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倪星 英文名称: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教学要求: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 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本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弄清有关概念、 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2.将学习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公共经济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方法 学生应在学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同时掌握现实中公共经济问题的管理方法。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和变革的实践进行学习。本课程的内容与公共 部门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中应把课程内容同我国现实公共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进 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理论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 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言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社会资源有限、人类欲望无限、必须在若干目标之间进行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人们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会计成本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是一种增量变动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职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总净收益净边际收益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欲望、需求、满足、激励 五、贸易能使毎个人状况更好——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传统与习惯、命令与计划、价格与市场
- 1 - 公 共 经 济 学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倪星 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 教学要求: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 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本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弄清有关概念、 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2.将学习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公共经济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方法, 学生应在学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同时掌握现实中公共经济问题的管理方法。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和变革的实践进行学习。本课程的内容与公共 部门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中应把课程内容同我国现实公共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进 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理论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 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言 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社会资源有限、人类欲望无限、必须在若干目标之间进行取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人们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会计成本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是一种增量变动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职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总收益 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总净收益 净边际收益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欲望、需求、满足、激励 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传统与习惯、命令与计划、价格与市场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过多纸币时,物价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第一讲市场与政府 第一节资源配置的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如果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 事人的经济福利增进必须以其它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减少为代价,那么,这时候的 资源配置状态是最优的 帕累托无效率( Parebo inefficiency):指的是一种资源配置状态还有可能在 其它人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一个人或一些人的福利水平有 所增进提高。 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在存在经济无效率的情况下,若进行资源 的重新配置,确实使得某些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而与此同时,其它人的福利水 平却没有降低(至少是不变),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 非帕累托改进:若一种重新配置导致某些人状况变好,而另一些人状况变差, 由于个人之间的效用无法比较,我们无法确定社会福利总水平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 了。这种情况称为“非帕累托改进”。 卡尔多效率:在资源重新配置中,得者之所得多于失者之所失,即能够使得社 会总体效率水平提高。 补偿原理:在资源配置发生改变之后,将新增加的收益在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之 间进行再分配,使得任何人都不受损失 资源配置的公平与稳定原则 公平:洛伦茨曲线( Lorenz curve)、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2.稳定:稳定物价一一反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 2 -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过多纸币时,物价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第一讲 市场与政府 第一节 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如果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 事人的经济福利增进必须以其它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减少为代价,那么,这时候的 资源配置状态是最优的。 帕累托无效率(Parebo inefficiency):指的是一种资源配置状态还有可能在 其它人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一个人或一些人的福利水平有 所增进提高。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在存在经济无效率的情况下,若进行资源 的重新配置,确实使得某些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而与此同时,其它人的福利水 平却没有降低(至少是不变),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 非帕累托改进:若一种重新配置导致某些人状况变好,而另一些人状况变差, 由于个人之间的效用无法比较,我们无法确定社会福利总水平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 了。这种情况称为“非帕累托改进”。 卡尔多效率:在资源重新配置中,得者之所得多于失者之所失,即能够使得社 会总体效率水平提高。 补偿原理:在资源配置发生改变之后,将新增加的收益在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之 间进行再分配,使得任何人都不受损失。 二、资源配置的公平与稳定原则 1.公平: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2.稳定:稳定物价——反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三、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基本概念:社会总效益、社会总成本、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净边际 效益 基本定理: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 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MSB=MSC 此时的总净效益(TSB_TSC)最大 结论:一种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必须使其资源配置满足如下条件,即每种物品 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四、资源配置的三种方式 1.习惯:适应于传统的农牧业社会,功能有限,范围狭小。 2.命令 (1)产权结构:理论上:全民所有制:现实中:国家(政府)所有制;困境:委 托一一代理关系 (2)决策机制一一中央集中决策:信息完全的假设一—“计算机乌托邦”、政府 科层成本为零或低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主体价值完全一致的假设。 (3)动力结构:理论上:按需分配一一按劳分配:现实中:劳动定额制与固定工 资制;困境:缺乏主动创新精神;对策:强调监督机制,重视意识形态动员。 3.市场(具体分析见下节)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 基本假定:1.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2.市场充分竞争;3.规模报酬不变或 递减;4.没有外部经济效应;5.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记: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 性;7.生产资源私人所有 前提条件:P=MPB=MPC=MSB=MSC 结论:当所有物品的生产满足上述条件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 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市场失灵 效率的背离—一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规模报酬递增
