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填空题 1.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1)固体: (2)液体: 3)气体 2.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 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 焦,这 是通过 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 则煤油吸收的热量_ 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 的比热容为4.2×10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J/(kg·℃)] 4.用液化石油气时,有时会闻到石油的气味,这是因为石油气分子到空气中,加热同 样多的食品,当燃料完全燃烧时,使用液化石油质量只需蜂窝煤质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 见,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蜂窝煤的热值(选填“大”或“小”) 5.“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 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二是 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 三是城市水面小,水所吸收的 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6.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飞船上的电子仪器都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 能电池能把接收到的太阳能的20%转化为电能,“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很多 片单晶硅组成,每片单晶硅电池可输出0.6V电压和0.1A电流,则每小时照射到一片单晶 硅电池上的太阳能为J,“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大气层,向地面 靠近,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飞船的机械能将 势能将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7.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 我市某中学“环境研究小组”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一个“人 工湖缓解热岛效应方案”。若该湖设计蓄水总体积为1.0×10m,水面面积为4.2× 10m2。在夏季每天高温时段,湖面从周围环境的吸热能力为2×10J/m2。在这一时段 湖水温度平均升高 ℃[水的比热c=4.2×103J/(kg·℃)] 二、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第 15 章 一、填空题 1.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1)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 不 止 , 当 两 滴 滚 动 的 水 珠 相 遇 时 , 会 汇 合 变 成 一 滴 较 大 的 水 滴 , 这 说 明: 。 3.质量为 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 5℃,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焦,这 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 则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 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煤油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 4.用液化石油气时,有时会闻到石油的气味,这是因为石油气分子_____到空气中,加热同 样多的食品,当燃料完全燃烧时,使用液化石油质量只需蜂窝煤质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 见,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蜂窝煤的热值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5.“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 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_;二是 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 三是城市水面小,水所吸收的_________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6.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飞船上的电子仪器都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 能电池能把接收到的太阳能的 20%转化为电能,“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很多 片单晶硅组成,每片单晶硅电池可输出 0.6V 电压和 0.1A 电流,则每小时照射到一片单晶 硅电池上的太阳能为______J,“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14 圈后返回大气层,向地面 靠近,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飞船的机械能将_________,势能将________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7.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 我市某中学“环境研究小组”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一个“人 工湖缓解热岛效应方案”。若该湖设计蓄水总体积为 1.0×104 m 3,水面面积为 4.2× 103 m 2。在夏季每天高温时段,湖面从周围环境的吸热能力为 2×107 J/m2。在这一时段, 湖水温度平均升高 ℃[水的比热 c=4.2×103 J/(kg·℃)] 二、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把糖放在开水里,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静止吸烟。这 是因为() 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 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 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如烟雾 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 10.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热机所产生的噪音,可以被热机上的消音器完全吸收 D.用水循环来降低热机的温度,主要是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11.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B.全部热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 C.汽车排出的尾气全部都是有毒气体D.蒸气机是用蒸汽作燃料的热机 12.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比热容B.内能 热量D.温度 13.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 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 14.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5.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C.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发烫 1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把糖放在开水里,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静止吸烟。这 是因为 ( ) 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 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 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如烟雾 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 10.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热机所产生的噪音,可以被热机上的消音器完全吸收 D.用水循环来降低热机的温度,主要是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11.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B.全部热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 C.汽车排出的尾气全部都是有毒气体 D.蒸气机是用蒸汽作燃料的热机 12.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 ) A.比热容 B. 内能 C. 热量 D. 温度 13.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3:1,质量之比是 2:3,若它们吸收相等 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2 B.2:1 C 2:9 D.9:2 14.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5.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C.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发烫 1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C.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 18.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 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 三、应用与实验题 19.打足气的车胎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为变瘪,你能否解释这个现象。 20.如图15-16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 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 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 验说明了 00 21.