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础 第6页 2021-212 必取长途”"。 (九)广西卷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 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 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 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十)湖北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16.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 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 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十一)湖南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 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风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 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
李润础 第 6 页 2021-2-12 必取长途”。 (九)广西卷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 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 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 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十)湖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16.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 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 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十一)湖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 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 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 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
李润础 第7页 2021-2-12 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 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答案】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 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 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十二)江苏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柳中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十三)辽宁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 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 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案】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岀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 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 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 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李润础 第 7 页 2021-2-12 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 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 【答案】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 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 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十二)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征人怨 柳中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十三)辽宁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 赏析。3 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 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分 【答案】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 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 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 的,言之成理,给 2 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 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李润础 第8页 2021-2-12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 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蓼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 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又″字,则 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舂之感、惜舂之情自然流岀;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 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 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岀一点给2分,答岀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 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十四)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 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口口,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 面诗歌中的 句同说 (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 右)。(5分) 【答案】16.对仗(或:对偶)17.兵销炬影东冈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十五)天津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李润础 第 8 页 2021-2-12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 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 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 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 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 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 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十四)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 16—18 题。(8 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 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 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 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 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左 右)。(5 分) 【答案】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十五)天津卷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