了 他思想和性格的转化。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怀着烈火般的激情,英勇 地战斗着。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受了伤,又得了伤寒病,期间读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 本书,他深受感动。 E.保尔的右眼永远地失明了。在参加城里的共青团大会时,他看见冬妮娅用轻蔑挑衅的眼 光对待他的同志,这使他难以容忍。两人争吵起来,最终分手了。 3.仔细观察漫画,写出漫画的寓意。(2 分) 仔细观察漫画,写出漫画反映的现象。 4.请根据下面材料对出下联。(3 分)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 4 月 26 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 行。9 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 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 停靠码头。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 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航空母舰是现代海战的绝对主力。 填字 注音 快逃,一学生扶了 一老太太,赔了 7 万多。 救救我! 她 的 家 人 会 来 找 麻 烦 的
上联:天舟一号飞向蓝天实现太空梦想 下联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材料一STEM教育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 STEAM即科学( Science)、技术 (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 Mathematics)的首字母组 合。孩子最早接触的艺术是涂色,最早接触的数学是数字,在美国幼儿园,老师常常让孩 子们在涂色中认识数字。老师还会布置团队项目,要求用彩色的三角形纸板沿着对称轴拼 出一幅对称的图案,由小朋友们合作完成。 材料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中学, STEAM课程是在充满木板、锉刀、画笔、电线、电路 板、芯片、3D打印机、以及各种奇怪教育科技产品的工作坊内上课。有学生3D打印出了人 体骨架,也有学生走进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跟着教授一起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在上海 某中学,面对学生提问,辅导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找寻答案并形成项 目团队展开深入研究, STEAM教学的理念也推动了中国的课堂发生转变 材料三 STEAM教育学习测量的重点是学习者的持续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学术探究能力以 及终身技能学习等方面,旨在培养创新人才。随着技术的引入,像电子徽章、教育游戏 实时评估等都是学习测量的创新实践 材料四 STEAM教育在欧美等市场发展成熟,在我国刚起步。习主席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 的灵魂。据统计,我国STEM教育细分市场2016年达5000亿规模,目前包括北京清华大学 附中、人民大学附中、上海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等600余所中学已加入 STEAM教育相 关课程 (1)根据材料分析 STEAM教育的理念有哪些。(2分) (2)认真阅读以上图表和材料,预测我国 STEAM教育的发展趋势并说出理由。(2分) 默写。(共6分) (1) ,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更造崩山之音。(《列子·汤问》) (5)古诗词中有不少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 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 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 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
2 上联:天舟一号飞向蓝天实现太空梦想 下联: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材料一 STEAM 教育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STEAM 即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组 合。孩子最早接触的艺术是涂色,最早接触的数学是数字,在美国幼儿园,老师常常让孩 子们在涂色中认识数字。老师还会布置团队项目,要求用彩色的三角形纸板沿着对称轴拼 出一幅对称的图案,由小朋友们合作完成。 材料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中学,STEAM 课程是在充满木板、锉刀、画笔、电线、电路 板、芯片、3D 打印机、以及各种奇怪教育科技产品的工作坊内上课。有学生 3D 打印出了人 体骨架,也有学生走进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跟着教授一起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在上海 某中学,面对学生提问,辅导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找寻答案并形成项 目团队展开深入研究,STEAM 教学的理念也推动了中国的课堂发生转变。 材料三 STEAM 教育学习测量的重点是学习者的持续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学术探究能力以 及终身技能学习等方面,旨在培养创新人才。随着技术的引入,像电子徽章、教育游戏、 实时评估等都是学习测量的创新实践。 材料四 STEAM 教育在欧美等市场发展成熟,在我国刚起步。习主席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 的灵魂。据统计,我国 STEAM 教育细分市场 2016 年达 5000 亿规模,目前包括北京清华大学 附中、人民大学附中、上海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等600余所中学已加入STEAM教育相 关课程。 ⑴ 根据材料分析 STEAM 教育的理念有哪些。(2 分) ⑵ 认真阅读以上图表和材料,预测我国 STEAM 教育的发展趋势并说出理由。(2 分) 6.默写。(共 6 分) ⑴ ,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⑵ 风休住, 。 (李清照《渔家傲》) ⑶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⑷ ,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汤问》) ⑸古诗词中有不少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7~10 题。(13 分)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 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 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 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 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 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 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亳,其须 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 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 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 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 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i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 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用讫再火令药熔( (4)半日方散( (5)必顶礼赞叹而去(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9.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特点的。(3分) 10.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 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 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 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 生动有情趣 读下面散文,完成11~15题。(共14分) 厉山本纪 ①厉山在湖北随州境内。大洪山在其南,桐柏山在其北。两山盛名既久,游客多矣。 ②游历名山大川的人,若来看厉山,背定会失望。这座山无崔嵬峥嵘之势,亦少修林危 涧之姿。绕山而走的姜水,流沫虽活,涓脉却瘦 ③尽管这样,中国所有的山峰,无论多么峭拔,多么奇异,都会俯下身来,向这一座小 小的厉山,表达深深的敬意。究其因,厉山虽小,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的诞生地
