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熟悉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目标:(1)掌握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2)熟悉自动化学科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3)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发展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达成途径课程学习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期与核心概念,熟悉自动化技术核心概念和术语,中或期末在线考试等环节支撑。了解控制理论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描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等。课程目标2-了解自动化学科知识体系及其相互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与互动交流讨论、大量关系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实际编程实例练习,结合视频动画等环节支撑。的模型体系,了解相关课程相互关系等。课程目标3-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发展能力课堂学生对问题与案例汇报表达、教师点评与互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与改进,逐步动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对问题及见解的表达能力,不断锻炼学生具备机械制造行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适应职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贡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目标「度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知识进行能够识别和分析工业机器人领域新合理分析,评价工业机器人工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0.8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6-2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目标1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并承担相应责任。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1
13 才。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并 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熟悉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与 课程体系、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目标:(1)掌握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2)熟悉自动化学 科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3)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发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1-掌握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 与核心概念,熟悉自动化技术核心概念和术语, 了解控制理论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了解自 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描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 控制方式等。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期 中或期末在线考试等环节支撑。 课程目标 2-了解自动化学科知识体系及其相互 关系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 的模型体系,了解相关课程相互关系等。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与互动交流讨论、大量 实际编程实例练习,结合视频动画等环节支撑。 课程目标 3-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发展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与改进,逐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对问题及 见解的表达能力,不断锻炼学生具备机械制造 行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 适应职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 课堂学生对问题与案例汇报表达、教师点评与互 动交流讨论。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 程 目标 贡 献 度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能够 基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知识进行 合理分析,评价工业机器人工 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 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 任。 6-2 能够识别和分析工业机器人领域新 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 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并承担相应 责任。 目标 1 0.8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目标20.212-2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力。五、教学方法1.授课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应用讲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达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熟悉自动化技术核心概念和术语,了解控制理论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描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等。(支撑课程目标1)。2.授课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应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达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模型体系,了解相关课程相互关系等。