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 2011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 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蜡烛/污浊惩罚/驰骋 着火/不着边际 B.漂白/饿我殍 与会/参与胴体/栋梁之材 C.惬意/提挈殷实/殷红擂台/危若累卵 D.框架/诓騙 杂烩/教诲 打颤/颤颤巍巍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越王勾践会稽山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 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 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寢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 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 因国亡国复而名垂青史。 含污忍垢 B.拉帮结派 C.寝食不安 D.名垂青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 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 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刊登名为《日中 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珠海市 2011 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 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蜡烛./ 污浊. 惩.罚/驰骋. 着.火/不着.边际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 栋.梁之材 C.惬.意/ 提挈. 殷.实/ 殷.红 擂.台/危若累.卵 D.框.架/诓.骗 杂烩./教诲. 打颤./颤颤..巍巍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越王勾践会稽山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 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 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寝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 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 因国亡国复而名垂青史。 A.含污忍垢 B.拉帮结派 C.寝食不安 D.名垂青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 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 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11 月 26 日、27 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刊登名为《日中 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 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要那些无聊的你在耳边絮语。你尽管嘲笑我的妄想,我的追求, 我的执着吧 你是怯懦,是恐惧,是懒惰,是空虚,是乏味,是一切 丑恶的东西。即使你曾经暂时的统治,炫耀,我也不会向你屈腰。挣扎是成长的过程,我们 决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或许你不比别人出色 或许你 不比别人富有,但你要比别人快乐。或许你不比别人美丽, 。你就是你,独 无二的你。生命不会有第二次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奇迹。现在的我,心里澎湃着感动。 ①生活不能让我妥协,什么都不能 ②但你要比别人高尚 ③但你要比别人有气质 ④让那些阻碍我人生的东西都死去吧,我愿意做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 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 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 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 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 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 药死弟子繚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 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D.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收:拘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请托无所容 鱼,我所欲也 B.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 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不要那些无聊的你在耳边絮语。你尽管嘲笑我的妄想,我的追求, 我的执着吧。 。你是怯懦,是恐惧,是懒惰,是空虚,是乏味,是一切 丑恶的东西。即使你曾经暂时的统治,炫耀,我也不会向你屈腰。挣扎是成长的过程,我们 决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或许你不比别人出色, 。或许你 不比别人富有,但你要比别人快乐。或许你不比别人美丽, 。你就是你,独 一无二的你。生命不会有第二次,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奇迹。现在的我,心里澎湃着感动。 ①生活不能让我妥协,什么都不能 ②但你要比别人高尚 ③但你要比别人有气质 ④让那些阻碍我人生的东西都死去吧,我愿意做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 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 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 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 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 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 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 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 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请托无所.容 鱼,我所.欲也 B.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D.后永以事被考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3分)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 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 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 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 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 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繚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 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3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 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4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 琶行》)
D.后永以.事被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3 分) (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 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 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 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 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 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窦 宪 因 是 风 厉 州 郡 迫 胁 恢 遂 饮 药 死 弟 子 縗 絰 挽 者 数 百 人 庶 众 痛 伤 之 后 窦 氏 诛 帝 始 亲 事 恢 门 生 何 融 等 上 书 陈 恢 忠 节 除 子 己 为 郎 中 (2)翻译下面句子。(6 分)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3 分)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 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 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4 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 琶行》)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4)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秋风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 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 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 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 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 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 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 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 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 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 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现代城市形 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 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同时,城市 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 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这样,城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4)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秋风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 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 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 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 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 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 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 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 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 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 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现代城市形 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 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同时,城市 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 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这样,城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
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 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 “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 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 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 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 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 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 权衡抉择。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但也有人从城 市迁居乡村。同一个人,一生也可以在城乡之间多次来回迁徙,因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不 同。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 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户籍制度既限制人口从 乡村流入城市,也限制人口从城市流向乡村。政府则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 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长期实行这种城乡歧视政策的结果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城市永远是公共品供应充 分的城市,乡村永远是公共品恶劣的乡村。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
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 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 “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 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 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 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 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 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 权衡抉择。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但也有人从城 市迁居乡村。同一个人,一生也可以在城乡之间多次来回迁徙,因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不 同。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 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户籍制度既限制人口从 乡村流入城市,也限制人口从城市流向乡村。政府则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 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长期实行这种城乡歧视政策的结果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城市永远是公共品供应充 分的城市,乡村永远是公共品恶劣的乡村。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