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2016年秋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 走进2016年的金秋,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文的又一级 台阶。语文试卷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你的人生中缓缓打 开!请你先平复紧张的心情,然后仔细读题、认真答题、工整书写。预祝你考试 成功 、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10分)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 不会看( 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 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 )、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 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 ),不能自已!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烦琐( 堆砌 )(2分) (2)“不能自已”的“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已”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已经②后来③停止。选文中的“已”应选第()种解释。(3 分) (3)根据你的判断,将以下三个成语按序填在相应括号内。(3分) A.无病而呻B.心动神移C.索然无味 (4)“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一句通过“一”和“就”连用,强烈地表达对某些文艺 作品厌恶至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一_就”造句。(2分) 2.诗文默写(8分) 不亦君子乎?(2)七十而从心所欲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 寒梅著花未
泉港区 2016 年秋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亲爱的同学: 走进 2016 年的金秋,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文的又一级 台阶。语文试卷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你的人生中缓缓打 开!请你先平复紧张的心情,然后仔细读题、认真答题、工整书写。预祝你考试 成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9 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10 分)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 不会看( )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 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 )、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 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 ( ),不能自已!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烦琐.( ) 堆砌.( )(2 分) (2)“不能自已”的“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序 。 “已”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已经 ②后来 ③停止。选文中的“已”应选第( )种解释。(3 分) (3)根据你的判断,将以下三个成语按序填在相应括号内。(3 分) A.无病而呻 B.心动神移 C.索然无味 (4)“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一句通过“一”和“就”连用,强烈地表达对某些文艺 作品厌恶至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一﹍﹍就”造句。(2 分) 2.诗文默写(8 分) (1) ,不亦君子乎? (2)七十而从心所欲, 。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4) ,寒梅著花未
儿女共沾巾。(6) 到乡翻似烂柯人。 (7) 杨花愁杀渡江人。(8)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3分)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4.综合性学习。(8分) 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 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 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 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4分) 示例:活动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活动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活动项目一: 活动目的 活动项目二 活动目的: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 请你拟写一则内容相关且形式对称的宣传标语。(1分) (3)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 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 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3分) 二、阅读理解(6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5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5) ,儿女共沾巾。(6) ,到乡翻似烂柯人。 (7) ,杨花愁杀渡江人。(8)学而不思则罔,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3 分)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4.综合性学习。(8 分)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 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 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 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4 分) 示例:活动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活动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活动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二: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 请你拟写一则内容相关且形式对称的宣传标语。(1 分) (3)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 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 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 (3 分) 二、阅读理解(61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5 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 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 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 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 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 之情(2分) (二)《伤仲永》选段(1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7.指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令作诗 ③自是指物作是立就 ④元方入门不顾 8.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3分) A.忽啼求之B.秀才观之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旁近与之 9.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各划一处)。(2分) (1)即书诗四句 (2)余闻之也久。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1.“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与“奇”。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 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略加分析。(4分)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 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 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 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 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 之情(2 分) (二)《伤仲永》选段(19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7.指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令.作诗 ③自是指物作是立就 ④元方入门不顾. 8.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3 分) A.忽啼求之. B.秀才观之.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旁近与之. 9.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各划一处)。(2 分) (1)即 书 诗 四 句。 (2)余 闻 之 也 久。 10.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2 ) 父 利 其 然 也 , 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 不 使 学 。 11.“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与“奇”。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 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略加分析。(4 分)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15分) ②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 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 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 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 要好得远 12.根据课文填空(4分) 13.作者对百草园进行了多角度的景物描写请写出例子(4分) (1)听觉: (2)视觉: (3)触觉 (4)味觉: 14.“不必说一也不必说 单是一就 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赏析语句(3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四)课外选读(16分) 天上的星星 (1)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 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 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15 分) ②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 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 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 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 要好得远。 12.根据课文填空(4 分) ( )、( )、( )、( ) 13.作者对百草园进行了多角度的景物描写请写出例子(4 分) (1)听觉: (2)视觉: (3)触觉: (4)味觉: 1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15.赏析语句(3 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四)课外选读(16 分) 天上的星星 ⑴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 一切烦恼 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 捉起迷藏,他们又 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 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2)“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3)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 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 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 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4)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 笼跑的 (5)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 着眉眼,鬼鬼地笑 (6)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 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 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 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7)“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8)“月亮出来了。”我说。 (9)“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ω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 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aD“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①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 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3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α0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 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①5“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⑩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 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 0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
⑵“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⑶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 我们就好 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 个时候,那星的周 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 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 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 星空,一片闪亮。 ⑷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 有提着灯 笼跑的…… ⑸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 我们挤弄 着眉眼,鬼鬼地笑。 ⑹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 那儿出 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 瞬 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 道这月 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 一惊。 ⑺“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⑻“月亮出来了。”我说。 ⑼“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⑽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 属于月亮 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⑿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 亮不在的 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 看见了, 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 不能在天 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 静静地躲在这里好 了。 ⒄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 星会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