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全书 穴,足半日取下。(《良方集腋》 华甲药书 华中含书 16.治疗面神经麻痹斑蝥1个。研细。水调贴颊部,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起泡后即取去药。(《山东中草药手册》 17.治疟疾斑蝥7个,麻黄、雄精各3.6g,朱砂1.5g。共研细末。每日用0.3~0.g,调放膏药上,贴颈部第2骨节处。〔《浙江中 医杂志》1959,():39) 18.治晩期食管癌斑蝥1只,去翅、足、绒毛,取鸡蛋1个,敲一小孔,纳入斑蝥,于锅中蒸半小时,取出分作3次服下。(《虫类药的 应用》) +【成药】 斑蝥素片斑蝥素lg,白及粉1000g,海螵蛸粉100g,山药粉1000g,青油180g。取斑蝥素于清油中搅拌并加热至120℃溶解,待冷至 80c时各药粉充分混匀,加炼蜜制粒,60~80℃干燥,整粒,加10%轻质氧化镁吸油,加0.5%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每片含斑 蝥素0.1mg。用于病毒性肝炎。口服,每次4~6片,每日2次。服药过程中如有尿路刺激,则须多饮水或减少剂量。(《中国医院药学杂 志》1982 2.复方斑蝥片斑蝥酸钠0.2g,当归醇提物180g,脱脂斑蝥细粉10g,黄芪水提取物120g。取当归醇提取物、黄芪水提取物混合粉碎 过筛,与脱脂斑蝥细粉配硏混合,使充分混匀:取斑蝥酸钠,用适量水溶解后分散于乙醇中制成混悬液,均匀喷洒于上述混合药粉中, 润湿,制大颗粒,干燥,粉碎成细粉’再用乙醇制颗粒,压制成1000,包衣。本品除去糖衣后片心呈棕褐色,味微苦,腥。本品可采 用0.5mol/L硫酸将斑蝥酸钠化成斑蝥素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酸钠含量。本品为治疗肝炎药,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肝功能 的作用,对表面抗原的阴转效果明显:对癌细胞亦有抑制或破坏作用。用于乙型肝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口服,每 次2片,每日3次,30日为1疗程,两疗程间间隔5~7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药期间多喝开水。(《甘肃省药品标准》1985年;《中成 药》1990,12(4):13) 3.贴喉异功散斑蝥(糯米拌炒,去糯米)12.5g,血竭1.g,乳香醋炙)1.g,没药醋炙)1.9g,麝香1.9g,全蝎1.9g,元参1 ,冰片1.驱g。以上八味,先将麝香、冰片单包,将斑蝥等六味掺匀,粉碎,过120目筛。取麝香置乳钵中研细,加入冰片研匀,再与 斑蝥等六味药粉硏匀,过筛,使其色泽一致,即得。本品为棕色粉末:气香味凉。功能消肿止痛,解毒。用于乳蛾,喉痧,喉风,喉 痹,喉痈等症。外用,每用少许,用拔毒膏贴于颈部,左患贴左,右患贴右,约3~4小时后,如感觉皮肤已起泡,即揭下,用针将泡刺 破,放出毒水,即愈。忌辛辣食。(《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2年) 4.擦癣药水斑蝥15g,紫荆皮30g,花椒30g,百部60g,大枫子法去壳)30gφ以上五味用乙醇23τ6ml浸渍7日,分取药液,将药渣中的余 液漉出,与药液合并搅匀,静置3日,吸取上清液制成230ⅧmJ,灌装,密封。本品为浅棕色澄明液体,有浓厚的乙醇气味。功能祛风,解 毒,止痒。用于风癣、湿癬、钱金癬、吃发癬、牛皮癬。摇匀擦抹患处。本品遇冷有白色结晶析出,可在15℃放置片刻待溶解后再用 (《天津市中成药规范》1978年) +【现代临床研究】 中华中药书 中华中含中 1.治疗原发性肝癌①用斑蝥素片(每片含斑蝥素0.25mg)口服,从每日2片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3~6片常用量,分2~3次饭后服 服药期要多喝浓茶或开水。治疗原发性肝癌300余例,总有效率65%,表现为症状改善,病情稳定,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例肿块缩小。合 并化疗的180余例中,白细胞稳定在4×109/L(000/mm3)左右。有心肾功能不全、严重消化道溃疡者及孕妇忌用[1]。②口服斑蝥素片 从每日0.Ⅷg开始,逐渐递增到每次0.Ⅷg,每日3~4次:或斑蝥素针剂从0.5ⅷmg开始,加λ50%葡萄糖4Ⅷm聯脉推注,每日1次,逐 渐递增到每日hg。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27例,平均用药总量为82.15mg,疗程平均80.96日,总有效率51.8%,治疗后1年生存率 11.11%。副反应以泌尿系统和消化道为多见,要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停药②]。③用羟基斑蝥胺治原发性肝 癌 总有效率56.3%。方法是每次口服25mg,递增至每次50~10Ⅷmg,每日3次:或用羟基斑蝥胺8mg,加入50%葡萄糖液20m静 推[3] 2.治疗肝炎①用脂溶性斑蝥素片(每片含斑蝥素0.3mg)成人口服每次0.6~0.g,小儿口服每次0.01~0.02mg/kg,每日3~4 次。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7例〔其中黄疸型23例,无黄疸型14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好转1例,有效率100%;HBsg阳性15例转阴9 例,占60%。经1年随访36例复发1例。服药期间多喝开水或绿茶,可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孕妇忌用4]。②用脂溶性斑蝥素片侮每片含斑蝥 素0.1mg,食用植物油20mg)每日口服0.02mg/kg或者用万分之一斑蝥素油纱外敷肝区,1~2日更换1次。治疗甲型肝炎100例(黄疸和 非黄疽型各半),服药后2~5日症状消失者70%,30%68日症状消失;用药14日肝功能转为正常者占65%,其余35%于21~30日转为正 http://cn.800div.com/study/fuldrugonephp?id=faft7a47c5f7538c53d42d505c56d3($55/75a)2004-7-18110258