(支撑课程目标2)。3.授课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应用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达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与改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对问题及见解的表达能力,不断锻炼学生具备机械制造行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适应职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支撑课程目标3)。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思政元素/思对应的学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政案例(简课程目时方法号标述)教学重点:控制理论讲授我国自了解控制理论与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简控制理论与动化技术成自动化技术发展讲授目标1史(讲授法):自动化技术就,促发学法目标3简史、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生爱国热等。与自动化技术发展趋情。势。(讲授法)。讲授我国自自动化技术理解自动化技术教学重点:理解自动核心概念和核心概念和术化技术核心概念和术动化技术成演示目标12术语语。法就,促发学语(讲授法);教学难点:自动化实生爱国热1
14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具 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12-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目标 2 0.2 五、教学方法 1. 授课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应用讲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 学法等,达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熟悉自动化技术核心概念和术语,了解控制 理论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描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 方式等。(支撑课程目标 1)。 2. 授课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应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 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达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 动控制系统的模型体系,了解相关课程相互关系等。(支撑课程目标 2)。 3. 授课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应用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 法、情境教学法等,达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 与改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对问题及见解的表达能力,不断锻 炼学生具备机械制造行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适应职业发展的素 养和能力。(支撑课程目标 3)。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 序 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思 政案例(简 述) 教学 方法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1 控制理论与 自动化技术 发展简史 了解控制理论与 自动化技术发展 简史、发展趋势 等。 2 教学重点:控制理论 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简 史(讲授法); 教学难点:控制理论 与自动化技术发展趋 势。(讲授法)。 讲授我国自 动化技术成 就,促发学 生爱国热 情。 讲授 法 目标 1 目标 3 2 自动化技术 核心概念和 术语 理解自动化技术 核心概念和术 语。 4 教学重点:理解自动 化技术核心概念和术 语(讲授法); 教学难点:自动化实 讲授我国自 动化技术成 就,促发学 生爱国热 演示 法 目标 1
践案例分析(演示情。法)。自动控制系理解自动控制系教学重点:自动控制2讲授我国自统的性能描统的性能描述、系统的性能描述、自动化技术成目标1演示述、自动控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就,促发学目标23法制系统的基基本控制方式制方式(讲授法);生爱国热等。本控制方式教学难点:实践案例情。等分析(演示法)。讲授我国自演示目标1自动控制系了解自动控制系教学重点:自动控制法动化技术成目标2统的组成、统的组成、自动系统组成及模型体目标3就,促发学自动控制系控制系统的模型系、相关课程相互关生爱国热统的模型体系(讲授法);4体系,了解相关情。系,了解相课程相互关系等教学难点:实践案例关课程相互分析(演示法)。关系等10总计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一)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及比例(%)成绩比例课程目标(%)作业测验讨论考试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程目标1304515课程目标2153045课程目标35510合计35560100(二)评价标准考评价标准课程核多优秀考核点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方值目标(90-100(80-89分)(60-69分)(0-59分)(70-79分)式分)1
15 践案例分析(演示 法)。 情。 3 自动控制系 统的性能描 述、自动控 制系统的基 本控制方式 等 理解自动控制系 统的性能描述、 自动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方式 等。 2 教学重点:自动控制 系统的性能描述、自 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 制方式(讲授法); 教学难点:实践案例 分析(演示法)。 讲授我国自 动化技术成 就,促发学 生爱国热 情。 演示 法 目标 1 目标 2 4 自动控制系 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 统的模型体 系,了解相 关课程相互 关系等 了解自动控制系 统的组成、自动 控制系统的模型 体系,了解相关 课程相互关系等 2 教学重点:自动控制 系统组成及模型体 系、相关课程相互关 系(讲授法); 教学难点:实践案例 分析(演示法)。 讲授我国自 动化技术成 就,促发学 生爱国热 情。 演示 法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总计 10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二)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点 考 核 方 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80-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69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作业 测验 讨论 考试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 . (%) 课程目标 1 15 30 45 课程目标 2 15 30 45 课程目标 3 5 5 10 合计 35 5 60 100
