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我—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这改变就从阅读开始。多读书, 读好书,领略大干世界的五cai纷 cheng,对人生大有 bi yio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集·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B.迎面走来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C.腊八粥是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等几种食物熬成的 D.“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小明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锱铢必较,嬴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C.父母言行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岂能不慎?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一⑧每题1分,第⑨题2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 桑榆非晚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雪却输梅一段香。 ⑥念天地之悠悠,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⑨《水调歌头》中“—▲,_▲”最能表现苏轼旷 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5.名著阅读。(6分) (1)《小王子》是 国作家 的作品。(2分) (2)《小王子》中,作者借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历程,讽刺了什么现象? (2分)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这改变就从阅读开始。多读书, 读好书,领略大千世界的五 cǎi 纷 chéng,对人生大有 bì yì。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集·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B.迎面走来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C.腊八粥是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等几种食物熬成的。 D.“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那人问道。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 B.小明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锱铢必较 ....,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C.父母言行对子女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岂能不慎? 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 分,①一⑧每题 1 分,第⑨题 2 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 。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 ▲ 。 ③ ▲ ,桑榆非晚。 ④ ▲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⑥念天地之悠悠, ▲ 。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 。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都远远地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⑨《水调歌头》中“ ▲ , ▲ ”最能表现苏轼旷 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5.名著阅读。(6 分) (1)《小王子》是 ▲ 国作家 ▲ 的作品。(2 分) (2)《小王子》中,作者借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 B612 的曲折历程,讽刺了什么现象? (2 分) ▲
(3)下列有关名著《小王子》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他非常伤心。因为他的玫瑰对他说谎,说她是宇宙 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 B.狐狸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它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 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C.作者给小王子居住的那颗小星球标号,表面上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实际 上是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D.《小王子》提示人们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生问题。人不应忘记这世上还存在着精神实 体,要永远珍惜友情与爱,推崇真善美。