中药全书 穴,足半日取下。(《良方集腋》) 16.治疗面神经麻痹 斑蝥1个。研细。水调贴颊部,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起泡后即取去药。(《山东中草药手册》) 17.治疟疾 斑蝥7个,麻黄、雄精各3.6g,朱砂 1.5g。共研细末。每日用0.3~0.9g,调放膏药上,贴颈部第2骨节处。〔《浙江中 医杂志》1959,(7):39〕 18.治晚期食管癌 斑蝥1只,去翅、足、绒毛,取鸡蛋1个,敲一小孔,纳入斑蝥,于锅中蒸半小时,取出分作3次服下。(《虫类药的 应用》) 【成药】 1.斑蝥素片 斑蝥素1g,白及粉1000g,海螵蛸粉1000g,山药粉1000g,青油180g。取斑蝥素于清油中搅拌并加热至120℃溶解,待冷至 80℃时与各药粉充分混匀,加炼蜜制粒,60~80℃干燥,整粒,加10%轻质氧化镁吸油,加0.5%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每片含斑 蝥素0.1mg。用于病毒性肝炎。口服,每次4~6片,每日2次。服药过程中如有尿路刺激,则须多饮水或减少剂量。〔《中国医院药学杂 志》1982,(4):28〕 2.复方斑蝥片 斑蝥酸钠0.2g,当归醇提物180g,脱脂斑蝥细粉10g,黄芪水提取物120g。取当归醇提取物、黄芪水提取物混合粉碎, 过筛,与脱脂斑蝥细粉配研混合,使充分混匀;取斑蝥酸钠,用适量水溶解后分散于乙醇中制成混悬液,均匀喷洒于上述混合药粉中, 润湿,制大颗粒,干燥,粉碎成细粉,再用乙醇 制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衣。本品除去糖衣后片心呈棕褐色,味微苦,腥。本品可采 用0.5mol/L硫酸将斑蝥酸钠化成斑蝥素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酸钠 含量。本品为治疗肝炎药,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肝功能 的作用,对表面抗原的阴转效果明显;对癌细胞亦有抑制或破坏作用。用于乙型肝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口服,每 次2片,每日3次,30日为1疗程,两疗程间间隔5~7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药期间多喝开水。〔《甘肃省药品标准》1985年; 《中成 药》1990,12(4):13〕 3.贴喉异功散 斑蝥(糯米拌炒,去糯米)12.5g,血竭1.9g,乳香(醋炙)1.9g,没药(醋炙)1.9g,麝香 1.9g,全蝎1.9g,元参1. 9g,冰片1.9g。以上八味,先将麝香、冰片单包,将斑蝥等六味掺匀,粉碎,过120目筛。取麝香置乳钵中研细,加入冰片研匀,再与 斑蝥等六味药粉研匀,过筛,使其色泽一致,即得。本品为棕色粉末;气香味凉。功能消肿止痛,解毒。用于乳蛾,喉痧,喉风,喉 痹,喉痈等症。外用,每用少许,用拔毒膏贴于颈部,左患贴左,右患贴右,约3~4小时后,如感觉皮肤已起泡,即揭下,用针将泡刺 破,放出毒水,即愈。忌辛辣食。(《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4.擦癣药水 斑蝥15g,紫荆皮30g,花椒30g,百部60g,大枫子(去壳)30g。以上五味用乙醇2376ml,浸渍7日,分取药液,将药渣中的余 液漉出,与药液合并搅匀,静置3日,吸取上清液制成2200ml,灌装,密封。本品为浅棕色澄明液体,有浓厚的乙醇气味。功能祛风,解 毒,止痒。用于风癣、湿癣、钱金癣、吃发癣、牛皮癣。摇匀擦抹患处。本品遇冷有白色结晶析出,可在15℃放置片刻待溶解后再用。 (《天津市中成药规范》1978年)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原发性肝癌 ①用斑蝥素片(每片含斑蝥素0.25mg)口服,从每日2片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3~6片常用量,分2~3次饭后服。 服药期要多喝浓茶或开水。治疗原发性肝癌300余例,总有效率65%,表现为症状改善,病情稳定,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例肿块缩小。合 并化疗的180余例中,白细胞稳定在4×109/L(4000/mm3)左右。有心肾功能不全、严重消化道溃疡者及孕妇忌用[1]。②口服斑蝥素片 从每日0.5mg开始,逐渐递增到每次0.5mg,每日3~4次;或斑蝥素针剂从0.5mg开始,加入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每日1次,逐 渐递增到每日lmg。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27例,平均用药总量为82.15mg,疗程平均80.96日,总有效率51.8%,治疗后1年生存率 11.11%。副反应以泌尿系统和消化道为多见,要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停药[2]。③用羟基斑蝥胺治原发性肝 癌142例,总有效率56.3%。方法是每次口服25mg,递增至每次50~100mg,每日3次;或用羟基斑蝥胺80mg,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 推[3]。 2.治疗肝炎 ①用脂溶性斑蝥素片(每片含斑蝥素0.3mg)成人口服每次0.6~0.9mg,小儿口服每次 0.01~0.02mg/kg,每日3~4 次。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7例(其中黄疸型23例,无黄疸型14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好转1例,有效率100%;HBsAg阳性 15例转阴9 例,占60%。经1年随访36例复发1例。服药期间多喝开水或绿茶,可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孕妇忌用[4]。②用脂溶性斑蝥素片(每片含斑蝥 素 0.1mg,食用植物油20mg)每日口服0.02mg/kg或者用万分之一斑蝥素油纱外敷肝区,1~2日更换1次。治疗甲型肝炎100例(黄疸和 非黄疸型各半),服药后 2~5日症状消失者70%,30%6~8日症状消失;用药 14日肝功能转为正常者占65%,其余35%于21~30日转为正 http://mcn.800diy.com/study/full_drugone.php?id=faff37a47c5f75f38c53d42d505c56d3(第 5/7 页)2004-7-18 11:02:58
