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发生机制】 (日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及 食管贲门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急性溃 疡、胃癌等,以及少见的卓-艾(Zolinger--Elison)综合征、胃血管异 常、胃淋巴瘤、Crohn's病等。 3.肝、胆、胰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时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出血: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管: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 症、胆囊或胆管癌以及乏特壶腹癌等引起的出血:胰腺炎合并脓肿破裂 出血、胰腺癌出血等。 4.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 螺旋体病、重症肝炎等: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脏器功能衰竭如尿毒症、呼吸衰竭、 肝衰竭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上述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引起出血者最为常见,其次是肝硬 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再其次为急性胃粘膜病变。 口发生机制 1.炎症与溃疡胃肠道的各种炎症与溃疡病变,是引起呕血与黑 粪的常见原因。除炎症和溃疡的一般病理发展过程可导致出血外,胃粘 膜屏障的破坏和胃酸分泌亢进在引起出血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2.门脉高压各种原因导致门脉高压,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建立, 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为显著,容易破裂而引起出血。 3.肿瘤肿瘤的出血大多由于瘤体表面糜烂、溃疡或缺血性坏 死,病变累及血管而引起。肿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中,以胃癌最多 见。 4.损伤常见的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在机械性损 伤中,应特别注意非外力性的自发性损伤,如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 征、胃粘膜脱垂、食管裂孔疝、食管异物或器械检查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等。化学性损伤多见于强酸、强碱或其他化学制剂引起的食管、胃腐蚀 性病变,导致组织坏死与脱落。 5.全身性疾病血小板质与量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应急性溃 疡的形成、尿毒症引起的消化道粘膜糜烂与溃疡等均可导致出血。 【护理评估要点】 (一)健康史 1.年龄与性别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多见于青壮年,食管癌与 胃癌引起的出血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均以男性多见。 2.既往史如有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史,应考虑出 血由消化性溃疡所致。若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且无明显 节律者,提示消化道慢性炎症或胃癌的可能。既往有慢性肝炎或慢性肝 病病史者,应考虑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3.服药与饮酒史服用水杨酸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 质激素以及饮酒等可损伤胃粘膜,使胃粘膜糜烂而出血。 (二)临床特点 1.呕血与黑粪 呕血与黑粪的出现与出血病变的部位有关。病变在幽门以上者,当 出血量较大时多出现呕血,并伴有黑粪:若出血量较小且出血速度缓 慢,一般仅有黑粪而无呕血。病变在幽门以下者,常表现为黑粪,若出 血量大、血液返流入胃时也可引起呕血。 呕血与黑粪的颜色和出血量的大小以及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 长短有关。若出血量大,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的血液呈鲜红或 暗红色:若出血量小,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出的血液呈咖啡色
【病因与发生机制】 ㈠ 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及 食管贲门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急性溃 疡、胃癌等,以及少见的卓-艾(Zolinger-Elison)综合征、胃血管异 常、胃淋巴瘤、Crohn’s病等。 3.肝、胆、胰疾病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出血;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管;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 症、胆囊或胆管癌以及乏特壶腹癌等引起的出血;胰腺炎合并脓肿破裂 出血、胰腺癌出血等。 4.全身性疾病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 螺旋体病、重症肝炎等;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脏器功能衰竭如尿毒症、呼吸衰竭、 肝衰竭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上述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引起出血者最为常见,其次是肝硬 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再其次为急性胃粘膜病变。 ㈡发生机制 1.炎症与溃疡 胃肠道的各种炎症与溃疡病变,是引起呕血与黑 粪的常见原因。除炎症和溃疡的一般病理发展过程可导致出血外,胃粘 膜屏障的破坏和胃酸分泌亢进在引起出血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2.门脉高压 各种原因导致门脉高压,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建立, 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为显著,容易破裂而引起出血。 3.肿瘤 肿瘤的出血大多由于瘤体表面糜烂、溃疡或缺血性坏 死,病变累及血管而引起。肿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中,以胃癌最多 见。 4.损伤 常见的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在机械性损 伤中,应特别注意非外力性的自发性损伤,如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 征、胃粘膜脱垂、食管裂孔疝、食管异物或器械检查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等。化学性损伤多见于强酸、强碱或其他化学制剂引起的食管、胃腐蚀 性病变,导致组织坏死与脱落。 5.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质与量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应急性溃 疡的形成、尿毒症引起的消化道粘膜糜烂与溃疡等均可导致出血。 【护理评估要点】 (一)健康史 1.年龄与性别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多见于青壮年,食管癌与 胃癌引起的出血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均以男性多见。 2.既往史 如有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史,应考虑出 血由消化性溃疡所致。若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且无明显 节律者,提示消化道慢性炎症或胃癌的可能。既往有慢性肝炎或慢性肝 病病史者,应考虑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3.服药与饮酒史 服用水杨酸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 质激素以及饮酒等可损伤胃粘膜,使胃粘膜糜烂而出血。 (二)临床特点 1.呕血与黑粪 呕血与黑粪的出现与出血病变的部位有关。病变在幽门以上者,当 出血量较大时多出现呕血,并伴有黑粪;若出血量较小且出血速度缓 慢,一般仅有黑粪而无呕血。病变在幽门以下者,常表现为黑粪,若出 血量大、血液返流入胃时也可引起呕血。 呕血与黑粪的颜色和出血量的大小以及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 长短有关。若出血量大,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的血液呈鲜红或 暗红色;若出血量小,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出的血液呈咖啡色