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分) 育才中学七年级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手抄报评比】请给你的小报起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并设计两 个栏目: (3分) 【我来对对子】姜堰溱潼会船,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下面是 小明为本次溱潼会船拟写的一则对联式宣传标语,请帮他补全。(2分) 上联 下联:万众欢腾庆盛会 【口语交际】学生会准备邀请区文化馆民俗学家程馆长来我校做讲座,下面是李凯同学的电 话邀请内容,其中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①我是育才中学的李凯,②我校学生会为了提升七年级学生地方民俗的知识面,③特邀 请您来我校开一场关于地方民俗文化的讲座,④请您11月30日下午2:00务必到我校大礼 堂选选 选_▲句,修改: 选_▲句,修改 【小小辩论会】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 的冲击,很多年轻人习惯了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狂欢,而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则不断 被淡化,王珊珊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没意思,过不过无所谓。”你不同意她的观点,请你具 体阐述。(3分) 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第7题。(8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2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4分)
(3)下列有关名著《小王子》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他非常伤心。因为他的玫瑰对他说谎,说她是宇宙 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 B.狐狸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它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 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C.作者给小王子居住的那颗小星球标号,表面上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实际 上是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D.《小王子》提示人们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生问题。人不应忘记这世上还存在着精神实 体,要永远珍惜友情与爱,推崇真善美。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 分) 育才中学七年级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手抄报评比】请给你的小报起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 ,并设计两 个栏目: ▲ 、 ▲ (3 分) 【我来对对子】姜堰溱潼会船,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下面是 小明为本次溱潼会船拟写的一则对联式宣传标语,请帮他补全。(2 分) 上联: ▲ 下联:万众欢腾庆盛会。 【口语交际】学生会准备邀请区文化馆民俗学家程馆长来我校做讲座,下面是李凯同学的电 话邀请内容,其中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2 分) ①我是育才中学的李凯,②我校学生会为了提升七年级学生地方民俗的知识面,③特邀 请您来我校开一场关于地方民俗文化的讲座,④请您 11 月 30 日下午 2:00 务必到我校大礼 堂。 选 ▲ 句 ,修改: ▲ 选 ▲ 句 ,修改: ▲ 【小小辩论会】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 的冲击,很多年轻人习惯了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狂欢,而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则不断 被淡化,王珊珊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没意思,过不过无所谓。”你不同意她的观点,请你具 体阐述。(3 分) ▲ ▲ 二、阅读理解(56 分) (一)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第 7 题。(8 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⑴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2 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⑵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4 分) ▲