中药全书 常。治愈后还须继续服药1~2周。此外,配合外敷法尚可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③用迁肝片侮每片含斑蝥除斑蝥素后的醇 提取物0.2g,青黛、白及、氢氧化铝各0.05g,三硅酸镁0.02g)每次2片,每日3次,连服14日为1疗程。治迁延型慢性肝炎232例,总有 效率为η1.9%。对肝功能异常有一定改善作用,絮浊试验αTT、THT、ZnTT)及血淸蛋白电泳改善尤为明显。此药主要取斑蝥破瘀、化 癥、攻毒作用,辅以其他中西药以减少其副作用6]。④用去甲斑蝥素每日口服6~24mg,或静脉滴注10~20mg用于39例慢性活动性肝 炎及5例肝硬化,经2个月治疗,80%患者临床症状改善,ALT、TTT、TFT,及γ-球蛋白等项检査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1)[7]。 3.治疗风湿痛用斑蝥125g,雄黄2~4g,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直径约2mm的小丹(斑蝥丹),每次取1粒,选定穴位后,将斑蝥 丹压扁后放穴位上,以小胶布固定,8~24小时揭下,局部有绿豆大小水泡,5~7日后自行消失,无疤痕。每次隔5~7日在不同穴位上轮 番施灸。共治疗1000余例,随访803例,症状消失者213例,显著减轻者274例,症状减轻者199例,无效117例,总有效率85.4%[8] 4.治疗痛经取发泡膏(用斑蝥、白芥子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膏状)麦粒大1团,置于2cm×2cm胶布中心,每于 经前5日,及经潮微觉腹痛时,交替贴于中极或关元穴上,每贴3小时揭去,局部出现水泡,不须剌破,2~3日内渐干结痂,连贴2个月经 期,治疗82例痛经,总有效率为90.25%⑨]含中 华中節含平 5.鼻炎①斑蝥(去足翅)研细末,以水或醋或蜜调成糊状备用。印堂穴擦洗干净,贴以中开黄豆大小孔的胶布,将药糊涂于小孔中 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1次不愈者,1周后再治1次。治疗过敏性鼻炎205例,结果痊愈172例,显效27例,有效率为97.1%。治疗单纯 性鼻炎314例,结果痊愈274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975%。治疗慢性副鼻窦炎43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1%。 治疗慢性鼻窦炎108例,结果痊愈63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84.3%②发泡膏彷方见“痛经”)麦粒大1块,置于2cm×2cm胶布中心,交 替贴于两侧内关或外关穴上,3小时后揭去,局部出现水泡,2~3日后水泡干结愈后不留疤痕)。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必要时可贴2~3 个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64例,总有效率96.6%[10]。 6.治疗寻常疣①先用75%乙醇将疣消毒,以刀片削去疣上老皮,至见血为度,后取活斑蝥1只,去其头即有水珠样黄色分泌物流出 取涂于疣上,12~24小时后局部出现水泡,48-72小时水泡消失,不留疤痕。共治疗100例,全部治愈1]l②先以手术刀削去疣角化 层,至欲出血为度,用棉签蘸斑蝥素火棉胶斑蝥素0.7g,丙酮30m1,火棉胶加至100m1)涂于疣表面,干后复涂2~3次,疣表面结一层 白色薄膜,外以氧化锌橡皮膏贴之,3~4日揭去敷剂,清除疣表面坏死物后,按前法重复贴敷,共治疗5例,总有效率9.3%,一舟 ~5次即愈[12] 治疗甲沟炎取斑蝥末如米粒大一块,均匀撒在患处,外用黑膏药烘软敷贴,8~20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即可揭去膏药 清洗,用龙胆紫外涂。共治疗105例,均一次用药后即愈[13] 8.治疗神经性皮炎患处常规消毒,用0.25%普鲁卡因进行周围皮下封闭,以棉签蘸15%斑蝥酊涂患处,20分钟至2小时患处出现水 泡,用消毒针头刺破,涂以1%龙胆紫,纱布包扎,一般第2日结痂,5~8日脱痂,如患处仍有苔藓样病变,2~3日后,按上法再治疔1 次,至愈为止。治疗28例,痊愈26例,显效2例[14]。 9.治疗夏季皮炎取直径1.5~1.8cm滤纸2张,蘸10%斑蝥酊贴于两侧前臂内侧,外覆盖纱布,加压包扎,3小时后去药,局部皮肤发 红,逐渐起泡,用消毒针筒抽出液体,涂以少许龙胆紫,48小时后结痂脱落。共治疗25例,总有效率为96%,一般1次发泡而见效,如未 愈,可继续发泡,但勿超过3次。孕妇禁用[15]。 10.晚期食道癌鸡蛋1个开1小孔,装入斑蝥(去头足翅)1只,蒸半小时。取出斑蝥,分作3小块吞服,鸡蛋分成小块同服。吞咽困难 者,可将斑蝥与糯米同炒,然后将斑蝥研粉,每日用蜜调服。每日1次,每次1只。治疗38例,一般服用7只后即能吃粥,服用20只左右即 能吃干饭。服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中华中的食 11.梅核气斑蝥3g,全蝎1g,蜈蚣1g,冰片0.5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糊状。取药糊如火柴头大小置胶布上,贴天突和一侧曲池穴 上,3日后取下。未取效者,水疱脱痂后再贴敷。每贴1次,加服理咽汤3剂。