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1导线测量边长限差 检测 相对闭合差 较差 光电测距 光电测距其它测 其它测 (mm)距方法 距方法 (水平角平差)(水平角不平差) D 2000 4000 2000 2000
11 表12-1 导线测量边长限差 检测 较差 相对闭合差 光电测距 (mm) 其它测 距方法 光电测距 其它测 距方法 (水平角平差) (水平角不平差) 2 2 MD 2000 1 4000 1 2000 1 2000 1
(三)导线的联测与检核 1、概述 1)联测:为了确定初测导线的方位,检验导线水平角及 边长的量测精度,《测规》规定: 导线的起、终点及每隔30公里的点,应与国家大地点 (三角点、导线点、Ⅰ级军控点)或其他不低于四等的大 地点、GPS点进行联测。 当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困难时,应在导线的起点、终 点和不远于30公里的导线点上用天文测量方法(太阳高度法) 或用陀螺经纬仪,测定导线边的真北方位角,以控制角度误差 的积累。 12
12 (三)导线的联测与检核 1、概述 1)联测:为了确定初测导线的方位,检验导线水平角及 边长的量测精度,《测规》规定: 导线的起、终点及每隔30公里的点,应与国家大地点 (三角点、导线点、Ⅰ级军控点)或其他不低于四等的大 地点、GPS点进行联测。 当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困难时,应在导线的起点、终 点和不远于30公里的导线点上用天文测量方法(太阳高度法) 或用陀螺经纬仪,测定导线边的真北方位角,以控制角度误差 的积累
如图12-1所示在导线点A上测得的A边的真北方位角为 AN,在导线点B上测得的BC边的真北方位角为Ak,它们 分别是根据A点和B点上的真北方向测定的。 真北 真北 B AN A A A P2 图12-1 13
图12 13 -1 如图12-1所示,在导线点A上测得的A1边的真北方位角为 AN ,在导线点B上测得的BC边的真北方位角为AK ,它们 分别是根据A点和B点上的真北方向测定的
°推算BC边的坐标方位角: (12-1) k=A+(n+180°-∑B °BC边上的计算真方位角A k=ak±y=Ax+(n+180°巛 ∑B± (12-2) r=(ng -)sin g 式中y-子午线收敛角; φ-A、B两点的平均纬度; A-4点的经度;1B点的经度; (当B点在A点之东时,y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14
14 •推算BC边的坐标方位角: (12-1) •BC边上的计算真方位角AK ′ (12-2) 式中 —子午线收敛角; —A、B两点的平均纬度; A—A点的经度; B—B点的经度; (当B点在A点之东时, 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 + = + + − 1 1 ' ( 1)180 n ak AN n i = − = = + + − + ( )sin ( 1)180 1 1 ' ' B A n K K N i A A n
°角度闭合差为 f=4=-A=A+(n+1)180°∑B±y-4(12-3) 对于只有方向控制的导线,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得超过 ±/307√m+10n为折角的个数) 若线路导线已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构成附合导线 时,其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应超过40”m 注意:在与国家控制点联测进行检核时,要检查控制点与检 核线路的起算点是否处于同一投影带内,否则应先换带计算, 然后进行检核计算。 15
15 •角度闭合差为: ❖ 对于只有方向控制的导线,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得超过 ± (n为折角的个数)。 ❖ 若线路导线已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构成附合导线 时,其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 注意:在与国家控制点联测进行检核时,要检查控制点与检 核线路的起算点是否处于同一投影带内,否则应先换带计算, 然后进行检核计算。 30 n +10 40 n + = − = + + − − 1 1 ' ( 1)180 n k k N i Ak f A A A n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