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童区寄传》导学案 主编/乔安红编辑赵修玉徐崇峰王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理解、记忆课文重点的文言词语,结合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3、熟读课文,学习区寄机智、勇敢、淳朴的优秀品质 【导学过程 、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 (1)注意字音(2)句读停顿、语气 2、听读后,完成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区寄( )郴( )州 荛( 牧 大骇 遽曰( )因大号( )以f()背刃恐1i( )手勿dan )童微si )其睡 (2)、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 a、之虚所卖之()b、恐栗,为儿恒状()c、州白大府() 3、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字 祖籍河东,人称 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二、鳖体感知 4、学生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布囊其口 牧且荛 彼不我恩也 刺史颜证奇之 力上下 郎诚见完与恩 (2)、贼易之 人去为市 市者良久计之 因取刃杀之 与其杀是僮 虽疮手勿惮 (3)、①即即藏其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行行牧且荛 将欲行 愿愿以闻于官 幼愿耳 6、翻译重点句子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12.《童区寄传》导学案 主编/乔安红 编辑/赵修玉 徐崇峰 王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理解、记忆课文重点的文言词语,结合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3、熟读课文,学习区寄机智、勇敢、淳朴的优秀品质。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 (1)注意字音 (2)句读停顿、语气 2、 听读后,完成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区.寄( ) 郴.( )州 荛.( )牧 大骇.( ) 遽.曰( ) 因大号.( ) 以 fù( )背刃 恐 lì( ) 虽 chuāng( )手勿 dàn( ) 童微 sì( )其睡 (2)、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 a、之虚.所卖之( ) b、恐栗.,为儿恒状( ) c、州白大.府( ) 3、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 , 代著名文学家,字 ,祖籍河东,人称 。因 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二、整体感知 4、学生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布囊.其口 行牧且荛. 彼不我恩.也 刺史颜证奇.之 力.上下 郎诚见完.与恩 (2)、贼易.之 一人去.为市 市者良久计.之 因.取刃杀之 与其杀是.僮 虽疮.手勿惮 (3)、①即 即.藏其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 行 行.牧且荛 将欲行. 愿 愿.以闻于官 幼愿.耳 6、翻译重点句子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三、合作探究 7、在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1)、指名学生讲述区寄的故事,师生评议 (检査学生对文意的掌握情况,教师的评议不仅要中肯,还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如:按 时间进程、地点的转化来叙述) (2)小组为单位,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盜的经过 第一层: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引出“智斗”的故事。 第二层: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 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 第一层: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 第二层: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盜。 第三部分:事件的尾声 第一层: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 第二层:“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 8、讨论人物形象 (1)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 (2)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和对手的哪些弱点? (3)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 (4)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5)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课知识点及关键点
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三、合作探究 7、在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1)、指名学生讲述区寄的故事,师生评议 (检查学生对文意的掌握情况,教师的评议不仅要中肯,还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如:按 时间进程、地点的转化来叙述) (2)小组为单位,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 第一层: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引出“智斗”的故事。 第二层: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 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 第一层: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 第二层: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 第三部分:事件的尾声。 第一层: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 第二层:“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 8、讨论人物形象 (1)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 (2)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和对手的哪些弱点? (3)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 (4)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5)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课知识点及关键点
2、老师补充并总结 本文记叙了牧童区寄遭二豪贼绑架后临危不惧,巧妙地豪贼周旋,先后智杀二贼,总于 得以自救的故事,表现了区寄是一个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纯朴可爱 不慕荣利的少年英雄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 1、检测重点字词的理解、记忆。 囊: 伺 恩 易即 2、翻译句子 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3、检测课文朗读,先齐读,然后个别检查。 【学习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背诵课文,学习区寄临危不惧、沉着自救、智斗歹徒的精神 3、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阅读,达到对本文主旨的更好理解 【导学过程】 一、朗读惑知 4、朗读课文,继续赏析人物描写 方式:学生自我探究,用批注阅读法在书上标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我心 目中的区寄,是一个 少年英雄,从 可以看出”形式回答 例如:我心目中的区寄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雄,从“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童 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等句子可以看出 二、鉴赏品析 5.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1)你认为刻画区寄的形象,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结合课文回答。 (2)文中哪些地方属于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2、老师补充并总结。 本文记叙了牧童区寄遭二豪贼绑架后临危不惧,巧妙地豪贼周旋,先后智杀二贼,总于 得以自救的故事,表现了区寄是一个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纯朴可爱、 不慕荣利的少年英雄。 第 二 课 时 【温故互查】 1、检测重点字词的理解、记忆。 荛: 囊: 逾: 易: 伺: 恩: 专: 即: 2、翻译句子 豪贼劫持,反接, 布囊其口。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3、检测课文朗读,先齐读,然后个别检查。 【学习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背诵课文,学习区寄临危不惧、沉着自救、智斗歹徒的精神 3、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阅读,达到对本文主旨的更好理解。 【导学过程】 一、朗读感知 4、朗读课文,继续赏析人物描写。 方式:学生自我探究,用批注阅读法在书上标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我心 目中的区寄,是一个 少年英雄,从 可以看出”形式回答。 例如:我心目中的区寄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雄,从“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童 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等句子可以看出。 二、鉴赏品析 5.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1)你认为刻画区寄的形象,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结合课文回答。 (2)文中哪些地方属于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中考链接】2008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童区寄传》原文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贼易之,对饮,酒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虚吏白州/腰白玉之环 D.郎诚见完与恩/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B.久之,目似瞑 C.先帝称之曰能 D.辍耕之垄上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11.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3分) 【达标测评】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练习题。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布囊其口 ②之虚所卖之( ③贼易之( ④微伺其睡( ⑤虽疮手勿惮( ⑥刺史颜证奇之( 13、翻译下面句子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14、区寄只是一个小孩,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 5、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文章是如何体现的?