治疗100例,结果有效率为92% 12.关节痛斑蝥125g,雄黄2~4g。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直径约2mm的丹丸。每次取1粒,压扁,放在按病情选定的穴位上,胶 布固定。经8~24小时揭下,局部有绿豆大小水疱,5~7日后自行消失。每次隔5~7日在不同穴位上轮番施灸。治疗803例,结果症状消 失213例,显著减轻274例,减轻199例,总有效率为854% 13.面神经麻痹斑02,置膏药中心,贴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右侧,歪向右侧贴左侧),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搭干渗液 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治疗过程中忌酒。治疗近1000例,一般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http://mcn.800di.com/stdy/fuldrugonephp?id=faft7a47c5f75b38c53d42d505c56d3(96/75a)2004-7-18110258
中药全书 常。治愈后还须继续服药1~2周。此外,配合外敷法尚可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③用迁肝片(每片含斑蝥除斑蝥素后的醇 提取物0.2g,青黛、白及、氢氧化铝各0.05g,三硅酸镁0.02g)每次 2片,每日3次,连服14日为1疗程。治迁延型慢性肝炎232例,总有 效率为71.9%。对肝功能异常有一定改善作用,絮浊试验(TTT、TFT、ZnTT)及血清蛋白电泳改善尤为明显。此药主要取斑蝥破瘀、化 癥、攻毒作用,辅以其他中西药以减少其副作用[6]。④用去甲斑蝥素每日口服6~24mg,或静脉滴注10~20mg。用于39例慢性活动性肝 炎及5例肝硬化,经2个月治疗,80%患者临床症状改善,ALT、TTT、TFT,及γ-球蛋白等项检查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1)[7]。 3.治疗风湿痛 用斑蝥12.5g,雄黄2~4g,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直径约2mm的小丹(斑蝥丹),每次取1粒,选定穴位后,将斑蝥 丹压扁后放穴位上,以小胶布固定,8~24小时揭下,局部有绿豆大小水泡,5~7日后自行消失,无疤痕。每次隔5~7日在不同穴位上轮 番施灸。共治疗1000余例,随访803例,症状消失者213例,显著减轻者274例,症状减轻者199例,无效117例,总有效率85.4%[8]。 4.治疗痛经 取发泡膏(用斑蝥、白芥子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膏状)麦粒大1团,置于2cm×2cm胶布中心,每于 经前5日,及经潮微觉腹痛时,交替贴于中极或关元穴上,每贴3小时揭去,局部出现水泡,不须刺破,2~3日内渐干结痂,连贴2个月经 期,治疗82例痛经,总有效率为90.25%[9]。 5.鼻炎 ①斑蝥(去足翅)研细末,以水或醋或蜜调成糊状备用。印堂穴擦洗干净,贴以中开黄豆大小孔的胶布,将药糊涂于小孔中, 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1次不愈者,1周后再治1次。治疗过敏性鼻炎205例,结果痊愈172例,显效27例,有效率为97.1%。治疗单纯 性鼻炎314例,结果痊愈274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97.5%。治疗慢性副鼻窦炎43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1%。 治疗慢性鼻窦炎108例,结果痊愈63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84.3%。②发泡膏(方见“痛经”)麦粒大1块,置于2cm×2cm胶布中心,交 替贴于两侧内关或外关穴上,3小时后揭去,局部出现水泡,2~3日后水泡干结(愈后不留疤痕)。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必要时可贴2~3 个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64例,总有效率 96.6%[10]。 6.治疗寻常疣 ①先用75%乙醇将疣消毒,以刀片削去疣上老皮,至见血为度,后取活斑蝥1只,去其头即有水珠样黄色分泌物流出, 取涂于疣上,12~24小时后局部出现水泡,48~72小时水泡消失,不留疤痕。共治疗100例,全部治愈[11]。②先以手术刀削去疣角化 层,至欲出血为度,用棉签蘸斑蝥素火棉胶(斑蝥素0.7g,丙酮30m1,火棉胶加至100m1)涂于疣表面,干后复涂2~3次,疣表面结一层 白色薄膜,外以氧化锌橡皮膏贴之,3~4日揭去敷剂,清除疣表面坏死物后,按前法重复贴敷,共治疗52例,总有效率 92.3%,一般3 ~5次即愈[12]。 7.治疗甲沟炎 取斑蝥末如米粒大一块,均匀撒在患处,外用黑膏药烘软敷贴,8~20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即可揭去膏药 清洗,用龙胆紫外涂。共治疗105例,均一次用药后即愈[13]。 8.治疗神经性皮炎 患处常规消毒,用0.25%普鲁卡因进行周围皮下封闭,以棉签蘸15%斑蝥酊涂患处,20分钟至2小时患处出现水 泡,用消毒针头刺破,涂以1%龙胆紫,纱布包扎,一般第2日结痂,5~8日脱痂,如患处仍有苔藓样病变,2~3日后,按上法再治疗1 次,至愈为止。治疗28例,痊愈26例,显效2例[14]。 9.治疗夏季皮炎 取直径1.5~1.8cm滤纸2张,蘸10%斑蝥酊贴于两侧前臂内侧,外覆盖纱布,加压包扎,3小时后去药,局部皮肤发 红,逐渐起泡,用消毒针筒抽出液体,涂以少许龙胆紫,48小时后结痂脱落。共治疗25例,总有效率为96%,一般1次发泡而见效,如未 愈,可继续发泡,但勿超过3次。孕妇禁用[15]。 10.晚期食道癌 鸡蛋1个开1小孔,装入斑蝥(去头足翅)1只,蒸半小时。取出斑蝥,分作3小块吞服,鸡蛋分成小块同服。