或褐色。大量出血时,由于肠蠕动加快,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短,粪便 可呈暗红或鲜红色,此时应注意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2.出血量的估计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轻重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有关,出血量的估计 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当一次出血量不超过 400ml时,血容量虽有轻度减少,但可由组织间液和脾脏储血补充而不 出现全身症状:一般出血量在I000ml以上,尤其是失血较快者,多有头 昏、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心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时,粪便隐血试验即可呈阳性:出血量在50 ~70ml可出现黑粪;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3.呕血与黑便的识别 出现黑粪应与鼻衄、牙龈出血时咽下的血液加以区别,进食家畜血 液以及口服活性炭、铁剂、铋剂等也会出现黑粪。有时呕血易与咯血相 混淆,鉴别见咯血。(呕血与咯血的区分) (三)病人的身心反应 1.身体反应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一般在24小时内可出现发 热,大多在38.5℃以下。出血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不大,3-4小时 以后,由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及输液,使血液稀释,出现贫血表现。 2.心理反应 由于突然出现呕血或黑粪,病人常可表现为紧 张、 恐惧。 (四)伴随症状和体征 呕血与黑粪伴有咽下困难或疼痛者,见于食管癌、贲门癌、返流性 食管炎等: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考虑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 症等:存在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体征,提 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有黄疸进行性 加深者,应考虑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管癌、重症肝炎等。 (五)诊疗及护理经过:是否作过紧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结果异常:补充血容量所用药物的种类及液体总量,给予输血治疗与 否:使用了哪些止血措施及护理措施、效果如何。 【相关理的护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血容量不足有关。 3.恐惧:与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出血的知识及防治的知识。 5.潜在并发症: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布置任务】 1.完成本次课要求完成的自学任务。 2.思考:呕血一定伴有黑便吗?黑便一定伴有呕血吗? 3.皮肤粘膜出血的分类方法,分哪几类? (下次课请同学回答) 4. 复习本次课重点内容,下次新课前提问。 二、 临床表现
或褐色。大量出血时,由于肠蠕动加快,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短,粪便 可呈暗红或鲜红色,此时应注意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2.出血量的估计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轻重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有关,出血量的估计 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当一次出血量不超过 400ml时,血容量虽有轻度减少,但可由组织间液和脾脏储血补充而不 出现全身症状;一般出血量在1000ml以上,尤其是失血较快者,多有头 昏、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心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时,粪便隐血试验即可呈阳性;出血量在50 ~70ml可出现黑粪;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3.呕血与黑便的识别 出现黑粪应与鼻衄、牙龈出血时咽下的血液加以区别,进食家畜血 液以及口服活性炭、铁剂、铋剂等也会出现黑粪。有时呕血易与咯血相 混淆,鉴别见咯血。(呕血与咯血的区分) (三)病人的身心反应 1.身体反应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一般在24小时内可出现发 热,大多在38.5℃以下。出血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不大,3-4小时 以后,由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及输液,使血液稀释,出现贫血表现。 2.心理反应 由于突然出现呕血或黑粪,病人常可表现为紧 张、 恐惧。 (四)伴随症状和体征 呕血与黑粪伴有咽下困难或疼痛者,见于食管癌、贲门癌、返流性 食管炎等;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考虑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 症等;存在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体征,提 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有黄疸进行性 加深者,应考虑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管癌、重症肝炎等。 (五)诊疗及护理经过:是否作过紧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结果异常;补充血容量所用药物的种类及液体总量,给予输血治疗与 否;使用了哪些止血措施及护理措施、效果如何。 【相关理的护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血容量不足有关。 3.恐惧:与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出血的知识及防治的知识。 5.潜在并发症: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布置任务】 1. 完成本次课要求完成的自学任务。 2. 思考:呕血一定伴有黑便吗?黑便一定伴有呕血吗? 3. 皮肤粘膜出血的分类方法,分哪几类? (下次课请同学回答) 4. 复习本次课重点内容,下次新课前提问。 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