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国际法 课程编号 文名形 onal Laws 课程类至 理论学 实验学时 0 学分 2 民法 经济法等 适用对象 指适用主权因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 际人格的实棒 的总付 课程简介 后者处理的是 国内法 下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 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讲授这门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际公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 原则和规则。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 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学 习和掌提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它们维护我国的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实验实或合计 结论 国际法是论 第一章 闲家 第一意 国际法上的个人 第三章 国际人权 第四章 国家领士 第五章 海洋法 筑六音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第七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数音 的法 第九音 际组织法 第十章 和平解决争 合计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国际法导论(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法的概老 、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 第二节国际法的源与集 园际法渊源的含义 编纂者 405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05 《国际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国际法 课程编号 SCLA3102 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Laws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0 学 分 2 预修课程 民法、经济法等 适用对象 法学、辅修 课程简介 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 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 的差异。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 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讲授这门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际公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 原则和规则。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 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学 习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它们维护我国的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 设。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章 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绪论 国际法导论 3 3 第一章 国家 3 3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 3 3 第三章 国际人权 3 3 第四章 国家领土 3 3 第五章 海洋法 6 6 第六章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3 3 第七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3 3 第八章 条约法 3 3 第九章 国际组织法 3 3 第十章 和平解决争端 3 3 合 计 36 3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国际法导论(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 二、国际法的效力根据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与编纂 一、国际法渊源的含义 二、国际法的各种渊源 三、国际法编纂的概念和含义 四、国际法编纂和形式和编纂者
人文社会科学学碗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节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适代 成与发展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 第五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不同的学说 名围宝代 第六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其木至国的据令 二、各项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 1,国际法的效力依据 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数学要求 了解:国际法的编纂、形式和编氯者,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各国实我。 理解: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编暴的概念和含义、国际法的萌芽时期、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 闲际法的发展、国际法效力根据的理论分歧和主要学派。 举提: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国际法渊源的含义、国际法的各种渊源、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不同的学说、国 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各项基本原则: 习题要点: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的渊源、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第一章国家(3学时) 本权利和义 第二节因的 国室孟认的多和性 二、新国家产生的情势及其承认的条件 三,因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 四、政府和其他事态的承认 第三节国家的继承 、国家继承的概念 二、国家继函的规 第四节国家责任 一、国家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二、国家责任的构成 三、国家责任的形式 四、国家责任的履行 重点难点: 3.国家的承认 4.国家责任 散学要求 了解:新国家产生的情势及其承认的条件、政府和其他事态的承认。 理解:因家管辖豁免、国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国家继承的概念、国家继承的规则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06 第三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一、国际法的萌芽时期 二、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 一、理论分歧 二、主要学派 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不同的学说 二、各国实践 第六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各项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 1.国际法的效力依据 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法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者,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各国实践。 理解: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编纂的概念和含义、国际法的萌芽时期、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 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效力根据的理论分歧和主要学派。 掌握: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国际法渊源的含义、国际法的各种渊源、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不同的学说、国 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各项基本原则。 习题要点: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的渊源、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第一章 国家(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的概述 一、国家的要素 二、国家的类型 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国家管辖豁免 第二节 国家的承认 一、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 二、新国家产生的情势及其承认的条件 三、国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 四、政府和其他事态的承认 第三节 国家的继承 一、国家继承的概念 二、国家继承的规则 第四节 国家责任 一、国家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二、国家责任的构成 三、国家责任的形式 四、国家责任的履行 重点难点: 3.国家的承认 4.国家责任 教学要求 了解:新国家产生的情势及其承认的条件、政府和其他事态的承认。 理解:国家管辖豁免、国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国家继承的概念、国家继承的规则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因家的要表厨家的类型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承认的薇念和性质、国家责任的 家责 习题要点:回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二章国际法上的个人 教学内完 第一节国籍 、国籍的福念和作用 二三、国第的取得和丧失 三、国籍的抵触 四、我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一、外国人的含义 二、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 三、外田人待适的标准 四、外交保护 五、外国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引浅和庇护 “、引波 第四节难民的法律地位 一、难民的定义 三、民身份的确 地 点准点 波和底护 解:我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外国人的含义、外国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难民身份的确定、我国关于难民 问题的立场与实 理解:国籍的取得和丧失、国籍的抵触、外国人待酒的标准、难民的定义、难民的法律地位】 掌:的概念和作用、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外交保护、引被、庇护。 习题要点:庇护、引波 第三章国际人权 勒学内究 第一节国际人权法的獗念和历史发展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 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 一、个人权利 二、民族自决权 三、关于和平权、环境权和发展权 第三节国际人权法的保护措施 “、因内保护指猫 、国际保护指施 第四节中国关于人权保护的基本立场与实我 “、历更发成 二、我国参与的国际人权文件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07 掌握:国家的要素、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国家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国家责任的构成、国家责任的形式、国家责任的履行。 