吞咽困难 者,可将斑蝥与糯米同炒,然后将斑蝥研粉,每日用蜜调服。每日1次,每次1只。治疗38例,一般服用7只后即能吃粥,服用20只左右即 能吃干饭。服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11.梅核气 斑蝥3g,全蝎1g,蜈蚣1g,冰片0.5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糊状。取药糊如火柴头大小置胶布上,贴天突和一侧曲池穴 上,3日后取下。未取效者,水疱脱痂后再贴敷。每贴1次,加服理咽汤3剂。治疗100例,结果有效率为92%。 12.关节痛 斑蝥12.5g,雄黄2~4g。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直径约2mm的丹丸。每次取1粒,压扁,放在按病情选定的穴位上,胶 布固定。经8~24小时揭下,局部有绿豆大小水疱,5~7日后自行消失。每次隔5~7日在不同穴位上轮番施灸。治疗803例,结果症状消 失213例,显著减轻274例,减轻199例,总有效率为85.4%。 13.面神经麻痹 斑蝥0.2g,置膏药中心,贴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右侧,歪向右侧贴左侧)。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揩干渗液。 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治疗过程中忌酒。治疗近1000例,一般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http://mcn.800diy.com/study/full_drugone.php?id=faff37a47c5f75f38c53d42d505c56d3(第 6/7 页)2004-7-18 11:02:58
中药全书 14.肱骨外上髁炎斑蝥粉0.01g或0.02g,用大蒜汁调和成饼,贴放在相应穴位上,胶布固定。每次发泡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40例, 结果发泡1~2次痊愈者18例,3次痊愈者22例,总治愈率为100%。斑蝥、丁香等份。共研细末,取少许用75%乙醇调成糊状,敷于明显压 痛点,胶布固定,3~4小时后洗去。起泡者刺破,消毒纱布包扎。治疗63例,结果61例痊愈,治愈率为968% 参考文献 H上海市浦江医院,等.中华医学杂志:1975,(7):503 中华中的食书 2]佃雪辉.贵州医药,1981,①1):37 3]天津市药品检验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7,(10):38 [4]王革非,等.玉林医药,1984,②):38 ]王日卫,等自然杂志,1980,(6):458 6]上海华山医院,等中华医学杂志,1974,(1):30 7]崔振宇,等药学通报,1984,(9):55 中华中的含书 [8]金惠生新医学,1975,(11):549 [9]施亚萍,等江苏中医, [10吴震西,等中医杂志,1988,(9):44 [1项朝吉云南中医杂志,1982,(5):24 [12]孙东信,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1,(4):229 [13]胡明灿,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7 4张振民,等新医药学杂志,1974,(8):18 5]姜蕙馨,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2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硏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论斑蝥走下攻毒①李时珍:“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 气,以毒攻毒也。’”(《纲目》)②缪希雍:“斑螯近人肌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痿疽疮、疥癣:辛寒走散 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其性大毒,能溃烂人肌肉,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如瘰疬、疯大咬者,当如 法暂施,惟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法甚稳。”(《本草经疏》)③屠道和:“斑蝥味辛气寒有毒,破恶血恶毒,其性下走而不上 专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且入胎则堕,其毒可知。外用蚀死肌,敷疥癣鼠瘘恶疮,内治破石淋,拔瘰疬疔肿, 下猁犬毒、蛊毒、轻粉毒,取其以毒攻毒,然惟实者可用。”(《本草汇纂》 2.论斑蝥毒性峻猛,使用宜慎①李中梓:“按斑蝥入腹,有开山凿巅之势,最称猛烈,故辄致腹痛不可忍。余见里中一壮年患痞疾, 服斑蝥数剂,初则大泻不止,烦闷欲绝,继则二便来红,三日而死。自非百药不效之病,不可轻使。”(《雷公炮制药性解》)②倪朱 谟:“斑蝥,倘用之不善,如溃伤肌肉,攻害脏腑,崩败血气,为祸不可胜言者,详慎用之可也。”(《本草汇言》) 【附注】中的 中华中的 红娘子为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 H uechys sanguinea DeG ee或褐翅红娘子H, phihem ata fabricus的干燥体。成虫全形如蝉而瘦小,长1.5~ 2.5Ⅷm,宽5~7mm,头部及胸部大多黑色,额部、口器基部及胸部背面两侧有朱红色斑,腹部朱红色:翅2对,黑棕色膜质。主产于湖 南、湖北、江苏。功效与斑蝥相似。 青娘子为芫青科昆虫芫青 Lytta caraganae Pallas的干燥体。成虫长圆形,长1~2cm,宽4~5cm,全体亮绿色、蓝紫色或红紫色,具美 丽光泽。主产于江苏、浙江。含斑蝥素。青娘子味辛,性温,有毒。攻毒,逐瘀。用于瘰疠,狂犬咬伤。 3.芫青科昆虫我国有29种,许多均含斑蝥素,由于斑蝥野生资源的减少,其它种斑蝥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意义。中中的书 中華中蘖全書 wy. medi in encom http://mcn.800di.com/stdy/fuldrugonephp?id=faft7a47c5f75b38c53d42d505c56d3(97/75a)2004-7-18110258
