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丨》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70033 课程名称:民法学1 英文名称:Civil【Law】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法学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民法学基本体系、基本原 理和基本制度,了解法、德等各主要国家的民事法律制度,识记中国民法的主要 内容。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民法学科研能力。 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民法课程另开设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烟继承法,故本 大纲中不包含上述内容在内,但授课时要求老师把民法的传统体系交代清楚。 英文简介 English introduction:Civil code stud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jurisprudence specialty.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basic system,principles and framework,understand the civil laws framework of some major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and Germany,and memorize the major content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hat students could resolve problems in current practices with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nd could do some primary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civil law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2、教学目的 掌握民法学基本体系、基本原理、基本制度,以及民法的主要内容。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民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石,同 时了解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能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 行案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民法学科研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民法I 绪论
《民法学Ⅰ》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70033 课程名称:民法学 I 英文名称:Civil Law I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法学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民法学基本体系、基本原 理和基本制度,了解法、德等各主要国家的民事法律制度,识记中国民法的主要 内容。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民法学科研能力。 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民法课程另开设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姻继承法,故本 大纲中不包含上述内容在内,但授课时要求老师把民法的传统体系交代清楚。 英文简介 English introduction: Civil code stud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jurisprudence specialt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basic system,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understand the civil laws framework of some major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and Germany, and memorize the major content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 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hat students could resolve problems in current practices with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nd could do some primary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civil law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2、教学目的 掌握民法学基本体系、基本原理、基本制度,以及民法的主要内容。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民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石,同 时了解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能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 行案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民法学科研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民法Ⅰ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民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石 2.了解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3.掌握学习民法学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民法主要起源于罗马法:民法是私法、市场经济基本法、权利保 障法:中国特色民法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本土性、实践性、时代性、 包容性、科学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民法:民法学:罗马法:中国特色的民法学。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是民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从民法的历史发展认识民法 (3)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④学习民法的具体方法 2.问题与应用 (1)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理论的 如何结合? (2)如何掌握学习民法的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2.中国民法理论如何与中国文化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一章民法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民法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和认识,对民法有 比较全面清晰的掌握。使学生学握民事法律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 能,开拓专业视野。深刻理解民法与我国社会传统特点结合的意义 2.教学要求:讲解、分析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各项民事 法律制度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民法的概念,掌握民法的基本原 理,熟悉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并运用这些民法基本理论妥善处理相 应的民事纠纷。重点应放在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制度 上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 生理解法律与适用法律的能力。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精
(一)目的与要求 1. 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民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石 2.了解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3. 掌握学习民法学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民法主要起源于罗马法;民法是私法、市场经济基本法、权利保 障法;中国特色民法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本土性、实践性、时代性、 包容性、科学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民法;民法学;罗马法;中国特色的民法学。 知识点: ⑴马克思主义是民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⑵从民法的历史发展认识民法 ⑶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⑷学习民法的具体方法 2. 问题与应用 ⑴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理论的 如何结合? ⑵如何掌握学习民法的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 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学理论体系; 2. 中国民法理论如何与中国文化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一章 民法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民法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和认识,对民法有 比较全面清晰的掌握。使学生掌握民事法律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 能,开拓专业视野。深刻理解民法与我国社会传统特点结合的意义。 2.教学要求:讲解、分析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各项民事 法律制度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民法的概念,掌握民法的基本原 理,熟悉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并运用这些民法基本理论妥善处理相 应的民事纠纷。重点应放在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制度 上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 生理解法律与适用法律的能力。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精