(3)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精妙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魏王欲攻邯郸⑨,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日:“今者臣来 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日: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 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Φ欲信于天 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 而北行也。 【注】①邯郸:赵国都城。②申:同“伸”,舒展。③大行:大路。④举:举动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季梁闻之( ②中道而反( ③今王动欲成霸王( )④恃王国之大(▲)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我欲之楚 A.昂首观之(《幼时记趣》) B.至之市(《郑人买履》) 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9.请用“/”标出下列两句的朗读停顿(各停一处)。(2分) (1)魏王欲攻邯郸 (2)见藐小微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译文: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 11.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人将其概括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 示?(2分) )阅读李娟的《龙须酥里含相思》(有删改),完成12-14题。(14分) ①凊晨,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小院,奶奶说要去看望姨奶奶,自然就会去小卖部买几包点 ②小卖部是村里最令我心仪的地方。高高的木柜台里站着位阿姨和位好看的大姐 姐,大姐姐穿一件白底红花的上衣,爱笑,露岀一排糯米般的牙齿。白晳的脸颊上有一对酒 窝,春意荡漾。—双大眼睛水汪汪的,泊着对黑葡萄。两条乌黑乌黑的大辫子,直垂在腰 际,麻花辫子的发梢上扎一对粉色蝴蝶,腰身细细的,她每一次转身的样孑极好看。 ③奶奶说,称一斤酥饼、一斤点心,我就听得心花怒放。 ④酥饼被大姐姐用夹子整齐摆放在棕色的粗纸上,再称上一斤白皮的点心,点心上缀着 小红点,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儿额上贴的小红点,无限喜气。酥饼圆圆的,点缀几颗黑色的芝
▲ ⑶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精妙之处。(2 分) ▲ ▲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 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 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④欲信于天 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 而北行也。” 【注】①邯郸:赵国都城。②申:同“伸”,舒展。③大行:大路。④举:举动。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季梁闻.之( ▲ ) ②中道而反.( ▲ ) ③今王动欲.成霸王( ▲ ) ④恃.王国之大( ▲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 “之”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句:我欲之.楚 A.昂首观之.(《幼时记趣》) B.至之.市(《郑人买履》) 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资*源%库9.请用“∕”标出下列两句的朗读停顿(各停一处..)。(2 分) (1)魏 王 欲 攻 邯 郸 (2)见 藐 小 微 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译文: ▲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 ▲ 11.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人将其概括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 示?(2 分) ▲ (三) 阅读李娟的《龙须酥里含相思》(有删改),完成 12-14 题。(14 分) ①清晨,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小院,奶奶说要去看望姨奶奶,自然就会去小卖部买几包点 心。 ②小卖部是村里最令我心仪的地方。高高的木柜台里站着一位阿姨和一位好看的大姐 姐,大姐姐穿一件白底红花的上衣,爱笑,露出一排糯米般的牙齿。白皙的脸颊上有一对酒 窝,春意荡漾。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泊着一对黑葡萄。两条乌黑乌黑的大辫子,直垂在腰 际,麻花辫子的发梢上扎一对粉色蝴蝶,腰身细细的,她每一次转身的样子极好看。 ③奶奶说,称一斤酥饼、一斤点心,我就听得心花怒放。 ④酥饼被大姐姐用夹子整齐摆放在棕色的粗纸上,再称上一斤白皮的点心,点心上缀着 小红点,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儿额上贴的小红点,无限喜气。酥饼圆圆的,点缀几颗黑色的芝