中药全书 14.肱骨外上髁炎 斑蝥粉0.01g或0.02g,用大蒜汁调和成饼,贴放在相应穴位上,胶布固定。每次发泡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40例, 结果发泡1~2次痊愈者18例,3次痊愈者22例,总治愈率为100%。斑蝥、丁香等份。共研细末,取少许用75%乙醇调成糊状,敷于明显压 痛点,胶布固定,3~4小时后洗去。起泡者刺破,消毒纱布包扎。治疗63例,结果61例痊愈,治愈率为96.8%。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浦江医院,等.中华医学杂志;1975,(7):503 [2]佃雪辉.贵州医药,1981,(1):37 [3]天津市药品检验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7,(10):38 [4]王革非,等.玉林医药,1984,(2):38 [5]王日卫,等.自然杂志,1980,(6):458 [6]上海华山医院,等.中华医学杂志,1974,(1):30 [7]崔振宇,等.药学通报,1984,(9):55 [8]金惠生.新医学,1975,(11):549 [9]施亚萍,等.江苏中医,1990,(2):36 [10]吴震西,等.中医杂志,1988,(9):44 [11]项朝吉.云南中医杂志,1982,(5):24 [12]孙东信,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1,(4):229 [13]胡明灿,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75 [14]张振民,等.新医药学杂志,1974,(8):18 [15]姜蕙馨,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2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斑蝥走下攻毒 ①李时珍:“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 气,以毒攻毒也。’” (《纲目》)②缪希雍:“斑蝥近人肌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走散 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其性大毒,能溃烂人肌肉,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如瘰疬、疯犬咬者,当如 法暂施,惟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法甚稳。”(《本草经疏》)③屠道和:“斑蝥味辛气寒有毒,破恶血恶毒,其性下走而不上, 专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且入胎则堕,其毒可知。外用蚀死肌,敷疥癣鼠瘘恶疮,内治破石淋,拔瘰疬疔肿, 下猘犬毒、蛊毒、轻粉毒,取其以毒攻毒,然惟实者可用。”(《本草汇纂》) 2.论斑蝥毒性峻猛,使用宜慎 ①李中梓:“按斑蝥入腹,有开山凿巅之势,最称猛烈,故辄致腹痛不可忍。余见里中一壮年患痞疾, 服斑蝥数剂,初则大泻不止,烦闷欲绝,继则二便来红,三日而死。自非百药不效之病,不可轻使。”(《雷公炮制药性解》)②倪朱 谟:“斑蝥,倘用之不善,如溃伤肌肉,攻害脏腑,崩败血气,为祸不可胜言者,详慎用之可也。”(《本草汇言》) 【附注】 1.红娘子为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或褐翅红娘子H.philaemata Fabricius的干燥体。成虫全形如蝉而瘦小,长1.5~ 2.5cm,宽5~7mm,头部及胸部大多黑色,额部、口器基部及胸部背面两侧有朱红色斑,腹部朱红色;翅2对,黑棕色膜质。主产于湖 南、湖北、江苏。功效与斑蝥相似。 2.青娘子为芫青科昆虫芫青Lytta caraganae Pallas的干燥体。成虫长圆形,长1~2cm,宽4~5cm,全体亮绿色、蓝紫色或红紫色,具美 丽光泽。主产于江苏、浙江。含斑蝥素。青娘子味辛,性温,有毒。攻毒,逐瘀。用于瘰疠,狂犬咬伤。 3.芫青科昆虫我国有29种,许多均含斑蝥素,由于斑蝥野生资源的减少,其它种斑蝥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意义。 http://mcn.800diy.com/study/full_drugone.php?id=faff37a47c5f75f38c53d42d505c56d3(第 7/7 页)2004-7-18 11:02:58
中药全书 中華 Chinese trad lion w.mcdlinccn com 中药全书 拼音:Bohe 薄荷 英文: Pepper nt 拉丁文: H erba M en thae 【异名】 蕃荷菜(四川、江苏),南薄荷《本草衍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鸡苏《本草蒙筌》,夜息花(山东)·仁 丹草(四川、江苏),见肿消(江苏),永益母、接骨草(云南),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四川)。 【品种考证】 薄荷,见于《唐本草》。《新修本草》记载:“薄荷茎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薄荷 的特征、栽培、分布和用途作了详述:“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 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本草纲目》及《植物 名实图考》所附的薄荷图,与李时珍所述的薄荷一致,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 en tha hap calyx Br. 