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负差异) ≯A.因被投资企业的税率投资企业所得税税 率时,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資收益。(宣告 分红) B.因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会计少计费用
2.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负差异): ➢A.因被投资企业的税率 投资企业所得税税 率时,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宣告 分红); ➢B.因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会计少计费用
应付税款法(收付实现制) 借: 所得税(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税率 贷 应交税金(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 异)×税率
二、应付税款法(收付实现制) ➢借: 所得税 (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税率 ➢贷: 应交税金 (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 异)×税率
纳税影响会计法(权责发生制)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税金 (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2.计算本期递延税款=本期时间性差异×适当税率 3.倒计所得税 >4.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倒计)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或转销 的应纳稅时间性差异) √贷:应交税金= (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应纳税的时间性差异或转销 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三、纳税影响会计法(权责发生制) ➢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税金= (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 2.计算本期递延税款=本期时间性差异×适当税率 ➢ 3.倒计所得税 ➢ 4.会计分录 ✓ 借:所得税 (倒计)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或转销 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 贷:应交税金= (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税率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应纳税的时间性差异或转销 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某上市公司2003年全年实现税前利润为5000万 元。该公司以前所得税为33%,从2003年起改为 24%。该企业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1)该公司全年发生上缴上级管理费用240万元, 按税务机关的限额为200万元。 >(2)该公司对A企业的投资占50%的股份,2003 年度A企业实现净利润800万元。A企业的所得税为 24%。 (3)该公司2003年12月31日存货的帐面成本为 1200万元,期未可变现价值1100万元 (4)该公司2000年12月购入固定资产,原价600 万元,N=5年,会计采用直线法,税法采用年数总 额法 ◆计算2003年的应交所得税,并做会计分录
一、某上市公司2003年全年实现税前利润为5000万 元。该公司以前所得税为33%,从2003年起改为 24%。该企业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 (1)该公司全年发生上缴上级管理费用240万元, 按税务机关的限额为200万元。 ➢ (2)该公司对A企业的投资占50%的股份,2003 年度A企业实现净利润800万元。A企业的所得税为 24%。 ➢ (3)该公司2003年12月31日存货的帐面成本为 1200万元,期末可变现价值1100万元。 ➢ (4)该公司2000年12月购入固定资产,原价600 万元,N=5年,会计采用直线法,税法采用年数总 额法。 ◆计算2003年的应交所得税,并做会计分录
解 >1 应交税金=[5000+(240-200)+(1200 1100)-400]*24%)=1137.6 2003年时间性差异(折旧)= 0*24%+(80+40)*9%=10.8(借) 2、借:所得税 1102.8 递延税款10.8+100*24%=34.8 贷:应交税金 1137.6
解: ➢ 1、 应交税金=〔5000+(240-200)+(1200- 1100)-400〕*24%〕=1137.6 2003年时间性差异(折旧)= 0 * 24%+(80+40)* 9%=10.8(借) ➢ 2、借:所得税 1102.8 递延税款 10.8+100* 24%=34.8 贷:应交税金 1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