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外部效应的政府解决 、管制——政府直接规定标准,禁止某些行为。 二、庇古税( Pigou tax 外部效应的本质在于个体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差异。这时,政府如果能 够站在社会的立场上,对生产者征收污染税,如果税率恰好等于边际污染成本,就 能够使生产者的个体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这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 配置效率。 政府征税的办法在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在实践上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 政府很难确定造纸厂的边际污染成本,也就很难设定适当的污染税率。因此政府实 际上很难通过征税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问题。 、财政补贴 对正外部效应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使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 等,以次将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等同的水平。 其困难是与庇古税相同的。 四、可交易的许可证—以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为例。 第三讲公共物品 第一节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 pr ivate goods) 1.分割性:私人物品是能够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的。也就是说物品和服务 的总量X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和服务量数ⅹi的总和。 2.竞争性:私人物品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其边际成本不为零。也就是说,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私益物品的供给,就需要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私益物品所需要的成本。 3.排他性:私益物品的排他性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从书店里买下了一本书, 店老板就不能再把这本书卖给他人,而且未经我的同意,他人也无权享用我买下的 书籍。这时我就拥有了对这本书的排他性消费权。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书的消费总 量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所享用的书的算术加总
- 6 - 第四节 外部效应的政府解决 一、管制——政府直接规定标准,禁止某些行为。 二、庇古税(Pigou Tax) 外部效应的本质在于个体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差异。这时,政府如果能 够站在社会的立场上,对生产者征收污染税,如果税率恰好等于边际污染成本,就 能够使生产者的个体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这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 配置效率。 政府征税的办法在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在实践上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 政府很难确定造纸厂的边际污染成本,也就很难设定适当的污染税率。因此政府实 际上很难通过征税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问题。 三、财政补贴 对正外部效应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使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 等,以次将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等同的水平。 其困难是与庇古税相同的。 四、可交易的许可证——以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为例。 第三讲 公共物品 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一、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1.分割性:私人物品是能够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的。也就是说物品和服务 的总量 X 等于每一个消费者 i 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和服务量数 Xi 的总和。 2.竞争性:私人物品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其边际成本不为零。也就是说,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私益物品的供给,就需要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私益物品所需要的成本。 3.排他性:私益物品的排他性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从书店里买下了一本书, 店老板就不能再把这本书卖给他人,而且未经我的同意,他人也无权享用我买下的 书籍。这时我就拥有了对这本书的排他性消费权。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书的消费总 量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所享用的书的算术加总
二、公共物品的定义( publ ic goods) 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一种物品,每个人对其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的消费。 三、公共物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性( non-divisibility):公共物品的效用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不能划归某特定个人或群体独享 2.消费的非竞争性(non- rivalry):公共产品允许许多人同时消费,且增加一个 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非竞争性特征说明排斥他人消费 是不合理的。 3.受益的非排他性(non- excludability):当某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要排斥 其他人或者是不可能的,如国防、社会治安、流行病免疫措施、社会福利等;或者 是要花费很大成本,如广播电视信号、灯塔、环境保护等。非排他性特征意味着排 斥他人消费是不可行的。 四、公共物品的识别 看物品的效用是否存在不可分性。如有不可分性,则进行下一步分析 2.看物品的消费中是否存在竞争性。有竞争性的那就肯定不属于纯公物品的 范畴,如有非竞争性,则要进一步分析。 3.看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能够排他。如果不能排他,或虽可排他但排他成本 很高,则有可能成为公共物品或公共资源,反之则成为私人产品。 第二节公共物品的类型 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 1.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粹公共物品;2.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粹 私人物品;3.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4.具有排他性 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物品(俱乐部物品)。 二、常见的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基础研究 公共资源:清洁环境、自然资源、拥挤的道路 俱乐部物品:消防、有线电视、收费道路
