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0分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V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 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 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 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 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 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 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 (2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 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谨食之,时( )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4、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1)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分) 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 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第一次 (2分) 第二次 (2分 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 可知矣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 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6、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 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2分)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V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
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0 分)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 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 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 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 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 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 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_________(2 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 分) 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谨食之,时( )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4、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 1 ) 段 文 字引 述 的 是 蒋 氏 悲 痛的 哭 诉 , 表 明 全段 答 话 核 心 的 一 句话 是 : ( )(2 分) 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 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第一次: (2 分) 第二次 (2 分) 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2 分)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 可知矣。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 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6、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 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 1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7.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__ \'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
指 (4分) 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 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3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N/V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3 分)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秋水》(14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 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2.5分) 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 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2、翻译:(6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始吾弗信 3、给下列文字加标点(1.5)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就“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二词(可以二词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发 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 (3)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2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 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 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
指 (4 分) 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 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3 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3 分) 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苛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秋水》(14 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 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2.5 分) 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 (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少仲尼之闻 ( )见笑于大方之家( ) 2、翻译:(6 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始吾弗信 3、给下列文字加标点(1.5)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就“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二词(可以二词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发 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短文,200 字左右。(4 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 鱼我所欲也》 《孟子》(21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 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 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
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 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3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分) ②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分)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分)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 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 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 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 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 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 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 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 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 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则久已病矣(病:)死者相藉(藉:) 又安敢毒邪(毒: 之生日蹙(蹙:) 8.翻译下列句子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 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3 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 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 分) ②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 分)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 分)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 分) (3)简答题(5 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 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 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 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 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 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 分) (一)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 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 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 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 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 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则久已病矣(病: ) 死者相藉(藉: ) 又安敢毒邪(毒: ) 之生日蹙(蹙: ) 8.翻译下列句子。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谨食之,时而献焉。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 而蒋氏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 而蒋 氏却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 ,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11.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 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二)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2004年宁德试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 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 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1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君乎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及鲁肃过寻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谨食之,时而献焉。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⑴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 ,而蒋氏 却 。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 ,而蒋 氏却 ·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 ,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11.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 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二)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2004 年宁德试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 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 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1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1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可不译。) 15、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16、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向为身死而不受(向:)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3)万钟则不辨礼义(辨:) (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8.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1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 11.“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12.陈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义”的诗句,请写出来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①其妻 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②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 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释]①冻馁:挨饿受冻。②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比(比: )其反(反 ②则如之何(如之何:) ③王曰:“已之。”(已之:) ④王顾左右(左右:)而言他 14、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A、其:则冻馁其妻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可不译。) 15、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 5 字) 16、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 (一)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向为身死而不受(向: )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 ⑶万钟则不辨礼义(辨: ) ⑷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8.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l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 11.“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12.陈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义”的诗句,请写出来。 (二)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①其妻 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②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 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释]①冻馁:挨饿受冻。②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比(比: )其反(反: )也 ②则如之何(如之何: ) ③王曰:“已之。”(已之: ) ④王顾左右(左右: )而言他 14、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 A、其:则冻馁其妻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