习题要点: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的承认、国家的责任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籍 一、国籍的概念和作用 二、国籍的取得和丧失 三、国籍的抵触 四、我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一、外国人的含义 二、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 三、外国人待遇的标准 四、外交保护 五、外国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一、引渡 二、庇护 第四节 难民的法律地位 一、难民的定义 二、难民身份的确定 三、难民的法律地位 四、我国关于难民问题的立场与实践 重点难点: 1.引渡和庇护 2.难民的法律地位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外国人的含义、外国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难民身份的确定、我国关于难民 问题的立场与实践。 理解:国籍的取得和丧失、国籍的抵触、外国人待遇的标准、难民的定义、难民的法律地位。 掌握:国籍的概念和作用、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外交保护、引渡、庇护。 习题要点:庇护、引渡 第三章 国际人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人权法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 二、国际人权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 一、个人权利 二、民族自决权 三、关于和平权、环境权和发展权 第三节 国际人权法的保护措施 一、国内保护措施 二、国际保护措施 第四节 中国关于人权保护的基本立场与实践 一、历史发展 二、我国参与的国际人权文件
人文社会科学学碗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重点难点 权法的保护措施 数学要求 基本立场和 理解人权的概念和内容、我因参与的国际人权文件 掌提:国际人权法的概念、个人权利、民族自决权 、人权的国际保护措施。 习题要点:际人权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国家领土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土的概念和地位 。领十据今 一、领士的地位 第二节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 一、传统的方式 二、现代的新方式 第三节领土主权的限制 ·、租借 二、国际地役 、共管 第四节国家边界 、边界的碱 二、边界的确定 、边境制度 四、中围边 第五节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版地区的法律制度 重点 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了解:边境制度、中国边界、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理解:领土的地位、边界的概念、边界的确定 掌提: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领土的限制方式即租借、国际地役和共管、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习题要点:领士的变更方式 第五章海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海洋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内水 一、内水的范围和地位 二、港口、内海湾和内海峡 第三节领海及赋违区 一、领海的概念和地位 二、领海的法律制度 三、毗连区的概念和地问 四、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制度 第四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 二、过境通行制度 408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08 重点难点: 国际人权法的保护措施 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人权法的历史发展、关于和平权、环境权和发展权、人权的国内保护措施、中国关于人权保护的 基本立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 理解:人权的概念和内容、我国参与的国际人权文件。 掌握:国际人权法的概念、个人权利、民族自决权、人权的国际保护措施。 习题要点:国际人权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 国家领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土的概念和地位 一、领土概念 二、领土的地位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 一、传统的方式 二、现代的新方式 第三节 领土主权的限制 一、租借 二、国际地役 三、共管 第四节 国家边界 一、边界的概念 二、边界的确定 三、边境制度 四、中国边界 第五节 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一、概述 二、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重点难点: 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边境制度、中国边界、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理解:领土的地位、边界的概念、边界的确定。 掌握: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领土的限制方式即租借、国际地役和共管、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习题要点:领土的变更方式 第五章 海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洋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内水 一、内水的范围和地位 二、港口、内海湾和内海峡 第三节 领海及毗连区 一、领海的概念和地位 二、领海的法律制度 三、毗连区的概念和地位 四、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制度 第四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一、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 二、过境通行制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节群岛水城 岛域的概念和地 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 第大节专属经济区 专感经济制度的形成 二、专属经济区的地位 三、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 四。中闲去屈经这凤 第七节大陆架 、大陆想的柯含 二、大陆架的地位 三、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 四、中国大陆架 第八节公海 一、公海的概念和地位 二、公海自由制度 公海上的管 第九节国际海底区域 一·国际海底区城的概念和地位 际海底区域制度 第十节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科学研究 连风 专属 济E 解: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制度、专属经济制度的形成、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中国专属 经济区、海岸相部或相向国家大陆架的划界、中国大陆架、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 理解: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过境通行制度、群岛水城的概念和地位、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毗连区 的唇念和地位 专属经济区的地位、大陆架的概念、公海的概念和地位、公海上的管桔权、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 和地位、国医装底区城制府】 掌提:内水的范围和地位、港口、内海湾和内海峡领海的概念和地位、大陆架的地位、领海的法律制度、公 海自由制度。 习题要点:领海的划分、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航空法的概述 一、航空法的形成与发展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爸 第二节国际民用就空制度 一、航空器的国籍 二、国际航空运输制岗 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第三节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惩治 范际民用空安全的犯 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管辖花 三、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引渡及起诉 40g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09 第五节 群岛水域 一、群岛水域的概念和地位 二、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 第六节 专属经济区 一、专属经济制度的形成 二、专属经济区的地位 三、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 四、中国专属经济区 第七节 大陆架 一、大陆架的概念 二、大陆架的地位 三、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 四、中国大陆架 第八节 公海 一、公海的概念和地位 二、公海自由制度 三、公海上的管辖权 第九节 国际海底区域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和地位 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第十节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 一、海洋环境保护 二、海洋科学研究 重点难点: 4.领海及毗连区 5.专属经济区 6.大陆架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制度、专属经济制度的形成、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中国专属 经济区、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中国大陆架、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 理解: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过境通行制度、群岛水域的概念和地位、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毗连区 的概念和地位、专属经济区的地位、大陆架的概念、公海的概念和地位、公海上的管辖权、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 和地位、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掌握:内水的范围和地位、港口、内海湾和内海峡领海的概念和地位、大陆架的地位、领海的法律制度、公 海自由制度。 习题要点:领海的划分、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航空法的概述 一、航空法的形成与发展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国际民用航空制度 一、航空器的国籍 二、国际航空运输制度 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第三节 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惩治 一、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 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管辖权 三、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引渡及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