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水工水力学教研室《建筑材料课程组》 2007年8月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水工水力学教研室《建筑材料课程组》 2007 年 8 月
实验要求 检验材料质量所进行的试验,应该根据国家、行业(部)颁布的技术标 准进行: (1)选取试样。选取试样应按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试样必须有代 表性,使从少量试样所得出的试验结果,能确切地反映整批材料的质量。 (2)确定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所测得的材料性能指标,都是按一定试验 方法得出的有条件性的指标,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所 确定的试验方法必须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并且切实可行。 (3)进行试验操作。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使仪器设备、试件制备、 量测技术等严格符合试验方法中的规定,以保证试验条件的统一,获得准确、 具有可比性的试验结果。在整个试验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出现的各种 现象,做好记录,以便分析。 (4)处理试验数据。试验数据计算应与测量的精密度相适应,并遵守 GB8170《数值修约规则》的有关规定。 (5)分析试验结果。包括分析试验结果的可靠程度:说明在既定试验方 法下所得成果的适用范围:将试验结果与材料质量标准 相比较,并作出结论
实验要求 检验材料质量所进行的试验,应该根据国家、行业(部)颁布的技术标 准进行: (1)选取试样。选取试样应按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试样必须有代 表性,使从少量试样所得出的试验结果,能确切地反映整批材料的质量。 (2)确定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所测得的材料性能指标,都是按一定试验 方法得出的有条件性的指标,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所 确定的试验方法必须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并且切实可行。 (3)进行试验操作。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使仪器设备、试件制备、 量测技术等严格符合试验方法中的规定,以保证试验条件的统一,获得准确、 具有可比性的试验结果。在整个试验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出现的各种 现象,做好记录,以便分析。 (4)处理试验数据。试验数据计算应与测量的精密度相适应,并遵守 GB8170《数值修约规则》的有关规定。 (5)分析试验结果。包括分析试验结果的可靠程度;说明在既定试验方 法下所得成果的适用范围;将试验结果与材料质量标准 相比较,并作出结论
实验一材料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试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 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仪器设备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试验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通过900孔/cm2的筛后,再将粉末放入105-110℃ 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 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 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 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前后两次液面 读数之差,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密度p(精确至0.01g/cm3): p=m/V 式中m一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g: V一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 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实验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砂表观密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评定砂的 质量的依据
实验一 材料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试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 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仪器设备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试验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通过 900 孔/cm2 的筛后,再将粉末放入 105~110℃ 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使液面达到 0~1mL 刻度之间, 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置于水温 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 60~90g 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 直到液面上升到 20mL 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 量 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前后两次液面 读数之差,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 V。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 0.01g/ cm3): ρ=m/V 式中 m—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g; V—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 大于 0.02 g/ cm3,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实验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砂表观密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评定砂的 质量的依据
试验原理 砂的表观密度(视密度)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的内的颗粒的单位体积质量。 按照颗粒含水状态的不同,有干表观密度(视密度)与饱和面干表观密度(视 密度)之分。砂在完全干燥状态下测得的为干表观密度(视密度)。 仪器设备 天平、容量瓶(500mL)、烧杯、烘箱、浅盘、料勺、温度计等。 试验步骤 1、将650g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2、称取试样300g(m),装入盛有半瓶凉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加水至与瓶颈 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1)。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再注入与上次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凉开水至 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p。(精确至10kg/m): =mo/(mo+m2-m1)]ps 式中m一干砂的质量,kg: m1一试样、水和容量瓶的质量,kg: mm一水和容量瓶的质量,kg: p.一水的密度,1000kg/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 大于20kg/m3,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实验三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砂堆积密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试验原理 砂的堆积密度是包括颗粒间空隙在内的单位堆积体积的质量,有松散或 振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 仪器设备 天平、容量筒、漏斗、烘箱、浅盘、料勺、直尺、筛子等
试验原理 砂的表观密度(视密度)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的内的颗粒的单位体积质量。 按照颗粒含水状态的不同,有干表观密度(视密度)与饱和面干表观密度(视 密度)之分。砂在完全干燥状态下测得的为干表观密度(视密度)。 仪器设备 天平、容量瓶(500mL)、烧杯、烘箱、浅盘、料勺、温度计等。 试验步骤 1、将 650g 试样在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2、称取试样 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凉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 24h 左右。然后加水至与瓶颈 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1)。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再注入与上次水温相差不超过 2℃的凉开水至 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2)。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ρ0(精确至 10kg/ m3): ρ0=[ m0/(m0+ m2- m1)]* ρh 式中 m0—干砂的质量,kg; m1—试样、水和容量瓶的质量,kg; m2—水和容量瓶的质量,kg; ρh—水的密度,1000 kg/ 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 大于 20kg/ m3,否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实验三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砂堆积密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试验原理 砂的堆积密度是包括颗粒间空隙在内的单位堆积体积的质量,有松散或 振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 仪器设备 天平、容量筒、漏斗、烘箱、浅盘、料勺、直尺、筛子等
试验步骤 1、将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筛除 4.7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容量筒质量1,将容量筒置于浅盘中的标准漏斗下,将漏斗出口处 的挡板插严,取烘干试样装满漏斗。 3、打开漏斗挡板,砂样流入容量筒中至上面成锥形为止。 4、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砂的堆积密度p(精确至10kg/m3): p=(2-m)N 式中m一容量筒的质量,kg: m一砂和容量简的质量,kg: V一容量筒的体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实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筛分析试验的试验方法,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规范要 求。 试验原理 通过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在拌制混凝土时,细骨料的 级配和粗细程度,对节约水泥和获得均匀的混凝土有重要影响。 仪器设备 标准筛、摇筛机、天平、烘箱、浅盘、料勺、毛刷等。 试验步骤 1、砂样应通过9.5mm的筛,并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2、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孔径大小顺序排列的标准筛中,在摇筛机 上筛10mi。取下标准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 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
试验步骤 1、将试样在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筛除 4.75mm 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容量筒质量 m1,将容量筒置于浅盘中的标准漏斗下,将漏斗出口处 的挡板插严,取烘干试样装满漏斗。 3、打开漏斗挡板,砂样流入容量筒中至上面成锥形为止。 4、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称其质量 m2。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砂的堆积密度ρ1(精确至 10kg/ m3): ρ1=( m2- m1)/V 式中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砂和容量筒的质量,kg; V—容量筒的体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实验四 砂的筛分析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筛分析试验的试验方法,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规范要 求。 试验原理 通过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在拌制混凝土时,细骨料的 级配和粗细程度,对节约水泥和获得均匀的混凝土有重要影响。 仪器设备 标准筛、摇筛机、天平、烘箱、浅盘、料勺、毛刷等。 试验步骤 1、砂样应通过 9.5mm 的筛,并在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2、称取烘干试样 500g,置于按孔径大小顺序排列的标准筛中,在摇筛机 上筛 10min。取下标准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 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 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