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 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2)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三要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弹贵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 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 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5.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 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 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 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塗动代替 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 是指动力臂大子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 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Lu=F2×L2;或杠杆平衡时,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2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 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G、M:属省力杠杆的是A B、C、D、E、H、Ⅰ、L;属等臂杠杆的是JK。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
1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 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N,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 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 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 G=mg。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 1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N。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 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 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 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 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 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 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 1 2 2 1 L L F F =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 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G、M;属省力杠杆的是 A、 B、C、D、E、H、I、L;属等臂杠杆的是 J、K。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
离 【提供的杠杆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 汽水瓶盖起子。F、摄子。G、理发剪刀。H、羊角锤。Ⅰ、道钉撬。J、定滑轮 K、天平。L、动滑轮。M、钓鱼杆。】 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胆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 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 第七章运动和力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 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 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 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 是螃止的。 按运动的轨迹是否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 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6.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以同步卫星为参照物, 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 运动快。(2)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1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幔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速度=路程,即=S。速度用符号ⅴ表示,国际单位是ms,路 时间 程用符号S表示国际单位是m,时间用符号t表示国际单位是S。 Im/s=3. 6km/h 1km/h 36m/=5 2
2 离。 【提供的杠杆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 汽水瓶盖起子。F、摄子。G、理发剪刀。H、羊角锤。I、道钉撬。J、定滑轮。 K、天平。L、动滑轮。M、钓鱼杆。】 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 2 个定滑轮和 2 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 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 5 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 5 1 。 第七章 运动和力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 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 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 是静止的。 15.按运动的轨迹是否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 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6.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以同步卫星为参照物, 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 运动快。(2)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1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 时间 路程 速度 = ,即 t S V = 。速度用符号 V 表示,国际单位是 m/s,路 程用符号 S 表示,国际单位是 m,时间用符号 t 表示,国际单位是 S。 1m/s = 3.6km/ h km h m s m /s 18 5 / 3.6 1 1 / = =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4ms,相当于5kmh,自行车的速度是42ms, 相当于15km/h。 2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幻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2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牛顿第 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徫。 2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 23.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这两个 力相互平衡。 24.停在粗糙马路上的汽车只受到2个力作用,重九和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 力。重20000N的汽车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则汽 车受到的牵引力为400N 25.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当撤去这个外力,物 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汽车有 惯性而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2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 作用时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 不受力的作用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27.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 符号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28.压强的公式是:P=,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Pa;F表示压力,单位 是N,S表示受力面积,是指接触面的大小,单位是m。1cm2=10-m2。 29.从压强公式可知: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同时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30.Pa=N。1Pa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吖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为
3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 1.4 m/s,相当于 5km/h,自行车的速度是 4.2m/s, 相当于 15km/h。 2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2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牛顿第 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 23.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这两个 力相互平衡。 24.停在粗糙马路上的汽车只受到 2 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 力。重 20000N 的汽车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 0.02 倍,则汽 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400N。 25.一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当撤去这个外力,物 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汽车有 惯性而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2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 作用时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 不受力的作用。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27.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 符号 P 表示,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28.压强的公式是: S F P = ,其中 P 表示压强,单位是 Pa;F 表示压力,单位 是 N,S 表示受力面积,是指接触面的大小,单位是㎡。1cm2=10-4m2。 29.从压强公式可知: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同时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30.1Pa=1N/㎡。1Pa 的物理意义是:物体 1 ㎡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为 1N
31.人由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到行走对地面的压强将变大这是由于受力面积变 小的缘故背书包用宽带比用细绳舒服,是由于压力一定,宽带比细绳的受力面积 大对人肩的压强变小的缘故 32.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增大压强 的方法有:(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增大 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增大压强的例子有:刀斧的刃磨得锋 利些、铁钉的头部做得很尖锐 33.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减 小压力。(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减小压强的例子有: 火星探测车的轮子很寬、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 34.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对客器底和侧璧都 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中,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5.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pgh,此公式只 适用于液体。只有当容器是圆柱体或长方体时,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 九。求容器底受到的压力时,常用公式F=PS 36.一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0cm2,放在面积是1m2水平桌面上,里面装有30N 的水,水深10cm。 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1是多少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是多少Pa?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是多少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是多少Pa?(g 取10N/kg) 解:(1)P1=p水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F1=P1S=1000Pa×20×104m2=2N (2)F2=Ga+G水=20N+30N=50N F2 50N =25×104 10-m 37.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装 入同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船闸、茶壶、锅炉水位器、花 洒等都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38.由于气体有流动性,所以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最早证明大气
4 31.人由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到行走,对地面的压强将变大,这是由于受力面积变 小的缘故.背书包用宽带比用细绳舒服,是由于压力一定,宽带比细绳的受力面积 大,对人肩的压强变小的缘故. 32.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增大压强 的方法有:(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增大 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增大压强的例子有:刀斧的刃磨得锋 利些、铁钉的头部做得很尖锐。 33.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减 小压力。(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减小压强的例子有: 火星探测车的轮子很宽、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 34.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 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中,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5.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gh,此公式只 适用于液体。只有当容器是圆柱体或长方体时,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 力。求容器底受到的压力时,常用公式 F=PS。 36.一容器重 20N,底面积为 20cm2,放在面积是 1m2 水平桌面上,里面装有 30N 的水,水深 10cm。 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1 是多少 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1是多少 Pa?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2 是多少 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2 是多少 Pa?(g 取 10N/kg) 解:(1)P1=ρ 水 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F1=P1S=1000Pa×20×10-4m2=2N (2)F2=G 器+G 水=20N+30N=50N Pa m N S F P 4 4 2 2 2 2.5 10 20 10 50 = = = − 37.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装 入同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船闸、茶壶、锅炉水位器、花 洒等都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38.由于气体有流动性,所以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最早证明大气
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9.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10Pa,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当 于10.34m水柱产生的压强 40.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向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是把管里的空气排出管外 实验结果与管的直径的大小无关,把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仍保持丕变稍微向 上提或向下压少许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1.直接测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种类有无液气压计和汞气压表 42.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 点随液体表面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少而降低。宇航员要穿特制的宇航服 才能升空,宇航服能起到的作用是(1)、提供微型大气层,(2)、提供純氧和气 压,(3)调节温度。 43.水泵(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抽水机最多能把10.34m处的水抽起 44.高压氧仓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体组织的创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细 菌生长、杀菌、排毒等作用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 45.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用符号F表 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 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的体 积、密度、质量等_无关。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 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漂浮时,它受到的 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47.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重力,即F浮G只Ⅴ趣’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8.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F血上F 49.物体重6N,体积为l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静止后这物体受到的浮力 是6N
5 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9.1 标准大气压等于 1.013×105Pa,相当于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当 于 10.34m 水柱产生的压强。 40.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向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是把管里的空气排出管外, 实验结果与管的直径的大小无关,把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仍保持不变,稍微向 上提或向下压少许,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1.直接测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种类有无液气压计和汞气压表。 42.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 点随液体表面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少而降低。宇航员要穿特制的宇航服 才能升空,宇航服能起到的作用是(1)、提供微型大气层,(2)、提供纯氧和气 压,(3)调节温度。 43.水泵(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抽水机最多能把 10.34m 处的水抽起。 44.高压氧仓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体组织的创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细 菌生长、杀菌、排毒等作用。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45.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用符号 F 浮表 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 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的体 积、密度、质量等 无关。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 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漂浮时,它受到的 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47.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重力,即 F 浮=G 排=ρ 液 gV 排,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8.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 F 浮=F 向上-F 向 下。 49.物体重 6N,体积为 1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静止后这物体受到的浮力 是 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