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变 心中懊儂-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证重者:胸中室、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太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宜郁除烦 阳 病\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汤 兼兼呕者:热扰胸膈,閂气不和一栀子生姜豉汤 证兼腹满:热扰胸,腑气不畅一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一栀子干姜汤 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
太 阳 病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变 证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兼 证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 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
鉴别: 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历饭: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 沉伏
鉴别: 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 沉伏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原文63/P92,162/P93) 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太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阳 病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 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宜肺平喘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原文63/P92,162/P93) 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太 阳 病 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 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26P95) 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 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服证大烦渴--里热灼津 桂枝汤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 后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 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26/P95) 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 服 桂 枝 汤 后 证 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大烦渴----里热灼津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 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 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