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漯泊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 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 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南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时收河南河北》《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期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 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 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就的。 四 漂 泊 西 南 时 期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一一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一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 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 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 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 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 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使唐代形 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 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 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 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 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 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 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 韵,节奏也较自由。 •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使唐代形 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 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 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杜甫诗三首 7动:数置子t华 秋兴八首⌒其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 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 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 依凭,于是离开成都,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住 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 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 第一首。 www.51yala.com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 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 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 依凭,于是离开成都,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住 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 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 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