【来源】 中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 en tha hap calyx Bri .的干燥地上部分。 中华中的食 中华中食中 中华中药含坐 【植物/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气。根状茎葡匐。茎直立,方形,有倒向微柔毛和腺鳞。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两面有疏柔毛及黄色腺鳞 边缘具细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萼钟形,5齿,狭三角状钻形;花冠淡紫色,冠檐4裂,上裂片较大,顶端微2裂:雄蕊4:子房4裂,花柱 着子房底。小坚果卵球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溪边、沟边等湿地:常为栽培。 中华中 【产地】 主要栽培于江苏、安徽及江西。江苏,安徽所产者为苏薄荷,主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其余备地裁培薄荷的多自产自销。空 +【栽培】 http://mcn.800diy.com/study/fuldrugonephp?id=0f11076b83c594ce22a7c7268409687(41/73a)2004-7-18110356
中药全书 http://mcn.800diy.com/study/full_drugone.php?id=0f4107f3b83c594ce22a7c7268409b87(第 1/7 页)2004-7-18 11:03:56 薄荷 拼 音:Bohe 英 文:Peppermint 日 文:ハツカ 拉丁文:Herba Menthae 【异名】 蕃荷菜(四川、江苏),南薄荷《本草衍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鸡苏《本草蒙筌》,夜息花(山东),仁 丹草(四川、江苏),见肿消(江苏),水益母、接骨草(云南),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四川)。 【品种考证】 薄荷,见于《唐本草》。《新修本草》记载:“薄荷茎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薄荷 的特征、栽培、分布和用途作了详述:“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 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本草纲目》及《植物 名实图考》所附的薄荷图,与李时珍所述的薄荷一致,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气。根状茎葡匐。茎直立,方形,有倒向微柔毛和腺鳞。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两面有疏柔毛及黄色腺鳞, 边缘具细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萼钟形,5齿,狭三角状钻形;花冠淡紫色,冠檐4裂,上裂片较大,顶端微2裂;雄蕊4;子房4裂,花柱 着子房底。小坚果卵球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溪边、沟边等湿地;常为栽培。 【产地】 主要栽培于江苏、安徽及江西。江苏、安徽所产者为苏薄荷,主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其余备地栽培薄荷的多自产自销。 【栽培】
中药全书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宜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秋季(11~-12月)或春季(3~4月)用根 茎繁殖,选粗壮、节短色白的根茎,切成7~10~m长小段,按行株距30cm×16cm开沟条栽,沟深7≈10cm,每亩用种茎75~100kg:也可 扦插和种子繁殖。出苗后至封行前,须中耕除草2~3次,每次收割后,结合除草松土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每年5~10月 发生锈病和白星病时,可喷1:1:160波尔多液:用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地老虎 栽培研究进展:与中药栽培研究数据库连接 【采收加工】 薄荷通常一年收割次,第一次收割(俗称头刀)在7月中下旬(小暑后大暑前),主要供提取薄荷油用:第二次收割(俗称三刃)在 10月中下旬(霜降前),主要供药用。具体收割时尚须注意天气与气温。宜选3-~5个睛天后,气温高而风小时进行(此时含油高,质量 好)割后晒至干或阴干,捆成小把 【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根及泥屑,用清水喷潮,略润,切成约1cm短段,晒干(不宜火烘以防香气损失)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不宜久存。薄荷片贮干燥容器内,密 中华中的食中 茎呈方柱形,有时对生分枝: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节,节间长2~5cm:棱角处有柔毛:质脆,断面白色,中空。叶卷曲皱 缩,长圆形或卵形,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叶揉搓时有特异淸凉的香气:味辛凉 饮片性状:为横切的碎段。茎四方形,厚1~2mm,切面白色,常中空:叶多为碎片。 