对控制对控制理对控制理理论与对控制理对控制理考核点1:论与自动论与自动自动化论与自动论与自动化技术发化技术发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化技术发化技术发展简史、展简自动化技术「作业115展简史、展简史、展简史、发发展趋势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史、发展趋势认发展趋势发展趋势认识较为认识基本展趋势识很正确认识一般正确正确认识不很正确对自动化对自动对自动化对自动化对机自动课程目化技术技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核心化技术核标1概念和术概念和术概念和术心概念和核心概考核点2:语、自动语、自动语、自动术语、自念和术自动化技术语、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动控制系核心概念和的性能描的性能描的性能描统的性能动控制术语、自动考试述及基本述及基本描述及基系统的30述及基本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方式控制方式本控制方性能描性能描述及认识很正认识较为认识一般式认识基述及基基本控制方确正确本正确本控制式等方式认识不很正确考核点1:对自动对自动控对自动控对自动控对自动控自动控制系控制系制系统的制系统的制系统的制系统的统的组成、组成、自组成、自组成、自组成、自统的组自动控制系」作业动控制系动控制系成、自动控制系动控制系动控制课程目统的模型体统的模型统的模型统的模型统的模型15标2系等体系认识体系认识体系认识体系认识系统的很正确较为正确一般基本正确模型体系认识不很正确1
16 课程目 标 1 考核点 1: 控制理论与 自动化技术 发展简史、 发展趋势 作业 15 对控制理 论与自动 化技术发 展简史、发 展趋势认 识很正确 对控制理 论与自动 化技术发 展简史、 发展趋势 认识较为 正确 对控制理 论与自动 化技术发 展简史、 发展趋势 认识一般 对控制理 论与自动 化技术发 展简史、 发展趋势 认识基本 正确 对控制 理论与 自动化 技术发 展简 史、发 展趋势 认识不 很正确 考核点 2: 自动化技术 核心概念和 术语、自动 控制系统的 性能描述及 基本控制方 式等 考试 30 对自动化 技术核心 概念和术 语、自动 控制系统 的性能描 述及基本 控制方式 认识很正 确 对自动化 技术核心 概念和术 语、自动 控制系统 的性能描 述及基本 控制方式 认识较为 正确 对自动化 技术核心 概念和术 语、自动 控制系统 的性能描 述及基本 控制方式 认识一般 对机自动 化技术核 心概念和 术语、自 动控制系 统的性能 描述及基 本控制方 式认识基 本正确 对自动 化技术 核心概 念和术 语、自 动控制 系统的 性能描 述及基 本控制 方式认 识不很 正确 课程目 标 2 考核点 1: 自动控制系 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 统的模型体 系等 作业 15 对自动控 制系统的 组成、自 动控制系 统的模型 体系认识 很正确 对自动控 制系统的 组成、自 动控制系 统的模型 体系认识 较为正确 对自动控 制系统的 组成、自 动控制系 统的模型 体系认识 一般 对自动控 制系统的 组成、自 动控制系 统的模型 体系认识 基本正确 对自动 控制系 统的组 成、自 动控制 系统的 模型体 系认识 不很正 确
考核点2:对自动化对自动化对自动化对自动化对自动技术课程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技术课程技术课程技术课程课程体系及考试体系及其体系及其体系及其体系及其课程体其相互关系30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系及其认识很正认识较为认识一般认识基本相互关确熟悉正确正确系认识不正确考核点1:学生自主学生自学生自主学生自主学生自主学生自主学学习与终学习与终学习与终学习与终主学习习与终身学作业5身学习能身学习能身学习能身学习能与终身习能力。力很强力较强力一般力较少学习能课程力很差目标3对问题考核点2:学生对问对问题及对问题及对问题及对问题及见题及见解见解的表见解的表见解的表及见解解的表达能讨论的表达能达能力较达能力一达能力较的表达5力。力很强强般少能力很差合计100九、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选用周献中,陈春林《自动化导论》(第3版),科学出版社,2022年8月。(二)参考书目序号编者出版社教材名称(或版出版时间本)1赵耀《自动化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03月2夏洪永《自动化概论》2021年10月化学工业出版社3汪晋宽《自动化概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4万百五《自动化(专业)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年09月5韩璞《自动化专业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21年07月(三)网络资源(1)电子发烧友网,网址:http://www.elecfans.com/(2)电子工程世界网,网址:http://www.eeworld.com.cn/。1
17 考核点 2: 自动化技术 课程体系及 其相互关系 考试 30 对自动化 技术课程 体系及其 相互关系 认识很正 确熟悉 对自动化 技术课程 体系及其 相互关系 认识较为 正确 对自动化 技术课程 体系及其 相互关系 认识一般 对自动化 技术课程 体系及其 相互关系 认识基本 正确 对自动 化技术 课程体 系及其 相互关 系认识 不正确 课程 目标 3 考核点 1: 学生自主学 习与终身学 习能力。 作业 5 学生自主 学习与终 身学习能 力很强 学生自主 学习与终 身学习能 力较强 学生自主 学习与终 身学习能 力一般 学生自主 学习与终 身学习能 力较少 学生自 主学习 与终身 学习能 力很差 考核点 2: 对问题及见 解的表达能 力。 讨论 5 学生对问 题及见解 的表达能 力很强 对问题及 见解的表 达能力较 强 对问题及 见解的表 达能力一 般 对问题及 见解的表 达能力较 少 对问题 及见解 的表达 能力很 差 合计 100 九、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 周献中,陈春林.《自动化导论》(第 3 版),科学出版社,2022 年 8 月。 (二)参考书目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 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赵耀 《自动化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03 月 2 夏洪永 《自动化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1 年 10 月 3 汪晋宽 《自动化概论》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10 月 4 万百五 《自动化(专业)概论》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09 月 5 韩璞 《自动化专业概论》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21 年 07 月 (三)网络资源 (1)电子发烧友网,网址:http://www.elecfans.com/; (2)电子工程世界网,网址:http://www.e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