麻,像一张长着雀斑的小脸,可爱,可亲 ⑤她铺好两张棕色的粗纸,粗纸上隐隐有麦秆,粗糙,原始,朴素。一层层的酥饼堆放 成四方的宝塔形,然后在粗纸外包一张方方正正的红纸,大红底子上写着黑色的“福”字 透着俗世生活的喜庆和美好。姐姐头顶挂着_卷的草绳,草绳就在她白蝴蝶般的手指中飞快 地缠绕着,灵巧而神奇。在我眼里,她像是个魔术师,一瞬间就包好了点心。我的头刚髙过 柜台,手扒着柜台,踮着脚尖看着点心,嗅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忍不住直咽口水 ⑥奶奶掏岀雪青色的手帕,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打开来取钱。大姐姐收好钱也不数,她 头顶横着一根铁丝,上面常年挂着-个铁夹孑,她将钱夹在铁夹子上,手臂一挥,只见-道 优美的弧线,“呼啦”一下,夹子就到了阿姨的头顶,整个过程酣畅淋漓,洒脱流畅,一气 呵成,那么美 ⑦我拽着奶奶的衣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姨奶奶家不远,就在邻村。田野里玉米长得 比人还高,像一道绿色的屏障。玉米吐着金黄的胡须,豇豆开满淡紫色的蝴蝶花,像-群爱 说笑的小丫头,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黄瓜爬上架子,穿着嫩黄色花裙的花儿招惹 来群群的蜜蜂围着它们跳舞。 ⑧我跟着奶奶的小脚,盯着她手里的两包点心,包点心的粗纸隐隐渗岀油来,越看嘴里 越馋。心里盼着快到姨奶奶家,就可以一饱口福了。我边走路,手一刻也闲不下来,一会 儿拔一朵淡粉色的打碗碗花,一会儿摘朵紫色的豌豆花。奶奶看见我摘打碗碗花,就濉我 小祖宗,快扔掉,摘了会打掉饭碗的。 ⑨现在,在街上的西饼店里,形态各异的点心规规矩矩躺在精致的盒子里,盒子上扎着 粉色的蝴蝶结,像是穿着纱裙的公主。可是,我却无限怀念包着粗纸写着“福″字的点心 有一点俗,却俗得那么美。它像一位小家碧玉,不施粉黛,朴素,干净,温馨。 ⑩-天,在一家西饼店看见一盒龙须酥,洁白的银丝盘结在小盒子里,犹如老妇人头上 的发髻。盒子上竟有两个字:相思。买来咬上一口含在嘴里,丝丝缕缕,长长短短都是相思。 它香甜酥软,甜得有些腻人,而且香料的味道太重,远不及我童年吃过的点心。含着它,就 看见奶奶颤颤巍巍迈着小脚,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路的两旁是-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庄稼,虫 声叽叽,花草缤紛。她手里提着两包点心,风吹起她满头的银发,我望着,望着,看她渐行 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湿了眼角。 12.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6分) (1)说说第⑨段加点词语“规规矩矩”的作用。(3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龙须酥里含相思”,“我”在思念什么?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5分) 【链接材料】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岀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 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麻,像一张长着雀斑的小脸,可爱,可亲。 ⑤她铺好两张棕色的粗纸,粗纸上隐隐有麦秆,粗糙,原始,朴素。一层层的酥饼堆放 成四方的宝塔形,然后在粗纸外包一张方方正正的红纸,大红底子上写着黑色的“福”字, 透着俗世生活的喜庆和美好。姐姐头顶挂着一卷的草绳,草绳就在她白蝴蝶般的手指中飞快 地缠绕着,灵巧而神奇。在我眼里,她像是个魔术师,一瞬间就包好了点心。我的头刚高过 柜台,手扒着柜台,踮着脚尖看着点心,嗅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忍不住直咽口水。 ⑥奶奶掏出雪青色的手帕,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打开来取钱。大姐姐收好钱,也不数,她 头顶横着一根铁丝,上面常年挂着一个铁夹子,她将钱夹在铁夹子上,手臂一挥,只见一道 优美的弧线,“呼啦”一下,夹子就到了阿姨的头顶,整个过程酣畅淋漓,洒脱流畅,一气 呵成,那么美。 ⑦我拽着奶奶的衣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姨奶奶家不远,就在邻村。田野里玉米长得 比人还高,像一道绿色的屏障。玉米吐着金黄的胡须,豇豆开满淡紫色的蝴蝶花,像一群爱 说笑的小丫头,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黄瓜爬上架子,穿着嫩黄色花裙的花儿招惹 来一群群的蜜蜂围着它们跳舞。 ⑧我跟着奶奶的小脚,盯着她手里的两包点心,包点心的粗纸隐隐渗出油来,越看嘴里 越馋。心里盼着快到姨奶奶家,就可以一饱口福了。我一边走路,手一刻也闲不下来,一会 儿拔一朵淡粉色的打碗碗花,一会儿摘一朵紫色的豌豆花。奶奶看见我摘打碗碗花,就训我, 小祖宗,快扔掉,摘了会打掉饭碗的。 ⑨现在,在街上的西饼店里,形态各异的点心规规矩矩 ....躺在精致的盒子里,盒子上扎着 粉色的蝴蝶结,像是穿着纱裙的公主。可是,我却无限怀念包着粗纸写着“福”字的点心, 有一点俗,却俗得那么美。它像一位小家碧玉,不施粉黛,朴素,干净,温馨。 ⑩一天,在一家西饼店看见一盒龙须酥,洁白的银丝盘结在小盒子里,犹如老妇人头上 的发髻。盒子上竟有两个字:相思。买来咬上一口含在嘴里,丝丝缕缕,长长短短都是相思。 它香甜酥软,甜得有些腻人,而且香料的味道太重,远不及我童年吃过的点心。含着它,就 看见奶奶颤颤巍巍迈着小脚,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路的两旁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庄稼,虫 声叽叽,花草缤纷。她手里提着两包点心,风吹起她满头的银发,我望着,望着,看她渐行 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湿了眼角。 12.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6 分) 资*源%库资*源%库(1)说说第⑨段加点词语“规规矩矩”的作用。(3 分) ▲ ▲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 分) ▲ ▲ 13.“龙须酥里含相思”,“我”在思念什么?