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民法原理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法概述 1.主要内容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民法与 宪法、行政法、社会法、民事诉讼法等不同的法律部门存在紧密 的联系:民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 地方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家条约和国际惯例与 习惯: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公平原则:诚 信原则: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民法渊源: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 序良俗:绿色原则。 知识点: (1)民法概念 (2)民法的任条 (3)民法的调整对象 (4)民法与其它部门法的关系 (5)民法的渊源 (6)民法的基本原则 (7)民法的适用 3.问题与应用 ()为什么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结合中国传统 文化思考诚信原则的具体运用, (2如何结合传统文化阐释公序良俗原则?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 主要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划分为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 系和相对法律关系型、单一法律关系和复合法律关系:民事法律 关系要素包括民事法律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法律事实具有客 观性法定性,可以分为自然事实和人的行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财产法律关系: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事实。 知识点: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民法原理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 主要内容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民法与 宪法、行政法、社会法、民事诉讼法等不同的法律部门存在紧密 的联系;民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 地方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家条约和国际惯例与 习惯;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公平原则;诚 信原则;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民法渊源;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 序良俗;绿色原则。 知识点: ⑴民法概念 ⑵民法的任务 ⑶民法的调整对象 ⑷民法与其它部门法的关系 ⑸民法的渊源 ⑹民法的基本原则 ⑺民法的适用 3.问题与应用 ⑴为什么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结合中国传统 文化思考诚信原则的具体运用。 ⑵如何结合传统文化阐释公序良俗原则?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1. 主要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划分为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 系和相对法律关系型、单一法律关系和复合法律关系;民事法律 关系要素包括民事法律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法律事实具有客 观性法定性,可以分为自然事实和人的行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财产法律关系;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事实。 知识点: ⑴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④)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3.问题与应用 ()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2)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及文化特征思考民法人身关系的理解。 第三节民事权利 1.主要内容 民事权利具有以下特点:由民法所确认:以民事主体的利益为核 心;体现为民事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受到国家强制力的 保障:具有平等性。民事权利的分类有:财产权:非财产权:绝 对权:相对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既得权:期 待权:专属权:非专属权:主权利:从权利等,民事权利取得句 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民事权利的变更包括民事权利主体、内 容等方面的变更:民事权利的救济包括自力救济与公力数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财产权:非财产权:绝对权:相对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 抗辩权:既得权:期待权:专属权:非专属权:主权利:从权利: 权利取得:自力救济;公力救济。 知识占, (①)权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②)权利的取得变更消灭 (3)民事权利的行使 (4)民事权利的救济 3.问题与应用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思考国家对权利的保障 (2)权利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权利的分类标准,思考民法体系的划分。 第四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1.主要内容 民事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民事 责任的分类有:财产与非财产责任:违约与侵权责任:单独与共 同责任:按份与连带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自 愿紧急救助行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⑵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⑶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⑷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3.问题与应用 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及文化特征思考民法人身关系的理解。 第三节 民事权利 1. 主要内容 民事权利具有以下特点:由民法所确认;以民事主体的利益为核 心;体现为民事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受到国家强制力的 保障;具有平等性。民事权利的分类有:财产权;非财产权;绝 对权;相对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既得权;期 待权;专属权;非专属权;主权利;从权利等,民事权利取得包 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民事权利的变更包括民事权利主体、内 容等方面的变更;民事权利的救济包括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财产权;非财产权;绝对权;相对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 抗辩权;既得权;期待权;专属权;非专属权;主权利;从权利; 权利取得;自力救济;公力救济。 知识点: ⑴ 权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⑵ 权利的取得变更消灭 ⑶ 民事权利的行使 ⑷民事权利的救济 3.问题与应用 ⑴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思考国家对权利的保障. ⑵权利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权利的分类标准,思考民法体系的划分。 第四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1. 主要内容 民事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民事 责任的分类有:财产与非财产责任;违约与侵权责任;单独与共 同责任;按份与连带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自 愿紧急救助行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积极义务:消极义务: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按份贵任:连带责 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不可抗力:紧急避险:正 当防卫。 知识点: 1)民事义务责任概述 (2)民事责任种类 3)民事责任免责事由 3.问题与应用 ①)思考过错责任原则在民法中的地位。 (2如何结合我国传统道德规范进行过错责任的判断? 第五节民事主体 1.主要内容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制度:宣告失踪与 宣告死亡制度:法人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法人的能力、住所以 及法人的机关:法人的在终止:非法人组织的特征与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法人: 法定代表人。 知识点: (1)自然人 (2)法人 (3)非法人组织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人的人格?思考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标准及其意义。 (2如何发挥捐助法人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 第六节民事法律行为 1.主要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 行为:通过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是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 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 为:意思表示划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述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己经具备了成立要件而 客观存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 合法定的生效要件,从而能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效力待定的民 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后,是否能发生效力尚不 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积极义务;消极义务;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按份责任;连带责 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不可抗力;紧急避险;正 当防卫。 知识点: ⑴民事义务责任概述 ⑵民事责任种类 ⑶民事责任免责事由 3.问题与应用 ⑴思考过错责任原则在民法中的地位. ⑵如何结合我国传统道德规范进行过错责任的判断? 第五节 民事主体 1. 主要内容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制度;宣告失踪与 宣告死亡制度;法人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法人的能力、住所以 及法人的机关;法人的在终止;非法人组织的特征与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法人; 法定代表人。 知识点: ⑴自然人 ⑵法人 ⑶非法人组织 3.问题与应用 ⑴如何理解法人的人格?思考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标准及其意义。 ⑵如何发挥捐助法人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 第六节 民事法律行为 1. 主要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 行为;通过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是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 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 为;意思表示划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述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具备了成立要件而 客观存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 合法定的生效要件,从而能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效力待定的民 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后,是否能发生效力尚不 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