3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 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 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 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 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 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 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 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 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 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 ) (2)持就火炀之 ( ) (3)用讫再火令药熔( ) (4)半日方散 ( ) (5)必顶礼赞叹而去(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9.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特点的。(3 分) 10.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 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 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 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 生动有情趣。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 11~15 题。(共 14 分) 厉山本纪 ①厉山在湖北随州境内。大洪山在其南,桐柏山在其北。两山盛名既久,游客多矣。 ②游历名山大川的人,若来看厉山,肯定会失望。这座山无崔嵬峥嵘之势,亦少修林危 涧之姿。绕山而走的姜水,流沫虽活,涓脉却瘦。 ③尽管这样,中国所有的山峰,无论多么峭拔,多么奇异,都会俯下身来,向这一座小 小的厉山,表达深深的敬意。究其因,厉山虽小,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的诞生地
④厉山,又名烈山。2006年暮秋,我与京城的几位史学家与作家朋友专程前来拜谒。来 此者,以朝圣者的心态则可,若以旅游者的身份,则会感到失望。因为山上既无绚丽的景色, 亦无情致的古迹。惟一可看的,是一个狭隘的穴洞,传为神农降生于此 ⑤炎帝与神农,究竞是一人还是两人,汉代之前有争论。汉之后始称一人。近年来,名 人已成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各地争抢激烈。关于炎帝的出生地,亦有歧见,但厉山作为 神农故里,却是没有异议 ⑥炎帝神农早于黄帝,即便在司马迁生活的西汉,亦感到古史难征。所以,在他的巨著 《史记》中,有专门的《黄帝本纪》,对炎帝,却只寥寥数笔带过。但是,在民间,炎帝还 是保留了不少传说,神农尝百草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上古的三皇五帝,虽排法各异,但炎 帝总是列名其中,而黄帝阙如。而且,炎黄二祖,不仅有南北地域之分,更有着政经之异 炎帝是华夏农业文明的开创者,而黄帝则是政治文明的奠基者。 ⑦当此日,我站在厉山的神农洞前,试图感受上古祖先诗意的穴居,想象这洞前有潺潺 不息的清泉。这清泉融入姜水,汇入汉水,流入长江:清泉的周围,都是青翠的楠木林,出 入林子的,除了悠然自得的大象,还有围着兽皮、穿着草裙的男女。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和 谐的自然养育着人类的心灵,诗意像鲜花一样长开不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像神农这样伟 大的祖先,决不可能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诞生。 ⑧几千年时间过去了,今日的厉山无复当年的美丽。每一个见过神农洞的人,都会觉得 这局促的岩洞,不但阴暗,而且潮湿。不要说从中感受诗意,就是品享哪怕是一点点的温馨, 也是太高的奢望。但是,只要一想到,我们华夏的祖先就是从这岩洞中走出,然后发明了茅 屋、发明了陶器、发明了耜耒、发明了弦琴,并辨识了众多的花木与谷稗,我们的惆怅立刻 就会烟消云散,而代之以深深的感恩。 ⑨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政治变迁史。历代史官,莫不专此为己任。基于此,开创 政治制度的黄帝就显得比炎帝重要。但是,更多的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却是活在民间的传说 中,这方面,炎帝可称为代表。用今天的褒语讲:炎帝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亦是勤奋的实 干家。自远古而今,千秋万代的人们,可以不懂政治,但绝不可能不懂生活。因此,只要我 们活着,炎帝神农就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们。 ⑩从这个意义上说,厉山,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一个拐点,没有人可以轻视它,更不可忽 略它。 1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厉山的驰名可以看出旅游景点的人文景观比自然景观更重要 B.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抑厉山没有名山大川的壮美,再赞它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 表达对炎帝的敬意 C.文章多处将炎帝和黄帝作比,是为了突出黄帝比炎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高。 D.今日的神农洞阴暗潮湿,毫无上古时的诗意,这让我对炎帝更加心生感恩,当初在这样 的穷山恶水中,他居然开创了人类文明 12.作者用“厉山本纪”为题的用意是什么?(2分) 13.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有专门的《黄帝本纪》,对炎帝却只寥寥数笔带过?(4分) 14.请以炎帝为例,说说为什么更多的人类文明的开拓者活在民间的传说中。(3分) 5.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4 ④厉山,又名烈山。2006年暮秋,我与京城的几位史学家与作家朋友专程前来拜谒。来 此者,以朝圣者的心态则可,若以旅游者的身份,则会感到失望。因为山上既无绚丽的景色, 亦无情致的古迹。惟一可看的,是一个狭隘的穴洞,传为神农降生于此。 ⑤炎帝与神农,究竟是一人还是两人,汉代之前有争论。汉之后始称一人。近年来,名 人已成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各地争抢激烈。关于炎帝的出生地,亦有歧见,但厉山作为 神农故里,却是没有异议。 ⑥炎帝神农早于黄帝,即便在司马迁生活的西汉,亦感到古史难征。所以,在他的巨著 《史记》中,有专门的《黄帝本纪》,对炎帝,却只寥寥数笔带过。但是,在民间,炎帝还 是保留了不少传说,神农尝百草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上古的三皇五帝,虽排法各异,但炎 帝总是列名其中,而黄帝阙如。而且,炎黄二祖,不仅有南北地域之分,更有着政经之异。 炎帝是华夏农业文明的开创者,而黄帝则是政治文明的奠基者。 ⑦当此日,我站在厉山的神农洞前,试图感受上古祖先诗意的穴居,想象这洞前有潺潺 不息的清泉。这清泉融入姜水,汇入汉水,流入长江;清泉的周围,都是青翠的楠木林,出 入林子的,除了悠然自得的大象,还有围着兽皮、穿着草裙的男女。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和 谐的自然养育着人类的心灵,诗意像鲜花一样长开不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像神农这样伟 大的祖先,决不可能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诞生。 ⑧几千年时间过去了,今日的厉山无复当年的美丽。每一个见过神农洞的人,都会觉得 这局促的岩洞,不但阴暗,而且潮湿。