【中考链接】2008 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5 分) 《童区寄传》原文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贼易.之,对饮,酒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虚吏白.州/腰白.玉之环 D.郎诚.见完与恩/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久之.,目似瞑 C.先帝称之.曰能 D.辍耕之.垄上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11.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3 分) 【达标测评】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练习题。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布囊.其口 ( ) ②之虚.所卖之 ( ) ③贼易.之 ( ) ④微伺.其睡 ( ) ⑤虽疮.手勿惮 ( ) ⑥刺史颜证奇.之 ( ) 13、翻译下面句子。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14、区寄只是一个小孩,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 15、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文章是如何体现的?
16、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 区寄不愿留为小吏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18、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能列举几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荔姐(纪昀) 满大娘是我弟弟小时候的奶妈,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给邻村的一位农民为妻。有 一天,荔姐听说母亲病了,来不及等丈夫回来一道去探望,就匆匆忙忙一个人回娘家去了。 荔姐动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好在还有一弯月牙照出朦胧的道路。她走着走着,忽然听 见后面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人在追踪她,估计是个恶棍或强盗,心里非常着急, 而这时正处在两村交界的旷野上,呼救是没有用处的,她冷静下来,想出一个对策,就从容 地藏到路边古坟墓前的一株白杨树下,脱掉头上的钗耳首饰藏进贴身的口袋里,又解下腰带 拴在脖子上,披散头发吐岀舌头,直楞楞地圆瞪双眼等待着。等那人快走近时,荔姐故意向 他打手势让他坐下。那人近前仔细一看,才知道碰上了吊死鬼,吓得惊叫一声,跌倒在地爬 不起来了。荔姐急忙站起来,迅速拔脚飞跑而去 等到荔姐进了家门,大家见她披头散发,气喘吁吁,都大吃一惊,等她坐定,慢慢地问 明情况,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第二天怎样去向街坊邻居追査打听。第二天 就听到外面在纷纷传说某某家的一个青年昨夜碰到鬼中了邪气,到现在鬼还附在他身上, 直在疯疯癫癫地胡言乱语。这青年后来虽然一再请医生治疗服药,请道士画符驱鬼,都毫不 见效,竟疯癫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表彰了一个农村妇女荔姐,她夜里单身赶路碰到坏人威胁,却能巧妙应付,终 于安然脱险,表现得机智沉着。而那个耍流氓的青年却以害人始,以害己终,落得一个可悲 的下场。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译”《阅微草堂笔记》,汪贤度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有改动。) 19、文中的荔姐是如何对付跟踪她的坏人的? 20、说说这个故事与《童区寄传》有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1、你喜欢课文《童区寄传》还是这篇短文?为什么?
16、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 17、区寄不愿留为小吏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18、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能列举几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 荔 姐(纪 昀) 满大娘是我弟弟小时候的奶妈,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给邻村的一位农民为妻。有 一天,荔姐听说母亲病了,来不及等丈夫回来一道去探望,就匆匆忙忙一个人回娘家去了。 荔姐动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好在还有一弯月牙照出朦胧的道路。她走着走着,忽然听 见后面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人在追踪她,估计是个恶棍或强盗,心里非常着急, 而这时正处在两村交界的旷野上,呼救是没有用处的,她冷静下来,想出一个对策,就从容 地藏到路边古坟墓前的一株白杨树下,脱掉头上的钗耳首饰藏进贴身的口袋里,又解下腰带 拴在脖子上,披散头发吐出舌头,直楞楞地圆瞪双眼等待着。等那人快走近时,荔姐故意向 他打手势让他坐下。那人近前仔细一看,才知道碰上了吊死鬼,吓得惊叫一声,跌倒在地爬 不起来了。荔姐急忙站起来,迅速拔脚飞跑而去。 等到荔姐进了家门,大家见她披头散发,气喘吁吁,都大吃一惊,等她坐定,慢慢地问 明情况,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第二天怎样去向街坊邻居追查打听。第二天, 就听到外面在纷纷传说某某家的一个青年昨夜碰到鬼中了邪气,到现在鬼还附在他身上,一 直在疯疯癫癫地胡言乱语。这青年后来虽然一再请医生治疗服药,请道士画符驱鬼,都毫不 见效,竟疯癫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表彰了一个农村妇女荔姐,她夜里单身赶路碰到坏人威胁,却能巧妙应付,终 于安然脱险,表现得机智沉着。而那个耍流氓的青年却以害人始,以害己终,落得一个可悲 的下场。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译”《阅微草堂笔记》,汪贤度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有改动。) 19、文中的荔姐是如何对付跟踪她的坏人的? 20、说说这个故事与《童区寄传》有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1、你喜欢课文《童区寄传》还是这篇短文?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