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Introduction 历史沿革Evolution History 《内经》对中风的记载 《伤寒论》对中风的论述 唐宋一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 其他医家的论述 2022-3-8
2022-3-8 7 历史沿革 Evolution History 《内经》对中风的记载 《伤寒论》对中风的论述 唐宋——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 其他医家的论述 概述
历史沿革Evolution History 《内经》始见对中风的记载 对卒中、昏迷有仆击、大厥、薄 厥等描述 对半身不遂有偏枯、偏风、痱风等 名称 2022-3-8
2022-3-8 8 《内经》 始见对中风的记载 对卒中、昏迷有仆击、大厥、薄 厥等描述 对半身不遂有偏枯、偏风、痱风等 名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Evolution History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 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 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 贵人则膏梁之疾也。” 2022-3-8
2022-3-8 9 《素问· 调经论》: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 死。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大怒则形 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 《素问· 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肥 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Evolution History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 治》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 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 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99 2022-3-8
2022-3-8 10 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 治》 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 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 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Evolution History 唐宋以前 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 突出以“内风”立论 刘河间一心火暴盛 李东垣一正气自虚 朱丹溪一痰湿生热 张景岳一内伤积损 2022-3-8
2022-3-8 11 唐宋以前 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 突出以“内风”立论 刘河间—心火暴盛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痰湿生热 张景岳—内伤积损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