不要说从中感受诗意,就是品享哪怕是一点点的温馨, 也是太高的奢望。但是,只要一想到,我们华夏的祖先就是从这岩洞中走出,然后发明了茅 屋、发明了陶器、发明了耜耒、发明了弦琴,并辨识了众多的花木与谷稗,我们的惆怅立刻 就会烟消云散,而代之以深深的感恩。 ⑨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政治变迁史。历代史官,莫不专此为己任。基于此,开创 政治制度的黄帝就显得比炎帝重要。但是,更多的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却是活在民间的传说 中,这方面,炎帝可称为代表。用今天的褒语讲:炎帝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亦是勤奋的实 干家。自远古而今,千秋万代的人们,可以不懂政治,但绝不可能不懂生活。因此,只要我 们活着,炎帝神农就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们。 ⑩从这个意义上说,厉山,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一个拐点,没有人可以轻视它,更不可忽 略它。 1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从厉山的驰名可以看出旅游景点的人文景观比自然景观更重要。 B.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抑厉山没有名山大川的壮美,再赞它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 表达对炎帝的敬意。 C.文章多处将炎帝和黄帝作比,是为了突出黄帝比炎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高。 D.今日的神农洞阴暗潮湿,毫无上古时的诗意,这让我对炎帝更加心生感恩,当初在这样 的穷山恶水中,他居然开创了人类文明。 12.作者用“厉山本纪”为题的用意是什么?(2分) 13.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有专门的《黄帝本纪》,对炎帝却只寥寥数笔带过?(4分) 14.请以炎帝为例,说说为什么更多的人类文明的开拓者活在民间的传说中。(3分) 15.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三)阅读小说《锄》,完成16-19问题。(共13分)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 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 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 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 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 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 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 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 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 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 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 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 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 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 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 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 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 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 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 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 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 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 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 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 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 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菱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 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 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5 (三)阅读小说《锄》,完成 16—19 问题。(共 13 分)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 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 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 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 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 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 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 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 人坚决地把庄稼 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 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 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 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 呐!胜利的喜悦 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 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 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 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 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 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 等着僵硬了的筋骨 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 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 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 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 轻轻地啐上几点唾 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 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 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 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 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 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 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 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 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 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