中华中访途 中华中书 【商品规格】 商品按产区分为太仓薄荷、杭薄荷等:按采收季节分头刀薄荷和二刀薄荷,按生长分有野生薄荷和栽培薄荷。均以叶多、色深绿、味 清凉、香气浓者为佳,一般认为太仓的栽培头刀薄荷质最优 【显微特征】 中华中的食中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下表皮细胞细小扁平,有气孔:上下表皮有多数凹陷,内有大形特异的扁球形腺鳞。叶肉栅栏组织 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叶肉细胞含针簇状橙皮甙结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和木质部外侧有厚角组织。 茎横切面:呈四方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排列疏松,四棱角处由厚角细胞组成。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形 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髓薄壁细胞大,中心常有空洞 薄荷粉末 中节 腺鳞头部顶面观呈圆形,侧面观扁球形,6~8细胞:柄单细胞 2.非腺毛完整者1~8细胞,稍弯曲,疣状突起较细密, 3.叶片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中含橙皮甙结晶:气孔直轴式 4.橙皮甙结晶存在于茎、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淡黄色,略成扇形或不规则形 茎表皮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面有角质纹理。 http://cn.800div.com/study/fuldrugonephp?i=0f11078b83c594ce22a7c7268409b87(92/7ja)2004-7-18110356
中药全书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宜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秋季(11~12月)或春季(3~4月)用根 茎繁殖,选粗壮、节短色白的根茎,切成7~10cm长小段,按行株距30cm×16cm开沟条栽,沟深7~10cm,每亩用种茎75~100kg;也可 扦插和种子繁殖。出苗后至封行前,须中耕除草2~3次,每次收割后,结合除草松土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每年5~10月 发生锈病和白星病时,可喷1:1:160波尔多液;用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地老虎。 栽培研究进展:与中药栽培研究数据库连接 【采收加工】 薄荷通常一年收割2次,第一次收割(俗称头刀)在7月中下旬(小暑后大暑前),主要供提取薄荷油用;第二次收割(俗称二刀)在 10月中下旬(霜降前),主要供药用。具体收割时尚须注意天气与气温。宜选3~5个晴天后,气温高而风小时进行(此时含油高,质量 好)割后晒至干或阴干,捆成小把。 【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根及泥屑,用清水喷潮,略润,切成约1cm短段,晒干(不宜火烘以防香气损失)。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不宜久存。薄荷片贮干燥容器内,密闭。 【性状】 茎呈方柱形,有时对生分枝;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节,节间长2~5 cm;棱角处有柔毛;质脆,断面白色,中空。叶卷曲皱 缩,长圆形或卵形,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叶揉搓时有特异清凉的香气;味辛凉。 饮片性状:为横切的碎段。茎四方形,厚1~2mm,切面白色,常中空;叶多为碎片。 【商品规格】 商品按产区分为太仓薄荷、杭薄荷等;按采收季节分头刀薄荷和二刀薄荷,按生长分有野生薄荷和栽培薄荷。均以叶多、色深绿、味 清凉、香气浓者为佳,一般认为太仓的栽培头刀薄荷质最优。 【显微特征】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下表皮细胞细小扁平,有气孔;上下表皮有多数凹陷,内有大形特异的扁球形腺鳞。叶肉栅栏组织 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叶肉细胞含针簇状橙皮甙结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和木质部外侧有厚角组织。 茎横切面:呈四方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排列疏松,四棱角处由厚角细胞组成。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形 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髓薄壁细胞大,中心常有空洞。 薄荷粉末: 1.腺鳞头部顶面观呈圆形,侧面观扁球形,6~8细胞;柄单细胞。 2.非腺毛完整者1~8细胞,稍弯曲,疣状突起较细密。 3.叶片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中含橙皮甙结晶;气孔直轴式。 4.橙皮甙结晶存在于茎、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淡黄色,略成扇形或不规则形。 5.茎表皮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面有角质纹理。 http://mcn.800diy.com/study/full_drugone.php?id=0f4107f3b83c594ce22a7c7268409b87(第 2/7 页)2004-7-18 11: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