- 7 - 二、公共物品的定义(public goods) 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一种物品,每个人对其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的消费。 三、公共物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性(non-divisibility):公共物品的效用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不能划归某特定个人或群体独享。 2.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ry):公共产品允许许多人同时消费,且增加一个 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非竞争性特征说明排斥他人消费 是不合理的。 3.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当某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要排斥 其他人或者是不可能的,如国防、社会治安、流行病免疫措施、社会福利等;或者 是要花费很大成本,如广播电视信号、灯塔、环境保护等。非排他性特征意味着排 斥他人消费是不可行的。 四、公共物品的识别 1.看物品的效用是否存在不可分性。如有不可分性,则进行下一步分析。 2.看物品的消费中是否存在竞争性。有竞争性的那就肯定不属于纯公物品的 范畴,如有非竞争性,则要进一步分析。 3.看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能够排他。如果不能排他,或虽可排他但排他成本 很高,则有可能成为公共物品或公共资源,反之则成为私人产品。 第二节 公共物品的类型 一、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 1.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粹公共物品;2.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粹 私人物品;3.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4.具有排他性 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物品(俱乐部物品)。 二、常见的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基础研究 公共资源:清洁环境、自然资源、拥挤的道路 俱乐部物品:消防、有线电视、收费道路
三、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1.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2.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 四、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第三节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来供给公共物品 、林达尔均衡的条件 三、免费搭车者的出现 四、政府的强制性界入 第四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方式 、政府直接生产 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 、政府间接提供 政府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权经营、政府经济资助、政府参股 三、公共产品不同供给方式的比较 1.关于公共产品生产的形式哪种效率更高,并没有绝对一致的结论。在现实 生活中,两种形式都可以找到一些效率较高的例子。 2.但是,人们更多地发现,在国家垄断经营公共产品的情况下,由于企业缺 乏来自其他方面的竞争而缺乏活力,往往导致成本增加,亏损严重。 3.导致公营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不存在破产的威胁和竞争的激励。 于是公营企业缺乏降低成本和适应需求的压力,经营上往往缺乏活力和效率 4.公营企业生产公共产品的低效率必然外在地表现为较高的成本和消费价格。 此时,如果政府不对公营生产予以财政补贴,则较高的公共产品价格会使消费者减 少消费量并遭受福利上的损失。而如果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以维持较低的公共产品的 价格,则一方面将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公共产品的过度消费和 供给的相对不足,于是只好采取限额方式进行分配 5.公共产品不一定要公营生产,甚至不一定主要靠公营生产;允许民营厂商 进入生产公共产品,无论从提高供给效率上还是从减轻财政负担上都有好处。当然
- 8 - 三、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1.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2.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 四、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第三节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一、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来供给公共物品 二、林达尔均衡的条件 三、免费搭车者的出现 四、政府的强制性界入 第四节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方式 一、政府直接生产 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 二、政府间接提供 政府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权经营、政府经济资助、政府参股 三、公共产品不同供给方式的比较 1.关于公共产品生产的形式哪种效率更高,并没有绝对一致的结论。在现实 生活中,两种形式都可以找到一些效率较高的例子。 2.但是,人们更多地发现,在国家垄断经营公共产品的情况下,由于企业缺 乏来自其他方面的竞争而缺乏活力,往往导致成本增加,亏损严重。 3.导致公营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不存在破产的威胁和竞争的激励。 于是公营企业缺乏降低成本和适应需求的压力,经营上往往缺乏活力和效率。 4.公营企业生产公共产品的低效率必然外在地表现为较高的成本和消费价格。 此时,如果政府不对公营生产予以财政补贴,则较高的公共产品价格会使消费者减 少消费量并遭受福利上的损失。而如果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以维持较低的公共产品的 价格,则一方面将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公共产品的过度消费和 供给的相对不足,于是只好采取限额方式进行分配。 5.公共产品不一定要公营生产,甚至不一定主要靠公营生产;允许民营厂商 进入生产公共产品,无论从提高供给效率上还是从减轻财政负担上都有好处。当然
这并不是说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没有任何责任。相反,正如上面己讨论过的,政 府在组织招标、审批经营权、补贴与资助、制定法律保护民营进入方面仍然承担着 许多工作。减少公共产品的公营生产可以使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规划和管理上付 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第四讲自然垄断 第一节垄断的产生 、垄断的定义 如果一个企业是某产品的唯一卖者,而且该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 就是垄断者。 垄断的产生根源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其来源有: 1.对关键资源的排他性占有。 2.政府创造的垄断一一政府给予的排他性经营许可、专利、版权 3.自然垄断—一所谓自然的垄断,也就是具有规模效益线性递增、资本沉淀 刚性两大特点的垄断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不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是市场制度本身所 无法解决的。这时,政府就面临着两大责任:一是为了保证消费者享有最低价格的 产品而保护独家垄断的局面;二是防止垄断厂商滥用垄断地位来攫取超额利润,从 而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和空间空前拓展,竞争开始走向跨行业的竞争 和跨国的竞争。这使得原先自然垄断的行业也面临着潜在的竞争的压力。于是,自 然垄断理论开始为可竞争理论所取代。 第二节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垄斷与竞争 、垄断者的收益—产量效应、价格效应 三、垄断利润
- 9 - 这并不是说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没有任何责任。相反,正如上面已讨论过的,政 府在组织招标、审批经营权、补贴与资助、制定法律保护民营进入方面仍然承担着 许多工作。减少公共产品的公营生产可以使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规划和管理上付 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第四讲 自然垄断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一、垄断的定义 如果一个企业是某产品的唯一卖者,而且该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 就是垄断者。 二、垄断的产生根源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其来源有: 1.对关键资源的排他性占有。 2.政府创造的垄断——政府给予的排他性经营许可、专利、版权。 3.自然垄断——所谓自然的垄断,也就是具有规模效益线性递增、资本沉淀 刚性两大特点的垄断。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不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是市场制度本身所 无法解决的。这时,政府就面临着两大责任:一是为了保证消费者享有最低价格的 产品而保护独家垄断的局面;二是防止垄断厂商滥用垄断地位来攫取超额利润,从 而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和空间空前拓展,竞争开始走向跨行业的竞争 和跨国的竞争。这使得原先自然垄断的行业也面临着潜在的竞争的压力。于是,自 然垄断理论开始为可竞争理论所取代。 第二节 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一、垄断与竞争 二、垄断者的收益——产量效应、价格效应 三、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