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言志。通过杜甫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 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小天地,更多的关心社会 关注民生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受古诗音韵的和谐。 2、品读,鉴赏古诗语言的精美 教学目标 3、探究,领会古诗深邃的意境和巧妙的手法。 三、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走近杜甫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诗史 诗圣”的称谓 2、熟悉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关注诗歌鉴赏要点 意象、意境和手法。 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2、品味语言和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方法 诵读;悟读;情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时间 三课时
1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言志。通过杜甫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 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小天地,更多的关心社会、 关注民生。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受古诗音韵的和谐。 2、品读,鉴赏古诗语言的精美。 3、探究,领会古诗深邃的意境和巧妙的手法。 三、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走近杜甫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诗史”、 “诗圣”的称谓。 2、熟悉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关注诗歌鉴赏要点— —意象、意境和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2、品味语言和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方法 诵读;悟读;情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月夜》,进一步熟悉诗歌鉴赏的一般方 法,特别是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2、体会诗人秋天月夜的怀妻之情和离乱之苦。 教学重点、难点: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学习方法:诵读、悟读、情读;小组合作 、语文活动 佳句推荐,思想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情景导入 “杜甫很忙”,2012年的网络上,经过网友不断涂鸦的杜甫 确实很忙乎,时而扛枪,时而开车,时而挥刀切瓜,网络上杜甫的 形象与教材中杜甫的形象可大相径庭。杜甫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 位大诗人,下面想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杜甫的印象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 杜甫印象 从两方面回忆 杜甫其人 杜甫其诗 四、学习诗歌《月夜》 1、范读、齐读诗歌《月夜》 月夜(杜甫) 今夜鄘(f)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并在朗读中注入这种情感) 2、这首诗中出现了古诗里常见的一种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通 常为表达什么思想情感而出现,在这首诗中也是为了表达这种情 感吗?(组内交流并展示) (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月亮通常用来作为“思 念”的寄托物,望月相思。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这首《月夜》中的月亮也是因为思念之 情而出现。) 3、讲解诗句大意。(先交流后展示)
2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月夜》,进一步熟悉诗歌鉴赏的一般方 法,特别是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2、体会诗人秋天月夜的怀妻之情和离乱之苦。 教学重点、难点: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学习方法:诵读、悟读、情读;小组合作。 一、语文活动 佳句推荐,思想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二、情景导入 “杜甫很忙”,2012 年的网络上,经过网友不断涂鸦的杜甫 确实很忙乎,时而扛枪,时而开车,时而挥刀切瓜,网络上杜甫的 形象与教材中杜甫的形象可大相径庭。杜甫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 位大诗人,下面想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杜甫的印象。 三、杜甫印象 从两方面回忆—— 杜甫其人 杜甫其诗 四、学习诗歌《月夜》 1、范读、齐读诗歌《月夜》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并在朗读中注入这种情感) 2、这首诗中出现了古诗里常见的一种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通 常为表达什么思想情感而出现,在这首诗中也是为了表达这种情 感吗?(组内交流并展示) (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月亮通常用来作为“思 念”的寄托物,望月相思。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这首《月夜》中的月亮也是因为思念之 情而出现。) 3、讲解诗句大意。(先交流后展示)
(注释一一鄘州:地名。闺中:指家中的妻子。云鬟:乌黑秀美 的头发。清辉,指月光。虚幌:这里指透明的窗帘) 参考译文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鄘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鸟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4、如何理解“独看”,又如何理解“双照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 (“独看”和“双照”是全诗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想, 只写妻子“独看”鄘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鄘州,也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 回忆往日的同看,形成鲜明的对比。) 5、思考:这首思念之作与以前学过的大多表达思念的作品写作 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借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来表达自己这种相同的情感, 这样的表现力更强,更能体现自己对亲人那种强烈的眷念之情 感人倍深。) 五、扩展训练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 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3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 (注释——鄜州:地名。 闺中:指家中的妻子。 云鬟:乌黑秀美 的头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这里指透明的窗帘) 参考译文: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4、如何理解“独看”,又如何理解“双照”? (“独看”和“双照”是全诗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想, 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也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 回忆往日的同看,形成鲜明的对比。) 5、思考: 这首思念之作与以前学过的大多表达思念的作品写作 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借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来表达自己这种相同的情感, 这样的表现力更强,更能体现自己对亲人那种强烈的眷念之情, 感人倍深。) 五、扩展训练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 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 另抒己见 参考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 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 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 《杜甫诗五首》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 教学活动过程 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六、作业 1、预读《哀江头》、《蜀相》 2、语文活动准备:唐诗背诵接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哀江头》和《蜀相》,进一步强化诗歌 鉴赏的一般方法,特别是对思想情感的把握。 体会诗人感时伤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感时伤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方法:诵读、悟读、情读;小组合作。 、语文活动 唐诗背诵小组接力(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接力,任何一名组员 接上均可) 学习诗歌《哀江头》 1、范读、齐读诗歌《哀江头》 (注意体会情感,并在朗读中注入情感) 2、结合注释讲解诗句大意(先交流后展示)
4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 另抒己见。 参考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 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2 )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 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 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 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六、作业 1、预读《哀江头》、《蜀相》 2、语文活动准备:唐诗背诵接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哀江头》和《蜀相》,进一步强化诗歌 鉴赏的一般方法,特别是对思想情感的把握。 2、体会诗人感时伤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感时伤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方法:诵读、悟读、情读;小组合作。 一、语文活动 唐诗背诵小组接力(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接力,任何一名组员 接上均可) 二、学习诗歌《哀江头》 1、范读、齐读诗歌《哀江头》 (注意体会情感,并在朗读中注入情感) 2、结合注释讲解诗句大意(先交流后展示)
(背景提示:756年秋天,杜甫离开酈州去投奔则即位的唐宗 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 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 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 情的真实记录。) 参考译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 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 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 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著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 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贡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 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明皇所在的剑阁 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 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 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3、有人说“哀”是诗歌的核心,请你说说作者为何而哀。(先 小组交流后展示) (为贵妃之死而哀,为君王蒙难而哀,为国势衰微而哀) 4、从时间上看,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其中包含怎样的 手法 (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对比 手法的运用,在今昔对比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哀愁。) 、学习诗歌《蜀相》 1、范读、齐读诗歌《蜀相》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αi)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并带情感朗读) 2、结合注释讲解诗句大意(组内交流,以组为单位全班展示)
5 《杜甫诗五首》 教学活动过程 (背景提示:756 年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则即位的唐宗, 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 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 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 情的真实记录。) 参考译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 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 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 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著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 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 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 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明皇所在的剑阁 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 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 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3、有人说“哀”是诗歌的核心,请你说说作者为何而哀。(先 小组交流后展示) (为贵妃之死而哀,为君王蒙难而哀,为国势衰微而哀) 4、从时间上看,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其中包含怎样的 手法? (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对比 手法的运用,在今昔对比中,蕴含了诗人无尽的哀愁。) 三、学习诗歌《蜀相》 1、范读、齐读诗歌《蜀相》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并带情感朗读) 2、结合注释讲解诗句大意(组内交流,以组为单位全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