- 3 - 三、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基本概念:社会总效益、社会总成本、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净边际 效益 基本定理: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 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MSB=MSC 此时的总净效益(TSB—TSC)最大 结论:一种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必须使其资源配置满足如下条件,即每种物品 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四、资源配置的三种方式 1.习惯:适应于传统的农牧业社会,功能有限,范围狭小。 2.命令 (1)产权结构:理论上:全民所有制;现实中:国家(政府)所有制;困境:委 托——代理关系。 (2)决策机制——中央集中决策:信息完全的假设——“计算机乌托邦”、政府 科层成本为零或低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主体价值完全一致的假设。 (3)动力结构:理论上:按需分配——按劳分配;现实中:劳动定额制与固定工 资制;困境:缺乏主动创新精神;对策:强调监督机制,重视意识形态动员。 3.市场(具体分析见下节)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 基本假定:1.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2.市场充分竞争;3.规模报酬不变或 递减;4.没有外部经济效应;5.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记;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 性;7.生产资源私人所有。 前提条件:P=MPB=MPC=MSB=MSC 结论:当所有物品的生产满足上述条件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 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二、市场失灵 1.效率的背离——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规模报酬递增
2.分配的不公—一自然禀赋差异、机会不均等、价格随机波动 3.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一一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合成谬误。 三、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1.提供公共物品;2.矫正外部效应;3.促进有 效竞争;4.调节收入分配:5.稳定宏观经济。 第三节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 二、调节分配职能 税收(累进所得税)、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工资与物价管制 三、稳定经济职能 相机抉择政策:通过人为的政策调节,逆经济周期而动,在经济过热时加以抑 制,在经济萧条时进行刺激,熨平经济波动 内在稳定政策: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机制,是一种“内在稳定器”,可以自 动发挥作用,稳定经济。 第二讲外部效应 第一节外部效应概述 、外部效应的定义 1.定义:某个体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且不纳入该个体的经济核算中, 2.成因:产生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 的差异,即经济人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存在着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 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公共物品强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非 排他性,而外部效应强调的是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公共物品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使 其供求合理化,而外部效应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使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内在化。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1.对消费的外部效应与对生产的外部效应;2.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与消费活 动的外部效应;3.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
- 4 - 2.分配的不公——自然禀赋差异、机会不均等、价格随机波动。 3.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合成谬误。 三、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1.提供公共物品;2.矫正外部效应;3.促进有 效竞争;4.调节收入分配;5.稳定宏观经济。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 二、调节分配职能 税收(累进所得税)、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工资与物价管制 三、稳定经济职能 相机抉择政策:通过人为的政策调节,逆经济周期而动,在经济过热时加以抑 制,在经济萧条时进行刺激,熨平经济波动。 内在稳定政策: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机制,是一种“内在稳定器”,可以自 动发挥作用,稳定经济。 第二讲 外部效应 第一节 外部效应概述 一、外部效应的定义 1.定义:某个体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且不纳入该个体的经济核算中。 2.成因:产生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 的差异,即经济人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存在着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 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公共物品强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非 排他性,而外部效应强调的是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公共物品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使 其供求合理化,而外部效应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使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内在化。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1.对消费的外部效应与对生产的外部效应;2.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与消费活 动的外部效应;3.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
常见的外部效应现象 美化环境技术发明优雅仪表道德教育 汽车尾气狂吠的狗夜半歌声课堂鼾声 第二节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负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负外部效应的三种情况:外部边际成本不变、外部边际成本递增、外部边 际成本递减。 2.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个体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个 体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收益,市场产生的最优量就会大于社会最优量,导致供给 过度或消费过度 二、正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个体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个体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市场 产生的最优量就会小于社会最优量,导致供给不足或消费不足 、外部边际效益递减 第三节外部效应的私人解决 、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或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市场机制可以把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或者不是小得可 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选择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 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二、道德规范——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三、慈善行为——如环保志愿者、私人捐助学校。 四、企业—将相关行为主体联合到一个企业之中,以内部管理取代市场交易, 使外部效应内在化。 五、合约——有关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约束相关行为
- 5 - 三、常见的外部效应现象 美化环境 技术发明 优雅仪表 道德教育 汽车尾气 狂吠的狗 夜半歌声 课堂鼾声 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负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负外部效应的三种情况:外部边际成本不变、外部边际成本递增、外部边 际成本递减。 2.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个体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个 体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收益,市场产生的最优量就会大于社会最优量,导致供给 过度或消费过度。 二、正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个体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个体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市场 产生的最优量就会小于社会最优量,导致供给不足或消费不足。 三、外部边际效益递减 第三节 外部效应的私人解决 一、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或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市场机制可以把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或者不是小得可 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选择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 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二、道德规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三、慈善行为——如环保志愿者、私人捐助学校。 四、企业——将相关行为主体联合到一个企业之中,以内部管理取代市场交易, 使外部效应内在化。 五、合约——有关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约束相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