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 分) ▲ ▲ 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5 分) 【链接材料】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 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选自《卖白菜》 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⑥段都是写付钱,两者描写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其作用并不同,请结合 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相同之处(描写方法)(1分 不同之处(作用)(4分): (四)阅读马宝山的《绝活》(有删改),完成15-19题。(20分 ①小镇里有不少是手艺人,手艺人靠的是手里有绝活儿。有绝活儿的吃香喝辣的,做人 也鲜亮有派头儿。 ②苏门耀是个手里有绝活儿的人,苏门耀做豆腐,卖豆腐。苏门耀做豆腐他要自己 选料,自己淘洗,自己碾磨,最后还要自己点卤水,他—手做岀来的豆腐鲜、香,嫩、爽口 多少年了就没有人在小镇上开第二家豆腐坊。苏门耀的绝活还不在这上头最绝的是一刀准。 有人买他豆腐,人家买的斤数一出口,他一刀子就切下一块,一边报数一边往秤盘上放,提 起秤杆,秤杆那头微微一翘,秤盘里的豆腐就滑进买主的盆里,买主高高兴兴地走了 ③苏门耀卖的豆腐刀刀准,次都不会有差错的可是他每一次都要过秤为什么? 就是让买主心里踏实。苏门耀就靠这个绝技在小镇里活得鮮亮着哪。 ④小镇里还有一个叫窦辰亮的人,他卖枣糕,靠的也是刀上的功夫。窦辰亮卖枣糕 也是一刀准,不同的是窦辰亮卖出的枣糕一概不过秤,谁买多少,窦辰亮一刀下去,然后用 荷叶包扔进买主的篮子走人,谁嫌他卖的枣糕斤两不足,自己找杄秤过去。错了回来,缺 补十,小镇人没有一个来找后账的 ⑤鸟比鸣,花比艳,人就喜欢比个高低。卖豆腐的苏一刀和卖枣糕的窦一刀就在暗 中较劲许多年,总想着压对方一头。俩人也在镇街上常见面,见面话里常常挟棒带棍。“哟, 苏师傅啊,您的豆腐真白啊,刀怎么就这样黑啷?″窦辰亮不怀好意嘻嘻笑着说。苏门耀也 嘻嘻笑着反唇相讥:“我的豆腐是白的,刀是黑的,黑白分明,可是不知道窦师傅的枣糕是 让人吃了甜掉牙呢,还是酸掉牙呢? ⑥天,苏一刀和窦一刀撞在一条小巷里。小巷很窄,只能容一辆小车过去。他们 中必须有一人退出小巷,不然就堵在巷里谁也甭想走出去。窦一刀把枣糕车停在小巷里,从 腰间摸岀烟袋,坐在车帮子上抽开烟了。苏一刀一见这个架势就知道,这是窦辰亮叫板了 他也把车停下来,高声叫卖:豆腐,卖豆腐. ⑦这正是晌午时分,小巷里人来人往,人们一看这架势,这两个人要“斗鸡”。小 镇人爱看热闹,渐渐就聚拢起·群人来。 ⑧窦一刀一连抽了三袋烟,看了一眼吆喝叫卖豆腐的苏一刀,收起烟袋,拿起切刀 闭住眼睛,“啪啪″几刀,切岀五块枣糕,然后用切刀扒拉一块:这块八两,这块一斤一两, 这块一斤九两……谁买拿去,信不着的,那边老苏豆腐车上有秤,过一过,秤杆挑不起头来, 就算我的错,您把这车连同车上面的枣糕一起拉回您家去。 ⑨就有人买窦一刀的枣糕,拎了就走。偏有一位买了窦师傅的枣糕,还走到苏-刀 的豆腐车上去想过一过秤却见苏门耀收起家什推起豆腐车一步一步退出小巷。窦辰亮笑了 也收起家什,一步一步向前推着小车走,高叫:枣糕,枣糕,卖枣糕……声音异常的高昂嘹 旯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选自《卖白菜》 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⑥段都是写付钱,两者描写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其作用并不同,请结合 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相同之处(描写方法)(1 分): ▲ 不同之处(作用)(4 分): ▲ ▲ ▲ (四)阅读马宝山的《绝活》(有删改),完成 15—19 题。(20 分) ①小镇里有不少是手艺人,手艺人靠的是手里有绝活儿。有绝活儿的吃香喝辣的,做人 也鲜亮有派头儿。 ②苏门耀是个手里有绝活儿的人,苏门耀做豆腐,卖豆腐。苏门耀做豆腐他要自己 选料,自己淘洗,自己碾磨,最后还要自己点卤水,他一手做出来的豆腐鲜、香,嫩、爽口, 多少年了就没有人在小镇上开第二家豆腐坊。苏门耀的绝活还不在这上头,最绝的是一刀准。 有人买他豆腐,人家买的斤数一出口,他一刀子就切下一块,一边报数一边往秤盘上放,提 起秤杆,秤杆那头微微一翘,秤盘里的豆腐就滑进买主的盆里,买主高高兴兴地走了。 ③苏门耀卖的豆腐刀刀准,一次都不会有差错的,可是他每一次都要过秤,为什么? 就是让买主心里踏实。苏门耀就靠这个绝技在小镇里活得鲜亮着哪。 ④小镇里还有一个叫窦辰亮的人,他卖枣糕,靠的也是刀上的功夫。窦辰亮卖枣糕 也是一刀准,不同的是窦辰亮卖出的枣糕一概不过秤,谁买多少,窦辰亮一刀下去,然后用 荷叶一包扔进买主的篮子走人,谁嫌他卖的枣糕斤两不足,自己找杆秤过去。错了回来,缺 一补十,小镇人没有一个来找后账的。 ⑤鸟比鸣,花比艳,人就喜欢比个高低。卖豆腐的苏一刀和卖枣糕的窦一刀就在暗 中较劲许多年,总想着压对方一头。俩人也在镇街上常见面,见面话里常常挟棒带棍。“哟, 苏师傅啊,您的豆腐真白啊,刀怎么就这样黑哪?”窦辰亮不怀好意嘻嘻笑着说。苏门耀也 嘻嘻笑着反唇相讥:“我的豆腐是白的,刀是黑的,黑白分明,可是不知道窦师傅的枣糕是 让人吃了甜掉牙呢,还是酸掉牙呢?” ⑥一天,苏一刀和窦一刀撞在一条小巷里。小巷很窄,只能容一辆小车过去。他们 中必须有一人退出小巷,不然就堵在巷里谁也甭想走出去。窦一刀把枣糕车停在小巷里,从 腰间摸出烟袋,坐在车帮子上抽开烟了。苏一刀一见这个架势就知道,这是窦辰亮叫板了, 他也把车停下来,高声叫卖:豆腐,卖豆腐…… ⑦这正是晌午时分,小巷里人来人往,人们一看这架势,这两个人要“斗鸡”。小 镇人爱看热闹,渐渐就聚拢起一群人来。 ⑧窦一刀一连抽了三袋烟,看了一眼吆喝叫卖豆腐的苏一刀,收起烟袋,拿起切刀 闭住眼睛,“啪啪”几刀,切出五块枣糕,然后用切刀扒拉一块:这块八两,这块一斤一两, 这块一斤九两……谁买拿去,信不着的,那边老苏豆腐车上有秤,过一过,秤杆挑不起头来, 就算我的错,您把这车连同车上面的枣糕一起拉回您家去。 ⑨就有人买窦一刀的枣糕,拎.了就走。偏有一位买了窦师傅的枣糕,还走到苏一刀 的豆腐车上去想过一过秤,却见苏门耀收起家什推起豆腐车一步一步退出小巷。窦辰亮笑了, 也收起家什,一步一步向前推着小车走,高叫:枣糕,枣糕,卖枣糕……声音异常的高昂嘹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