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 图15-16 J(kg·℃) 水42×103 冰2.1×103铝0.8×103铜|0.39×103 酒精|2×103蓖麻油|1.8×103千泥±084×103水银014×103 煤油|2.1×103砂石0.92×103铁、钢046×103铅0.13×103 认真阅读上表,看看有什么规律,请填出任意三条。 (2) 22.热机(如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等)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的发 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热机在能的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失一部分能量 并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请指出热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损失, 同时指出可能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23.某同学拿两个一样的烧杯,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 精灯同时分别加热,在水和煤油中分别放一支同样的温度计,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它们的 温度。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C.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 18.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 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 三、应用与实验题 19.打足气的车胎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为变瘪,你能否解释这个现象。 20. 如图 15-16 所示,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 的铁丝网,图 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 d 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 验说明了 。 21.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 J/(kg·℃) 水 3 4.2 10 冰 3 2.1 10 铝 3 0.8 10 铜 3 0.39 10 酒精 3 2.4 10 蓖麻油 3 1.8 10 干泥土 3 0.84 10 水银 3 0.14 10 煤油 3 2.1 10 砂石 3 0.92 10 铁、钢 3 0.46 10 铅 3 0.13 10 认真阅读上表,看看有什么规律,请填出任意三条。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热机(如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等)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的发 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热机在能的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失一部分能量, 并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请指出热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损失, 同时指出可能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23.某同学拿两个一样的烧杯,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 精灯同时分别加热,在水和煤油中分别放一支同样的温度计,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它们的 温度。 ⑴ 实 验 中 可 以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15-16
(2)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四、计算题 24.育才中学初三(1)班的物理课外探究小组对“吸收太阳能与表面颜色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黑色塑料袋和白色塑料袋内装入同样质量的水,插入温度计后系 好,放在阳光下暴晒,每隔相同的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 塑料袋水的质量(kg)初温(℃)温度(℃)温度(℃)|温度(℃) 黑色 28.0 33.5 白色 17.5 186 21.0 (1)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内表面颜色以 为宜; (2)若一太阳能热水器的装水80kg,集热管每小时接收太阳能约为42×109J,则该 热水器每小时水温能升高多少℃?[C水=42×103/(kg·℃)](不计热量损失) 25.春天农民需用水泵缺水灌溉农田,有一水泵铭牌如下 型号|8B13 (1)水泵连续正常工作5小时,所做有用功多少J? 若此水泵用一柴油机带动,假设柴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内能有40%扬程 (2)此水泵总功率为多少 流量|300/h 转化为水泵轴的机械能则每小时消耗多少kg柴油?(柴油热值质量|11 效率|80% 3×10J/kg计算,g=10N/kg) 开放探究题 1.如果将一双竹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钟后用手去触摸筷子和汤 匙时,会感觉到它们的冷热程度不一样.这说明它们传导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那么, 不同的液体(如水和煤油)传导热的本领是否一样呢?对此,小明进行了探究。他在两 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并在水和煤油中分别插入两 支温度计,然后将两试管同时放入了100℃的沸水中加热,如图所示,实验时,小明 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通过测量得到了试管中水和煤油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 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煤油的比热窖为C煤油 =2.1×10J/(kg·℃)] 甚时(s)02462590130 tk(℃)I1020405 9598 ts(℃)1015274608592
⑵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育才中学初三(1)班的物理课外探究小组对“吸收太阳能与表面颜色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黑色塑料袋和白色塑料袋内装入同样质量的水,插入温度计后系 好,放在阳光下暴晒,每隔相同的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 塑料袋 水的质量(kg) 初温(℃) 温度(℃) 温度(℃) 温度(℃) … 黑色 1.5 14.0 23.3 28.0 33.5 … 白色 1.5 14.0 17.5 18.6 21.0 … (1)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内表面颜色以 色 为宜; (2)若一太阳能热水器的装水 80kg,集热管每小时接收太阳能约为 4.2×106 J,则该 热水器每小时水温能升高多少℃?[C 水=4.2×103 J/(kg·℃)](不计热量损失) 25.春天农民需用水泵缺水灌溉农田,有一水泵铭牌如下: (1)水泵连续正常工作 5 小时,所做有用功多少 J? (2)此水泵总功率为多少? 若此水泵用一柴油机带动,假设柴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内能有 40% 转化为水泵轴的机械能,则每小时消耗多少 kg 柴油?(柴油热值按 3×107 J/ kg 计算,g=10N/kg) 开放探究题 1. 如果将一双竹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钟后用手去触摸筷子和汤 匙时,会感觉到它们的冷热程度不一样.这说明它们传导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那么, 不同的液体(如水和煤油)传导热的本领是否一样呢?对此,小明进行了探究。他在两 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并在水和煤油中分别插入两 支温度计,然后将两试管同时放入了 100℃的沸水中加热,如图所示,实验时,小明 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通过测量得到了试管中水和煤油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 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煤油的比热窖为 C 煤油 =2.1×103 J/(kg·℃)] 型号 8B13 流量 300m3 /h 扬程 12m 质量 111kg 效率 80%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下列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完成的本次探究过程 采用的探究步骤有哪些?(请按合理顺序写出 (2)小明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2.热水瓶中的热水过一段时间后就凉了,随着热水瓶中水量的不同,热水变凉的时间不 样。请你就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关热水瓶保温性能的问题,并完成下列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的问题 (2)针对你所提的问题,猜想或假设“问题”的原因: (3)针对你的猜想或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4)实验记录表格设计: 5)可能的结论 (6)对结论进行理性分析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下列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完成的本次探究过程, 采用的探究步骤有哪些?(请按合理顺序写出) (2)小明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2.热水瓶中的热水过一段时间后就凉了,随着热水瓶中水量的不同,热水变凉的时间不 一样。请你就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关热水瓶保温性能的问题,并完成下列实验探究过程。 ⑴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针对你所提的问题,猜想或假设“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针对你的猜想或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记录表格设计: ⑸可能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对结论进行理性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